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35,分30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丹丘(又作:羽人丘)
聃丘
鱼游沸鼎
不知丘(又作:家丘 ...)
儿时某丘某水(又作:某水钓,某丘游)
发丘中郎
浮丘(又作:浮丘公 ...)
浮丘
浮丘伯
仪形当汉阁
厌丘嫂
一丘(又作:一丘之貉 ...)
虎丘剑光
贺此丘遭
丘首(又作:正丘首 ...)
典故  
羽人丘


《楚辞补注》卷五〈远游〉~67~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汉·王逸注《山海经》:「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

例句

何烦五色药,尊下即丹丘。 李群玉 半醉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 柳宗元 界围岩水帘

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柳宗元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莫抱白云意,径往丹丘庭。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盟经早晚闻仙语,学种三芝伴羽人。 王初 延平天庆观

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苍苍。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韩翃 同题仙游观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顾非熊 斜谷邮亭玩海棠花

典故
聃丘

相关人物
孔子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05~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239~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典故 
相关人物
丘迟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南朝梁·丘希范(迟)《与陈伯之书》
「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唐·李善注引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

例句

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杜甫 喜闻将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典故
不知丘
  
敬东家
    
笑东家

相关人物
孔子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书上·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盖闻过高唐者,效王豹之讴;游睢涣者,学藻缋之䌽。间自入益部,仰司马杨王遗风,有子胜斐然之志,故颇奋文辞,异于他日。怪乃轻其家丘,谓为倩人,是何言欤? 」唐·张诜注:「鲁人不识孔子圣人,乃云:『我东家丘者,吾知之矣。』言轻孔丘也。」
《颜氏家训集解》卷二〈慕贤〉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覈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邴原传〉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原别传》曰:原十一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

简释

东家丘:喻指圣贤未被世人认识。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


例句

知己欲依何水部,乡人今正贱东丘。 严维 余姚祗役奉简鲍参军

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

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四(山林在韦曲西塔陂)

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轻。 高适 别从甥万盈

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高适 鲁西至东平

典故
儿时某丘某水
 
昔时钓游某地
 
某水钓,某丘游

相关人物
韩愈


《韩昌黎文集》卷四〈送杨少尹序〉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邱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典故
中郎摸金
  
校尉金
 
发丘中郎


《昭明文选》卷四十四〈檄·为袁绍檄豫州〉~97~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
《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上·袁绍〉~2396~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杞桑梓犹宜恭肃。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毁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
典故
左拍右携
   
浮丘翁
 
浮丘袂
 
浮丘迎子晋
 
浮丘鹤
 
浮邱子

相关人物
浮丘


《艺文类聚》卷七〈山部上·嵩高山〉~3~
《列仙传》曰: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雒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游仙·游仙〉~020~
〈游仙诗七首〉其三:「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陵霄外,嚼橤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唐·李善注:「《列仙传》曰:浮丘公接王子乔以上嵩高山。」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王子乔〉~24~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

例句

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 孙偓 寄杜先生诗

若值浮丘翁,从此谢尘役。 李渤 南溪诗

九霄身自致,何必遇浮丘。 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之二

傥把浮丘袂,乘云别旧乡。 钱起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

典故
相关人物
浮丘公


《太平御览》卷四十六〈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黟山〉~350~2~
《歙县图经》:「北黟山,在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高一千一百七十丈,礼乐水出焉。旧名黄山,天宝六年,敕改焉。案江南诸山之大者,有天台,天目,而天目近连浙江,天台俯瞰沧海江海者,实以地下为百川所归,然歙州则江之上游,而海上滥觞也,今计歙川之平地,巳合与二山齐矣,况其山又有摩天戛日之高,此则浙江东西宣歙池,饶江等州山,并是此山之支明矣,其诸峰悉是积石,有如削成,烟岚无际,雷雨在下。其霞城洞室,符窦瀑泉,则无峰不有,若林涧之下,岩峦之上,奇踪异状,不可摸写,信灵仙之窟宅也。山中峰有溪,丘公仙坛,彩霞灵禽,栖止其上,是浮丘公与容成子游之处所。昔有人到坛所,忽见楼台焕然,楼前有莲池,左右有盐积米积。遂归引村人上取,了不知其处所。山下人往往闻峰上有仙乐之声。」
典故
相关人物
浮丘伯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列传·申公〉~3608~
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人见于鲁南宫。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
典故
仪形当汉阁
 
冠麒麟
 
图麒麟
 
壮麟阁
 
汉家麟阁
 
画像仙阁
  
高阁图画
 
麒台
  
麒麟功
 
麒麟图画
   
麒麟台
   
麟阁丹青
  
麟阁功名
 
麟阁勋
 
麟阁图形
 
麟阁标名
 
麟阁画像

相关人物
丙吉
 
刘德(河间献王)
 
刘洵(汉宣帝)
 
张安世(字子孺)
 
杜延年
 
梁丘贺
 
萧望之
 
苏武
 
赵充国
 
霍光
 
韩增
 
魏相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三国魏·张晏注:「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象于阁,遂以为名。」唐·颜师古注:「《汉宫阁疏名》云萧何造。」

例句

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刘祎之 酬郑沁州

早晚归汉廷,随公上麟阁。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昨闻战罢图麟阁,破虏收兵卷戎幕。 刘长卿 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

中天有高阁,图画何时歇。 刘驾 古出塞

听君总画麒麟阁,还我闲眠舴艋舟。 司空图 携仙箓九首之四

天子预开麟阁待,祗今谁数贰师功。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之一

功名麟阁上,得咏入秦关。 崔何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归来画麟阁,蔼蔼武功传。 席豫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待闻出塞还,丹青上麟阁。 张说 药园宴武辂沙将军赋得洛字

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徐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据鞍遥指长安路,须刻麟台第一功。 李九龄 代边将

画像临仙阁,藏书入帝台。 李峤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三

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李白 拟古十二首之七

当令千古后,麟阁著奇勋。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

旋应献凯入,麟阁伫深功。 李白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汉庭议事先黄老,麟阁何人定战功。 李益 赴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

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李益 送柳判官赴振武

他日图勋画麟阁,定呈肝胆始应休。 李群玉 献王中丞

可怜忠与孝,双美画骐麟。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志在麒麟阁,无心云母屏。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杜甫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杜甫 秋野五首之五

瑞光麟阁上,喜气凤城端。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为数麒麟高阁上,谁家父子勒燕然。 杨巨源 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

只今麟阁待丹青,努力加餐报天子。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因代书贺

行看画麟阁,凛凛有英风。 权德舆 奉和刘侍郎司徒奉诏伐叛书情呈宰相

今朝麟阁上,偏轸圣情多。 权德舆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

相国已随麟阁贵,家风第一右丞诗。 王韫秀 夫入相寄姨妹

早晚登麟阁,慈门欲付公。 卢纶 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

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 莫宣卿 答问读书居

行望凤京旋凯捷,重来麟阁画丹青。 贺朝 从军行

星落夜原妖气满,汉家麟阁待英雄。 郑启 严塘经乱书事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颜真卿 赠裴将军

帝思麟阁像,臣献柏梁篇。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

画图骐麟阁,入朝明光宫。 高适 塞下曲

典故
厌丘嫂
 
羹尽轑釜
 

《史记》卷五十〈楚元王世家〉~987~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而王次兄仲于代。
典故
一丘
 
一丘之貉
 
一丘貉
 
同一丘
 

《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列传·杨敞·(子)杨恽〉~289~
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典故
虎丘剑光
 
阖闾墓

相关人物
阖闾


《吴地记》
虎邱山,避唐太祖讳,改为武邱山,又名海涌山,在吴县西北九里二百步。阖闾葬此山中,发五郡之人作冢,铜?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史记》云:「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冢,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锯其上,故名虎邱山。」《吴越春秋》云:「阖闾葬虎邱,十万人治。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邱。」秦始皇东巡,至虎邱,求吴王宝剑。其虎当坟而踞,始皇以剑击之,不及,误中于石。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于今虎?,唐讳虎,钱氏讳?,改为浒墅。剑无复获,乃陷成池,故号剑池。池旁有石,可坐千人,号千人石。其山本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之别墅。咸和二年,舍山宅为东西二寺,立祠于山。寺侧有贞娘墓,吴国之佳丽也。行客才子多题诗墓上。有举子谭铢作诗一绝,其后人稍稍息笔。
典故
贺此丘遭


《柳宗元集》卷二十九〈钴鉧潭西小丘记〉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礼记注疏》卷六〈檀弓上〉~7~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哀郢〉~36~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國語辭典》:丹丘  拼音:dān qiū
昼夜长明的神仙处所。《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唐。韩翃 同题仙游观诗:「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國語辭典》:羽人  拼音:yǔ rén
1.仙人。《楚辞。屈原。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2.道士。《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晏子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唐。李中〈〉诗:「閒约羽人同赏处,安排棋局就清凉。」也称为「羽流」。
3.职官名。周代设置,掌按时徵鸟羽的事。
《漢語大詞典》:鱼游沸鼎(魚游沸鼎)
同“ 鱼游釜中 ”。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亦作“ 鱼游沸鼎 ”。 清 张鹏翀 《和岐亭戒杀诗》之二:“鱼游沸鼎中,烹燖化为汁。”
《漢語大詞典》:鼎鱼(鼎魚)
鼎中之鱼。比喻濒于灭亡的人或事物。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参见“ 鼎鱼幕燕 ”。
《漢語大詞典》:鼎鱼幕燕(鼎魚幕燕)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李善 注:“ 袁嵩 《后汉书》:‘ 朱穆 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左氏传》曰:‘ 吴 季札 曰:夫子之在此也,犹鷰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序》:“我师则奉辞伐罪,鸣皷而前,鳞萃翼涉,然犹以之环合,鼎鱼幕燕,孤垒于是卵危。”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漢語大詞典》:家丘
亦作“ 家邱 ”。“ 东家丘 ”的省称。 即 孔丘 。常以比拟尚未为人所知的博识君子。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怪乃轻其家 丘 ,谓为倩人。” 张铣 注:“ 鲁 人不识 孔丘 圣人,乃云:我东家 丘 者,吾知之矣。言轻 孔丘 也。” 唐 高适 《别从甥万盈》诗:“诸生曰 万盈 ,四十乃知名。宅相予偏重,家 丘 人莫轻。” 章炳麟 《论汉字统一会》:“黜我崇彼,所谓轻其家邱者矣。”参见“ 东家丘 ”。
《漢語大詞典》:东家丘(東家丘)
《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漢語大詞典》:东丘(東丘)
见“ 东家丘 ”。
《漢語大詞典》:东家丘(東家丘)
《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國語辭典》:东家(東家)  拼音:dōng jiā
东边的邻居。《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
《國語辭典》:东家(東家)  拼音:dōng jia
1.居所的主人。唐。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四:「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也称为「东人」、「东翁」。
2.佣工称雇主为「东家」。《红楼梦》第二回:「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的胞妹。」
3.宴会主人。如:「下次聚会换我当东家。」
《漢語大詞典》:东家行(東家行)
旧时 广东 一带某些企业中资方的组织。《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丝织业有东家行和西家行的组织,东家行即老板,西家行即工人。”《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石行内再分东家行(资方)和西家行(工人)。”亦省称“ 东家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抗英情况调查记》:“被开除的人,如属西家则无人雇用;倘属东家则无人替他做工。”
《國語辭典》:东施效颦(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漢語大詞典》:东家丘(東家丘)
《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漢語大詞典》:东家丘(東家丘)
《孔子家语》载, 孔丘 的西邻不知 孔丘 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诗:“ 宋 人不辨玉, 鲁 贱东家 丘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阨於 陈 蔡 ,人以为是东家 丘 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崧 曰:‘ 郑君 学览古今,博闻彊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谓以 郑 为东家 丘 者也。’ 原 曰:‘君谓僕以 郑 为东家 丘 ,君以僕为西家愚夫耶?’”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唐人选唐诗:“余谓 李 杜 诸人在今日则光芒万丈矣,在当日亦东家 丘 耳。或遭摈弃,初不足怪。”亦省称“ 东丘 ”。 唐 严维 《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知己欲依 何水部 ,乡人今正贱东 丘 。”
《漢語大詞典》:摸金
见“ 摸金校尉 ”。
《國語辭典》:摸金校尉  拼音:mō jīn jiào wèi
汉曹操设置的官职。专司掘坟挖金。本无此官名,后人以此丑诋曹操纵使部下破墓盗金的无耻行为。语出《东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漢語大詞典》:浮丘
(1).即 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传:“ 浮丘公 接 王子乔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凤笙篇》:“莫学吹笙 王子晋 ,一遇 浮丘 断不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马光 《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 浮丘公 ”。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漢語大詞典》:浮丘公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晋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 浮丘公 ,歘造 蓬莱 巔。”
《漢語大詞典》:浮丘公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晋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 浮丘公 ,歘造 蓬莱 巔。”
《漢語大詞典》:浮丘伯
即 浮丘公 。 明 高启 《孤鹤篇》:“翩翩 浮丘伯 ,朝从 东海 来。相呼与之归,谓是仙驥才。”或谓 汉 儒 浮丘伯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安期生浮邱伯:“世以 安期生 浮邱伯 皆为列仙之徒。汉书·儒林传: 申公 与 楚元王 交,俱事 齐 人 浮邱伯 受诗……则 浮邱伯 实儒者也。”按, 清 人避 孔子 讳,改“丘”为“邱”。参见“ 浮丘公 ”。
《漢語大詞典》:浮丘公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晋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 浮丘公 ,歘造 蓬莱 巔。”
《漢語大詞典》:画麒麟(畫麒麟)
刻画的麒麟。比喻虚有其表的人。
《漢語大詞典》:麒阁(麒閣)
见“ 麒麟阁 ”。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漢語大詞典》:麒麟殿
汉 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亦省称“ 麒麟 ”。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漢語大詞典》:麒麟画(麒麟畫)
麒麟阁 上的功臣画像。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五:“身许 麒麟 画,年衰鸳鷺羣。”参见“ 麒麟阁 ”。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國語辭典》:麟阁(麟閣)  拼音:lín gé
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参见「麒麟阁」条。唐。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三:「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漢語大詞典》:麟阁像(麟閣像)
麒麟阁 内的功臣像。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帝思 麟阁 像,臣献《栢梁篇》。”参见“ 麒麟阁 ”。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漢語大詞典》:轹釜(轢釜)
犹轑釜。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轑釜” 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轑,轢也。’以勺轢釜,令为声也。” 金 元好问 《女几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厌求索。” 清 黄景仁 《羹颉侯冢》诗:“掩釜何如轢釜来,区区恩怨事堪咍。”参见“ 轑釜 ”。
《漢語大詞典》:轑釜
用勺刮锅。语出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初, 高祖 微时,常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繇是怨嫂。”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音劳。轑,轢也。’以勺轢釡,令为声也。” 宋 陆游 《自山中夜行还湖上》诗:“登盘絶爱畦韭美,轑釜未厌溪鳞腥。” 清 赵翼 《漂母祠》诗:“客来轑釜似邱嫂,饭后打鐘如闍黎。”
《漢語大詞典》:貉一丘
《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后用“貉一丘”谓同属一类,没有差别。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金 元好问 《祖唐臣愚庵》诗:“ 青州 荆州 兔三窟,古人今人貉一丘。” 清 查慎行 《岁寒杂感》诗之九:“谁将正变溯源流,今古何殊貉一丘。”亦作“ 貉同丘 ”。 明 吴幵 优古堂诗话:“ 吕吉甫 云:‘南北战争蜗两角,古今兴废貉同丘。’”
分類:同属
《漢語大詞典》:丘首
犹首丘。相传狐死时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喻怀恋故乡。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诒婚》:“[旦]:‘难道他肯赘异乡?’[小旦]:‘达士寧同丘首愚!’”参见“ 丘窟 ”。
分類:怀恋故乡
《漢語大詞典》:丘窟
传说狐死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丘窟”指家乡。窟,指狐穴。 晋 郭璞 《平刑疏》:“退未絶其丘窟之顾,进无以塞其逋逃之门。” 南朝 宋 谢灵运 《辞禄赋》:“解龟纽於城邑,反褐衣於丘窟,判人事於一朝,与世物乎长絶。”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伊前世之贵仕,罕紆情於丘窟。”
分類:家乡
《漢語大詞典》:正丘首
传说狐将死时,必先摆正头的方向,使头朝着其穴所在的故丘,以表示不忘本,叫做“正丘首”。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郑玄 注:“正丘首,正首丘也,仁恩也。” 孔颖达 疏:“所以正首而嚮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嚮此丘,是有仁恩之心也。”参见“ 狐死首丘 ”。
《國語辭典》:狐死首丘  拼音:hú sǐ shǒu qiū
语本《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故乡的思念。《晋书。卷八六。张轨传》:「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钟仪在晋,楚弁南音。」《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但闻越鸟南栖,狐死首丘,万里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
《漢語大詞典》:狐丘首
同“ 狐死首丘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阴判》:“生惭不省鱼中钩,死悲难学狐丘首。”
《國語辭典》:狐死首丘  拼音:hú sǐ shǒu qiū
语本《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故乡的思念。《晋书。卷八六。张轨传》:「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钟仪在晋,楚弁南音。」《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但闻越鸟南栖,狐死首丘,万里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
《國語辭典》:首丘  拼音:shǒu qiū
相传狐狸将死时,头会朝向它出生的土丘。典出《礼记。檀弓上》。比喻人死后归葬故乡。《楚辞。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不胜狐死首丘之情,营魂识路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