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武子窗
 
借余光
 
囊悬
  
对萤
 
惜馀光
 
戏萤
 
拾流萤
  
拾萤读书
 
收萤光
 
收萤慕车
 
放萤
 
映书
 
案头萤
  
流萤聚书
 
照书
 
照书萤
 
照露萤
 
窗萤
 
练囊不照
 
翠囊
  
胤萤
 
临书卷
  
萤席
    
萤灯
   
萤聚
 
读书聚萤
 
读书萤
 
车胤囊萤
 
露萤清夜照书卷

相关人物
车胤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408~
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于酆阴。是时胤十馀岁,胡之每出,尝于篱中见而异焉。谓胤父曰:「此儿当致高名。」后游集,恒命之。胤长,又为桓宣武所知。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选曹尚书。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胤字武子,南平人。父育,为郡主簿。太守王胡之有知人识,裁见,谓其父曰:『此儿当成卿门户,宜资令学问。』胤就业恭勤,博览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率。桓温在荆州取为从事,一岁至治中。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当时每有盛坐,胤必同之,皆云:『无车公不乐。』太傅谢公游集之日,开筵以待之。累迁丹阳尹、护军将军、吏部尚书。」
《晋书》卷八十三〈车胤列传〉~277~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艺文类聚》卷九十七〈鳞介部下、虫豸部 ·虫豸部·萤火〉~685~
《续晋阳秋》曰: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简释

读书萤:喻勤学苦读。唐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例句

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于濆 感怀

囊疏萤易透,锥钝股多坑。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放萤去,不须留,聚吋少年今白头。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 刘言史 放萤怨

爱尔持照书,临书叹吾道。 司马扎 感萤

昔时书案上,频把作囊悬。 周繇 咏萤

只合沧洲钓与耕,忽依萤烛愧功成。 徐夤 自咏十韵

萤焰烧心雪眼劳,未逢佳梦见三刀。 李咸用 赠友弟

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 李咸用 赠陈望尧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李商隐 奉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 李商隐 秋日晚思

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萤。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

久贫惊早雁,多病放残萤。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积学萤尝聚,微词凤早吞。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客来洗粉黛,日暮拾流萤。 杜甫 奉酬薜十二丈判官见赠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杜甫 萤火

无复随高凤,空馀泣聚萤。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

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乾死读书萤。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虔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王维 清如玉壶冰

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 罗邺 献池州庾员外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 裴铏 题文翁石室

萤聚帐中人已去,鹤离台上月空圆。 郑立之 哭林杰

勤苦流萤信,吁嗟宿燕知。 郑谷 投时相十韵

皇明如照隐,愿及聚萤人。 郑辕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钱起 和刘七读书

毕事驱传马,安居守窗萤。 韩愈 答张彻

应怜萤聚夜,瞻望及东邻。 韩浚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骆宾王 秋萤

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 高适 留上李右相

风意犹忆瑟,萤光乍近书。 鲍溶 过薛舍人旧隐

金屋玉堂开照睡,岂知萤雪有深功。 齐己

典故
对玉山
 
映玉山
 
玉山映人
 
行玉山
 
裴玉
 
乘羊入市
 
倾城看杀
 
夫向羊车觅
 
嬉战羊车
 
小羊车
  
玉人车
 
玉山行
 
玉色映市人
 
璧人车
 
童子驭车
  
羊车并载
 
聚车看卫玠
 
卫玠洛阳车
 
卫玠羊车
 
卫玠车
 
逐羊车
 
驾小车

相关人物
卫玠
 
裴楷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玠别传》曰:「玠在群伍之中,寔有异人之望。龆龀时,乘白羊车于洛阳市上,咸曰:『谁家璧人?』于是家门州党号为『璧人』。」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列传·(孙)卫玠、(恒族弟)卫展〉
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晋书》卷三十五〈裴秀列传·(秀从第)裴楷〉~048~
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

简释

玉人:喻指男子美貌。唐卢纶《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沉。”


例句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崔莺莺 答张生(一作明月三五夜)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张南史

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 徐皓 晦日宴高氏林亭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李峤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李白 赠裴十四

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欲将琼树比,不共玉人同。 李端 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

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 李端 酬丘拱外甥览馀旧文见寄

明朝九衢上,应见玉人车。 李端 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

寄与玉人天上去,桓将军见不教吹。 杜牧 寄★笛与宇文舍人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杜甫 花底

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闻说羊车趋盛府,何言琼树在东林。 武元衡 至栎阳崇道寺闻严十少府趋侍

玉人此日心中事,何似乘羊入市年。 卢殷 维扬郡西亭赠友人

若问玉人殊易识,莲花府里最清羸。 卢纶 偶逢姚校书凭附书达河南郤推官因以戏赠

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卢纶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

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沈。 卢纶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白玉郎仍少,羊车上路平。 耿湋 奉和元承杪秋忆终南旧居

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 陈子昂 上元夜效小庾体

莫惜羊车频列载,柳丝梅绽正芳菲。 鱼玄机 和人

卫玠羊车悬,长卿驷马姿。 黄滔 喜翁文尧员外病起

典故
一曲清歌留住半窗云
 
一声珠唱驻行云
 
不放行云飞过
 
入行云
 
唱歌云欲聚
 
林木激越
 
林木馀声
 
歌入青云
 
歌管停云
 
歌声遏断
 
歌莫放行云
  
清唱云不去
 
清歌驻云
 
留住行云
 
留云歌
 
秦讴
  
穿云衢
 
绕行云
 
声入青云
 
声拂行云
 
声振林杪
 
声绕碧山晚云留
 
听歌云断
 
行云驻
 
遏彩云
    
遏云妙响
  
云不去
 
云不度
 
云定
 
云欲断
 
云为歌声不忍行
 
云绕扇
 
云表歌云遏
 
响遏珠尘
  
飞云驻
  
相关人物
秦青
 
薛谭


《列子》卷五《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湛注:「二人,秦国之善歌者。」

简释

遏云歌:喻指歌声优美动听。唐罗隐《春思》:”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例句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崔元范 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

翠帽珠篇斗丝管,一弹一奏云欲断。 崔颢 卢姬篇

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彩云仙。 戎昱 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

响发行云驻,声随子夜新。 李峤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李白 南都行

收处远缲烟,孤直縆云定。 杜牧 赠沈学士张歌人

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杜甫 听杨氏歌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权德舆 三妇诗

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 欧阳衮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王起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罗隐 春思

空中几处闻清响,欲绕行云不遣飞。 顾况

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 高骈 赠歌者二首之一

典故
五百里内贤人聚
 
占星聚德
 
天上德星聚
  
德星会
  
聚德星
  
聚星人
 
聚贤人
 
荀家聚星
 
荀星
 
贤人聚

相关人物
陈寔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7~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箸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箸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星〉~2~
《异苑》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
《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四〈人事部二十五·幼智上〉~903~2~
《汉杂事》曰:「陈寔字仲弓,汉末太史家瞻星有德星见,当有英才贤德同游者书下诸郡县问。颍川郡上事:其日有陈太丘父子四人俱共会社,小儿季方御,大儿元方从,抱孙子长文,此是也。」

例句

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

以吾一日长,念尔聚星稀。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

德星常有会,相望在文昌。 孙逖 和韦兄春日南亭宴兄弟

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 方干 题故人废宅二首

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

游人莫觅杯盘分,此地才应聚德星。 薛能 戏舸

五百里内贤人聚,愿陪阊阖侍天文。 阎朝隐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踏雪偶因寻戴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占星非聚德,梦月讵悬名。 骆宾王 在江南赋宋五之问

典故
伏波米
  
聚米识阵形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隗嚣
 
马援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34~
八年,帝自西征嚣,至漆,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冘豫未决。会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议质之。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至第一,嚣众大溃。

简释

聚米:指军事上分析地形。明陈瑚《李映碧廷尉遗地图》:“人关无复萧丞相,聚米空思马伏波。”


例句

运筹知决胜,聚米似论边。 韦应物 酬豆卢仓曹题库壁见示

典故
吴宫麋鹿
 
吴台游鹿
 
吴台草
 
吴苑走鹿麋
 
姑苏蔓草
 
姑苏鹿戏
 
姑苏麋鹿
 
游鹿
 
游鹿衔花
 
湿楚臣衣
 
湿楚衣
 
聚麋鹿
 
台荒麋迹
 
荆棘堪伤
 
荒台麋鹿
 
苏台鹿走
 
路走姑苏台
 
游鹿
 
野鹿上高台
 
香径走麋鹿
 
鹿游唐苑
 
鹿登台榭
  
鹿豕衔枯荠
 
鹿走姑苏
 
麋鹿上高台
 
麋鹿呦呦
 
麋鹿姑苏
 
麋鹿泣姑苏
  
麋鹿荒台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刘安(淮南王)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85~
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怅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三年〉
子胥曰:「臣闻狼子有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夫虎不可喂以食,蝮蛇不恣其意。今大王捐国家之福,以饶无益之雠,弃忠臣之言,而顺敌人之欲,臣必见越之破吴,豸鹿游于姑胥之台,荆榛蔓于宫阙。愿王览武王伐纣之事也。」

例句

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张九龄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李白 对酒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白居易 杂兴三首之三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罗隐 送王使君赴苏台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五

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楸。 骆宾王 宿山庄

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 骆宾王 秋露

典故  
惠沫
 
江海相忘
 
江湖相忘
 
江湖鱼有沫
 
沫相濡
  
湖海相忘
 
濡呴
  
煦沫鳞
 
相忘江湖
    
相煦沫
 
聚沫
 
鱼吹沫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42~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例句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 白居易 放鱼

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

共矜名已泰,讵肯沫相濡。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典故
星解聚
 
牵牛会
 
绛河度牵牛

相关人物
牵牛


《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七月七日〉~76~
《续齐谐记》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
《岁时广记》二卷之二十六〈七夕〉~835~
《齐谐记》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暂停,与尔别矣。后三千年当复还。」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兄何当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一去后三千年当还。」明旦,果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又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典故
交友抟沙
 
抟沙一散
 
聚散抟沙


《苏轼诗集》卷十三〈二公再和亦再答之〉
寒鸡知将晨,饥鹤知夜半。亦如老病客,遇节尝感叹。光阴等敲石,过眼不容玩。亲友如抟沙,放手还复散。羁孤每自笑,寂寞谁肯伴。元达号神君,高论森月旦。纪明本贤将,汨没事堆案。欣然肯相顾,夜阁灯火乱。盘空愧不饱,酒薄仅堪盥。雍容许著帽,不怪安石缓。虽无窈窕人,清唱弄珠贯。幸有纵横舌,说剑起慵懦。二豪沉下位,暗火埋湿炭。岂似草玄人,默默老儒馆。行看富贵逼,炙手借馀暖。应念苦思归,登楼赋王粲。
典故

《法华经·方便品》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以成佛道。

例句

我亦当年狎儿戏,将谓光阴教虚弃。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聚沙非小事。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

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 齐己 寄怀江西僧达禅翁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列传·中山靖王刘胜〉~2422~
建元三年,代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济川王明来朝,天子置酒,胜闻乐声而泣。问其故,胜对曰:臣闻悲者不可为累欷,思者不可为叹息。故高渐离击筑易水之上,荆轲为之低而不食;雍门子壹微吟,孟尝君为之于邑。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夫?喣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阨于陈、蔡。此乃烝庶之成风,增积之生害也。
典故
沙觜鹭来鸥聚


《花间集》卷二〈浪淘沙〉词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沈。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典故
十年生聚

相关人物
勾践
 
夫差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七〈哀公·传元年〉~990~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句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巳。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三月。越及吴平。吴入越不书。吴不告庆。越不告败也。晋·杜预注:「生民聚财,富而后教之。」
典故
五星会
 

《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258~
张耳之国,陈馀愈益怒,曰:「张耳与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此项羽不平。」及齐王田荣畔楚,陈馀乃使夏说说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愿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捍蔽。」田荣欲树党于赵以反楚,乃遣兵从陈馀。陈馀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念诸侯无可归者,曰:「汉王与我有旧故,而项羽又彊,立我,我欲之楚。」甘公曰:「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楚虽彊,后必属汉。」故耳走汉。汉王亦还定三秦,方围章邯废丘。张耳谒汉王,汉王厚遇之。
《宋书》卷二十五〈天文志三〉~735~
义熙九年二月丙午,荧惑、填星皆犯东井。占曰:「秦有兵。」三月壬辰,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聚于东井,从岁星也。荧惑入舆鬼。太白犯南河。初义熙三年,四星聚奎,奎、娄,徐州分。是时慕容超僭号于齐,侵略徐、兖,连岁寇抄,至于淮、泗。姚兴、谯纵僭伪秦、蜀。卢循、木末,南北交侵。五年,高祖北殄鲜卑,是四星聚奎之应也。九年,又聚东井。东井,秦分。十三年,高祖定关中,又其应也。而纵、循群凶之徒,皆已剪灭,于是天人归望,建国旧徐,元熙二年,受终纳禅,皆其徵也。星传曰:「四星若合,是谓太阳,其国兵丧并起,君子忧,小人流。五星若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王者,奄有四方;无德受罚,离其国家,灭其宗庙。」今案遗文所存,五星聚者有三:周汉以王齐以霸,齐则永终侯伯,卒无更纪之事。是则五星聚有不易行者矣。
《宋史》卷二百六十三〈窦仪列传·(弟)窦俨〉~9097~
尤善推步星历,逆知吉凶。卢多逊、杨徽之同任谏官,俨尝谓之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也。」又曰:「俨家昆弟五人,皆登进士第,可谓盛矣,然无及相辅者,唯称稍近之,亦不久居其位。」卒如其言。俨有子早卒,以侄说为嗣。
《宋史》卷五十六〈天文志九·五纬俱见〉~223~
乾德五年三月,五星如连珠,聚于奎、娄之次。……庆历三年十一月壬辰,五星皆见东方。
典故

《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76~
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南朝宋·裴松之注:「华峤《汉书》曰:『卓欲迁长安,召公卿以下大议。司徒杨彪曰:「昔盘庚五迁,殷民胥怨,故作三篇以晓天下之民。今海内安稳,无故移都,恐百姓惊动,麋沸蚁聚为乱。」』」
《國語辭典》:囊萤(囊螢)  拼音:náng yíng
晋代车胤家贫,无力购买灯油,于是在囊袋中放入萤火虫,借著萤火所发出的亮光读书。典出《晋书。卷八三。车胤传》。后用来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也作「聚萤」、「车胤囊萤」。
《漢語大詞典》:拾萤(拾螢)
晋 车胤 少时家贫,点不起灯,夏天夜里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囊里,利用萤光读书。见晋书·车胤传。后以“拾萤”喻勤学。 宋 陆游 《秋风曲》:“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
《國語辭典》:流萤(流螢)  拼音:liú yíng
飞行的萤火虫。唐。杜牧 秋夕诗:「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三国演义》第三回:「正无奈何,忽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飞转。」
分類:飞行
《國語辭典》:聚萤(聚螢)  拼音:jù yíng
把许多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著萤火的亮光读书。参见「囊萤」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
《國語辭典》:萤光(螢光)  拼音:yíng guāng
某些物体受电磁波或带电粒子照射,吸收能量而放出电磁辐射的过程及现象。如硫化锌被阴极线撞击时,所发出的闪光,称为「萤光」。
《漢語大詞典》:萤影(螢影)
犹萤光。 唐 王维 《班婕妤》诗:“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絶。” 宋 赵师秀 《太平山读书寄城中诸友》诗:“鐸音山殿静,萤影石池深。”参见“ 萤光 ”。
分類:萤光
《國語辭典》:萤光(螢光)  拼音:yíng guāng
某些物体受电磁波或带电粒子照射,吸收能量而放出电磁辐射的过程及现象。如硫化锌被阴极线撞击时,所发出的闪光,称为「萤光」。
《漢語大詞典》:萤案(螢案)
见“ 萤窗雪案 ”。
《國語辭典》:萤窗雪案(螢窗雪案)  拼音:yíng chuāng xuě àn
比喻勤学苦读。参见「雪案萤窗」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分類:勤学
《漢語大詞典》:萤焰(螢燄)
犹萤光。 唐 许浑 《秋夕宴李侍御宅》:“蛩声闻鼓歇,萤燄触帘回。”参见“ 萤光 ”。
分類:萤光
《國語辭典》:萤光(螢光)  拼音:yíng guāng
某些物体受电磁波或带电粒子照射,吸收能量而放出电磁辐射的过程及现象。如硫化锌被阴极线撞击时,所发出的闪光,称为「萤光」。
《漢語大詞典》:萤烛(螢燭)
萤火和蜡烛。谓微弱之光。亦喻微力。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萤烛末光,增暉日月。”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 宣尼 入则 少卯 梟,犹震雷骇则鼛鼓咽,朝日出则萤烛幽也。”《晋书·刘颂传》:“臣受詔之日,喜惧交集,益思自竭,用忘其鄙,愿以萤烛,增暉重光。”
《國語辭典》:萤窗(螢窗)  拼音:yíng chuāng
本指晋代时车胤因家境贫穷,无力购买灯油,于是将萤火虫放入囊袋中,利用萤火的亮光来读书的故事。见《晋书。卷八三。车胤传》。后世用以比喻苦读或苦读的环境。唐。许浑 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诗:「殷勤为谢南溪客,白首萤窗未见招。」亦用为书房的代称。宋。葛胜仲 虞美人。三年曾不窥园树词:「三年曾不窥园树,辛苦萤窗暮。」
《國語辭典》:萤窗雪案(螢窗雪案)  拼音:yíng chuāng xuě àn
比喻勤学苦读。参见「雪案萤窗」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分類:勤学
《國語辭典》:玉人  拼音:yù rén
1.用玉雕成的人像。《北史。卷八八。隐逸传。崔廓传》:「蓝田令王昙于蓝田山得一玉人,长三四寸。」
2.比喻资质聪慧,神采俊秀的人。《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
3.美女。唐。元稹《莺莺传》:「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雕琢玉器的工匠。《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
《國語辭典》:羊车(羊車)  拼音:yáng chē
羊驾的小车。《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之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
《漢語大詞典》:歌云(歌雲)
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张先 《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
分類:动听歌声
《漢語大詞典》:秦青
(1).古善相马者 秦牙 、 管青 的并称。文选·张协〈七命〉:“ 秦青 不能识其众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灭。”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
(2).古时善歌者。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张祜 《边上逢歌者》诗:“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 秦青 。”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循腔自可成絶唱,千载 秦青 远继芳。”
分類:善相相马
《漢語大詞典》:遏流云(遏流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行云(遏行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云歌(遏雲歌)
指嘹亮优美的歌声。 唐 罗隐 《春思》诗:“ 蜀国 暖回溪峡浪, 卫娘 清转遏云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 吴 姬双唱遏云歌,惊散鸳鸯与雁鷺。”参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行云(駐行雲)
形容歌声响亮美妙。 宋 张纲 《浣溪沙·荣国生日》词之一:“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驻行云。”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云(駐雲)
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一:“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数声,真有驻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间曲也。”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德星
(1).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史记·孝武本纪:“望气 王朔 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 汉 家封禪,天其报德星云。’” 司马贞 索隐:“今按:此纪唯言德星,则德星,岁星也。岁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於有道之国。”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四:“ 陈仲弓 从诸子姪造 荀季和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北史·韦敻传:“ 弘正 乃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詎肯来?’”
(2).喻指贤士。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全 蜀 多名士, 严 家聚德星。” 明 许时泉 《兰亭会》:“归去奈何春,且开顰,纵没金人,也有德星分,莫使 秦 人独擅名。”
《漢語大詞典》:星聚
(1).谓行星聚于某宿。史记·高祖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龙变星聚,蛇分径空。”按,此指 汉 高祖 入 关 ,五星聚东井。
(2).犹会聚。 徐开垒 《竞赛》:“﹝我﹞又回到这个朋友星聚的地方。”
《國語辭典》:聚星  拼音:jù xīng
两颗以上恒星聚集而成的系统。
《漢語大詞典》:聚米
(1).后汉书·马援传:“ 援 因説 隗嚣 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后因以“聚米”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北周 庾信 《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明 陈瑚 《李映碧廷尉遗地图》诗:“入 关 无復 萧丞相 ,聚米空思 马伏波 。” 清 钱谦益 《〈佟氏幽愤录〉序》:“时 佟公 为诸生与同舍 杨生 崑仁 筹边料敌,画灰聚米,慨然有扫犁之志。”
(2).米堆。形容矮小。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北临 恒碣 ,犹如聚米;南望 荆衡 ,纔同覆簣。”
《漢語大詞典》:鹿苑
(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 南朝 宋 鲍照 《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 兔园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 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 。”
(3).地名。晋书·陆机传:“ 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 , 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处。”
(5).指僧园、佛寺。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 鹿野苑 ”。
《漢語大詞典》: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罗奈国 。 释迦 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谛之法,度 憍陈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论处 。杂阿含经卷二三:“此处仙人园 鹿野苑 ,如来於中为五比丘三转十二行法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上:“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自从 鹿野苑 中,直至於 跋提河 ,演説苦空无我无量妙义。”
《漢語大詞典》:麋鹿游(麋鹿遊)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远害朝看麋鹿游,蒙筐篚亲相叩。” 清 林旭 《虎丘道上》诗:“新愁旧恨相随续,举目真看麋鹿游。”
《國語辭典》:以沫相濡  拼音:yǐ mò xiāng rú
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参见「相濡以沫」条。宋。范成大 次韵龚养正病中见寄诗:「激水要令风在下,涸泉翻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呴沫
语出庄子·大宗师。喻指抚慰或救助。梁书·任昉传:“﹝ 刘孝标 论曰﹞故鱼以泉涸而呴沫,鸟因将死而悲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诠俗:“以言呴沫人,令其意靡靡焉輭也,曰水。”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虽邻河伯居,未肯求呴沫。”参见“ 呴湿濡沫 ”。
分類:抚慰救助
《漢語大詞典》:呴湿濡沫(呴濕濡沫)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鏃礪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蛩巨扶将。”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 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漢語大詞典》:涸溜
干枯的小水流。 唐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彻底碧潭滋涸溜,压枝红艳照枯株。”
《漢語大詞典》:濡沫
用唾沫来湿润。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出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南朝 宋 朱广之 《谘顾道士夷夏论》:“检其言也,彼我俱遣;寻其旨也,老释无际。俱遣则濡沫可遣,无际则不负高贵。” 唐 元稹 《酬白学士》诗:“卧辙希濡沫,低颜受頷颐。”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瀆。”
《漢語大詞典》:相忘鳞(相忘鱗)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后因以“相忘鳞”比喻优游自得者。 晋 李颙 《经涡路作》诗:“肇允相忘鳞,翻为涸池鱼。”
分類:优游自得
《漢語大詞典》:相濡沫
见“ 相濡以沫 ”。
《國語辭典》: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也作「濡沫涸辙」、「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相濡相呴
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金 元好问 《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厌求索。”参见“ 相濡以沫 ”。
《國語辭典》: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也作「濡沫涸辙」、「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鱼沫(魚沫)
(1).鱼所吐之水沫。 唐 李贺 《古悠悠行》:“海沙变成石,鱼沫吹 秦桥 。” 元 柳贯 《初夏斋中杂题》诗之五:“鱼沫吹还息,蛛丝断忽抽。”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石语·三石:“遥望是寺,鱼沫吹门,蠔光次壁,朝晴暮雨,含影虚无。”
(2).典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后以“鱼沫”比喻人外困境时相依为命,互相救助。 宋 范成大 《喜沈叔晦至》诗:“江湖几鱼沫,风雨一鸡鸣。”
《漢語大詞典》:聚沙
亦作“ 聚砂 ”。 《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原比喻积小善为大行。后亦指年幼慕道,学佛论道。 唐 于志宁 《〈大唐西域记〉序》:“奇开之岁,霞轩月举;聚沙之年,兰薰桂馥。” 唐 李俨 《〈法苑珠林〉序》:“幼嶷聚砂,落饰綵衣之岁;慈殷接蚁,资成具受之坛。” 五代 齐己 《寄怀江西僧达禅翁》诗:“长忆旧山日,与君共聚沙。”
《國語辭典》:聚蚊成雷  拼音:jù wén chéng léi
1.蚊声虽小,但聚集众蚊之声,则声大如雷。《梁书。卷五五。列传。武陵王纪》:「季月烦暑,流金烁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以兹玉体,辛苦行阵。」
2.比喻祸患常积于忽微。《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阨于陈、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八。哲宗元祐六年》:「古人有言:『聚蚊成雷,积羽沉舟。』言寡不胜众也。」
《漢語大詞典》:五星聚
即五星连珠。宋书·天文志三:“今案遗文所存,五星聚者有三: 周 汉 以王, 齐 以霸。 周 将伐 殷 ,五星聚房。 齐桓 将霸,五星聚箕。 汉高 入 秦 五星聚东井。 齐 则永终侯伯,卒无更纪之事。是则五星聚有不易行者矣。” 唐 王圭 《咏汉高祖》:“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漢語大詞典》:蚁聚(蟻聚)
亦作“螘聚”。 如蚂蚁般聚集。比喻结集者之多。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钱唐 大帅 彭式 等蚁聚为寇。”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百姓惊愕不解此意,必糜沸螘聚,以致扰乱。”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是以选人冗冗,甚於羊羣;吏部喧喧,多於蚁聚。”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记宋宫殿:“曰 选德 坤寧殿 ,贵妃、昭仪、婕妤等位宫人直舍螘聚焉。” 俞平伯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楼外楼 高悬着眩目的石油灯,酒人已如蚁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