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洛阳(洛陽)  拼音:luò yáng
城市名。位于河南省西部的洛阳盆地内。地势优越,东控中原,西据崤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且东周、东汉、魏、西晋、后魏、后唐皆曾于此建都,故也称为「洛京」、「京洛」。为河南省第二大城,清光绪三十四年(西元1908)自行开为商埠。
《漢語大詞典》:洛阳花(洛陽花)
(1).牡丹的别称。因 唐 宋 时 洛阳 牡丹最盛,故称。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一:“远把 龙山 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2).即石竹花。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瞿麦:“石竹叶似地肤叶而尖小,又似初生小竹叶而细窄,其茎纤细有节,高尺餘,梢间开花……俗呼为洛阳花。” 清 吴伟业 有《题画·洛阳花》诗。
《國語辭典》:京洛  拼音:jīng luò
洛阳的别名。参见「洛阳」条。因东周、东汉曾在此建都,故称为「京洛」。
《國語辭典》:河洛  拼音:hé luò
1.黄河、洛水的合称。又指两河的流域。《文选。班昭。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唐。杜甫〈后出塞〉诗:「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2.河图洛书的简称。参见「河图洛书」条。《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文选。左思。魏都赋》:「河洛开奥,符命用出。」
《國語辭典》:河漏  拼音:hé lòu
一种北方面食。将和好的面团从底部有漏孔的床子挤压过去,轧成条状,直接落入锅中煮食。《水浒传》第二四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也称为「合落」、「河捞」、「河落」。
《漢語大詞典》:洛下
(1).指 洛阳 城。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悱文》:“调逸 许 中,声高 洛 下。”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山西 老将诗无敌, 洛 下书生语更妍。” 明 王世贞 《明佐游梁无资作歌见援聊此奉复》诗:“吾家弱弟惭小落, 洛 下东西两间屋。”
(2).复姓。 汉 代有 洛下閎 。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國語辭典》:伊洛  拼音:yī luò
1.伊、洛二水的合称。《书经。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2.程颐、程颢的学说。因其曾讲学于伊、洛之间。《宋史。卷四五九。隐逸传下。刘勉之传》:「时蔡京用事,禁止毌得挟元祐书,自是伊、洛之学不行。」
《漢語大詞典》:伊洛之学(伊洛之學)
指 宋 程颢 、 程颐 的理学。 程 氏兄弟 洛阳 人,讲学 伊 洛 之间,故称。宋史·隐逸传下·刘勉之:“时 蔡京 用事,楚止毋得挟 元祐 书,自是 伊 洛 之学不行。” 明 宋濂 《赠林经历赴武昌都卫任序》:“南渡后,以 伊 洛 之学倡东南者,实自 艾轩 始也。”亦省称“ 伊洛 ”。 宋 陈亮 《书伊洛遗礼后》:“ 伊 洛 遗礼,其可见者惟婚与丧祭,仅存其一二,今以附诸《补亡》之后。” 清 刘大櫆 《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公少而卓犖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闈之训,言动皆必之礼。稍长读书,益悟浮华放浪之非,深究 伊 洛 之源流,蔚为儒者宗师。”
《國語辭典》:洛水  拼音:luò shuǐ
河川名:(1)源出于陕西省雒南县冢岭山,东南流入河南省境内,至巩县洛口入黄河。也称为「雒水」。(2)源出陕西省定边县东南白于山,至朝邑县入渭河。南北直贯陕西省中部,与渭河并为陕西省二大重要河流。也称为「北洛水」。
《漢語大詞典》:洛浦
(1). 洛水 之滨。 汉 张衡 《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宓妃 。” 宋 周邦彦 《燕归梁·咏晓》词:“曾经 洛浦 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 明 杨珽《龙膏记·邪萌》:“虚飘飘暮雨朝云,笑 宋玉 枉赋 巫山 神女;空渺渺春松秋菊,叹 陈王 浪传 洛浦 仙姝。”
(2).借指 洛神 。 唐 梁锽 《名姝咏》:“临津双 洛浦 ,对月两 嫦娥 。”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题晴》曲:“珮环声真 洛浦 ,水月面活 观音 。”参见“ 洛神 ”。
分類:洛水洛神
《國語辭典》:洛神  拼音:luò shén
神话中洛水的女神。相传是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中,而被奉为洛水之神。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若夫青琴宓妃之徒」句下唐。司马贞。索隐。
《骈字类编》:洛中
南史陈庆之传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中谣曰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骈字类编》:洛城
唐 郭良 早行 渐至重门外,依稀见洛城。
唐 刘禹锡 牛相公留守见示城外新墅有溪竹秋月亲情多往宿游恨不得去因成四韵兼简洛中亲故之什兼命同作 别墅洛城外,月明村野通。
《漢語大詞典》:洛社
(1). 宋 欧阳修 梅尧臣 等在 洛阳 时组织的诗社。 宋 欧阳修 《酬孙延仲龙图》诗:“洛社当年盛莫加, 洛阳 耆老至今夸。” 清 赵翼 《新春招程霖岩汤蓉溪二丈暨庄学晦家缄斋小集》诗:“作诗传他年,或可洛社继。”
(2).即洛阳耆英会。 宋 苏轼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叶敬常 《上巳日同哲夫寄芳微之毅白诸社友北郊修禊》诗:“雅集 兰亭 洵乐事,相逢洛社有耆英。”参见“ 洛阳耆英会 ”。
(3).洛阳社的简称。 宋 刘克庄 《念奴娇·寿方德润》词:“洛社自佳, 镜湖 虽好,莫问君王乞。”参见“ 洛阳社 ”。
《漢語大詞典》:洛阳耆英会(洛陽耆英會)
宋 文彦博 与 富弼 、 司马光 等聚集 洛阳 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宋史·文彦博传:“﹝ 文彦博 ﹞与 富弼 、 司马光 等十三人,用 白居易 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 宋 司马光 《洛阳耆英会序》:“昔 白乐天 在 洛 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於世。 宋 兴, 洛 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 普明 僧舍。 普明 , 乐天 之故第也。 元丰 中, 文潞公 留守 西都 , 韩国 富公 纳政在里第;自餘士大夫以老自逸於 洛 者,於时为多。 潞公 谓 韩公 曰:‘凡所谓慕於 乐天 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数与地之袭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於 韩公 之第,置酒相乐,宾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图形 妙觉 僧舍,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
《漢語大詞典》:洛阳社(洛陽社)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怅望》诗:“既乏 瑯琊 政,方憩洛阳社。”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一罢直城酌,还归洛阳社。”
《漢語大詞典》:洛川
洛水 。即今 河南省 洛河 。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容与乎 阳林 ,流沔乎 洛川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四:“日夕登城隅,周迴视 洛川 。” 唐 武平一 《杂曲歌辞·妾薄命》:“ 洛川 昔云遇, 高唐 今尚违。”
《國語辭典》:洛神  拼音:luò shén
神话中洛水的女神。相传是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中,而被奉为洛水之神。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若夫青琴宓妃之徒」句下唐。司马贞。索隐。
《骈字类编》:洛邑
书序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 诗小序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音义洛音雒本亦作骆水名字从水后汉都洛阳以火德为水尅火故改为各旁佳 史记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洛又六国表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邑 秦襄公始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水竹书纪年周成王五年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 经注见洛阳下 沈佺期洛阳道诗见河桥下归
韦应物李五席送李主簿
西台诗见嵩高下
分类:洛邑
《骈字类编》:西洛
宋 王初 送叶秀才 行想北山清梦断,重游西洛故人稀。
《漢語大詞典》:濂洛
北宋 理学的两个学派。“濂”指 濂溪 周敦颐 ;“洛”指 洛阳 程颢 、 程颐 。 明 徐渭 《送通府王公序》:“其他支裔不可胜数, 濂 洛 所不敢轻,而 关 汾 所不能窥也。” 清 顾炎武 《〈仪礼郑注句读〉序》:“沿至於今,有坐皋比,称讲师,门徒数百,自拟 濂 洛 ,而终身未读此经一徧者。”参见“ 濂洛关闽 ”。
《國語辭典》:濂洛关闽(濂洛關閩)  拼音:lián luò guān mín
宋代理学的四大流派。即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颐、程颢、关中张载、闽中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