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2,分3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荼毒
毒龙
流毒
毒雾
鸩毒
毒药
亭毒
毒手
毒螫
三毒
毒热
肆毒
毒蛇
酖毒
毒害
《國語辭典》:荼毒  拼音:tú dú
苦菜与螫虫。比喻苦痛、毒害。《文选。潘岳。寡妇赋。序》:「斯亦生民之至艰,而荼毒之极哀也。」《红楼梦》第七回:「美酒羊羔,只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
《國語辭典》:毒龙(毒龍)  拼音:dú lóng
1.凶恶的龙。《太平广记。卷一一六。杜子春》:「俄而猛虎毒龙,狻猊狮子,蝮蠍万计,哮吼拿攫而争前欲搏噬。」
2.比喻存于人心的贪欲妄想。唐。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國語辭典》:流毒  拼音:liú dú
1.散布祸害。《书经。泰誓》:「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
2.留传散布的祸害。汉。王充《论衡。言毒》:「阳气所为,流毒所加也。」
《國語辭典》:毒雾(毒霧)  拼音:dú wù
原指英国伦敦等湿度大的地区的浓厚烟雾,今则泛指汽车、工厂所排出的废气及有毒的污染气体。
《國語辭典》:鸩毒(鴆毒)  拼音:zhèn dú
1.毒药。《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赞曰》:「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也作「酖毒」。
2.毒害、迫害。《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单超传》:「冀自诛太尉李固、杜乔等,骄横益甚,皇后乘埶忌恣,多所鸩毒,上下钳口,莫有言者。」《隋书。卷一。高祖纪上》:「蚕食郡县,鸩毒华夷,闻有王师,自投南裔。」
《國語辭典》:毒药(毒藥)  拼音:dú yào
含有毒性,能危害生物生理机能的药。《三国演义》第九○回:「箭头上皆用毒药,但有中箭者,皮肉皆烂。」《文明小史》第二七回:「除非他菜里头有毒药,便吃不得。」
《國語辭典》:亭毒  拼音:tíng dú
化育。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唐。杨烱〈从弟去溢墓志铭〉:「阴阳为道,大道无亭毒之心,祸福惟人,圣人有抑扬之教。」
《國語辭典》:毒手  拼音:dú shǒu
狠毒的待遇。《晋书。卷一○五。石勒载记下》:「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好没来由,遭他毒手,无情的棍棒抽,赤津津鲜血流。」
《漢語大詞典》:毒螫
(1).谓毒虫等刺人或动物。鬼谷子·权:“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淮南子·说山训》:“贞虫之动以毒螫,熊羆之动以攫搏,兕牛之动以觝触,物莫措其所脩而用其所短也。” 唐 韩愈 《永贞行》:“蛊虫群飞夜扑灯,雄虺毒螫堕股肱。”
(2).指毒汁、毒素。 唐 元稹 《蛒蜂》诗序:“蛒,蜂类而大,巢在褰鼻蛇穴下,故毒螫倍诸蜂蠆。”
(3).毒害;危害。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民蒙毒螫。”明史·黄尊素传:“柴栅既固,毒螫谁何。”
(4).指毒害人的行为。史记·律书:“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汉 班固 《西都赋》:“流大 汉 之愷悌,盪亡 秦 之毒螫。”
(5).犹毒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况于廷杖虽除,诗案史祸,较诸廷杖毒螫百倍。”
《國語辭典》:三毒  拼音:sān dú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分類:佛教三毒
《漢語大詞典》:毒热(毒熱)
(1).酷热。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下》:“晚復毒热,想足下所苦并以佳,犹耿耿。” 宋 杨万里 《入郡城泊文家宅子夜热不寐》诗:“毒热通宵不得眠,起来弄水绕庭前。” 王统照 《司令》:“大而圆的花萼,躺在土地上被毒热的阳光晒着,渐渐变了颜色。”
(2).指酷烈的暑气。 元 杨载 《太古雪》诗:“ 回中 避暑时,持用消毒热。” 清 陈维嵩 《击梧桐·夏日同友人过竹逸斋头小饮赋此纪事》词:“毒热鎔金,火云焦釜。”
《漢語大詞典》:肆毒
(1).任意残杀和迫害。 晋 刘琨 《遗石勒书》:“ 刘聪 父子,戎狄凡才,乘衅肆毒,寇虐人神。”宋史·富弼传:“小人不胜,则交结搆扇,千岐万辙,必胜而后已。迨其得志,遂肆毒善良,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 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慨自 满洲 肆毒,混乱 中国 ,而 中国 以六合之大,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 中国 尚得为有人乎?”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他已经知道民族困厄的症结,他已经认清敌人肆毒的机构。”
(2).谓(蜂、蝎等)以毒刺螫人。 唐 顾况 《采蜡》诗序:“荒巖之间,有以纊蒙其身,腰藤造险。及有羣蜂肆毒,哀呼不应,则上捨藤而下沉壑。”
《國語辭典》:毒蛇  拼音:dú shé
两颊具有毒腺的蛇。毒腺由上颔唇腺所形成,有管子和上颚的长牙相通,而将毒液由毒腺经由管子,注入被咬动物的皮下。未经救治,可以致死。
《國語辭典》:酖毒  拼音:zhèn dú
毒药或毒酒。《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酖毒,不可怀也。」唐。孔颖达。正义:「宴安自逸,若酖毒之药,不可怀恋也。」《后汉书。卷四八。霍谞传》:「止渴于酖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也作「鸩毒」。
《國語辭典》:毒害  拼音:dú hài
1.狠毒、厉害。如:「这恶人非常毒害,伤人凶残。」宋。赵长卿〈贺新郎。负你千行泪〉词:「怕人人,蓦地知时,怎生处置。毒害心肠祅知是。」元。张养浩〈山坡羊。金银盈溢〉曲:「世人岂解天公意,毒害到头伤了自己。」
2.连累、受害。如:「你如此挺信他,但他若过失,你也势必受到毒害。」宋。黄庭坚 丑奴儿。济楚好得些词:「是即好意也毒害,你还甜杀人了,怎生申报孩儿?」
3.以毒物或奸计谋害他人。如:「他遭人毒害,只怕凶多吉少。」《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后母恶之,尝因豹夜寐,欲行毒害,豹逃走得免。」
4.祸患、祸害。《西游记》第二○回:「我却被魔头拿来,遭此毒害,几时再得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