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缺陷  拼音:quē xiàn
不圆满、不完备的地方。
《国语辞典》:先天缺陷  拼音:xiān tiān quē xiàn
出生时就已存在的器官组织外观或功能不正常。有些在出生时即可发现,有些长大后才会出现症状。形成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及环境有关。
《漢語大詞典》:偏短
缺陷;不足。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分類:缺陷不足
《國語辭典》:遗缺(遺缺)  拼音:yí quē
因原任人员死亡或离职而遗留的职位。
《國語辭典》:缺口  拼音:quē kǒu
1.器物破缺的地方。如:「这样美丽的碗,可惜有一个缺口。」
2.空隙而可通行的地方。如:「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从山的缺口直接通过吧!」
《國語辭典》:短缺  拼音:duǎn quē
欠缺、不足。如:「他的经验短缺,你要多加指导。」
《漢語大詞典》:余忌(餘忌)
指多而严重的缺陷。管子·小称:“甚矣,百姓之恶人之有餘忌也。是以长者断之,短者续之,满者洫之,虚者实之。”
分類:严重缺陷
《漢語大詞典》:缺限
犹缺陷。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他浑身的缺限都补完了,回覆上帝去罢。”
分類:缺陷
《漢語大詞典》:遗碍(遺礙)
指漏检的缺陷。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收选内官於礼部大堂……点入 东安门 ,赴内官监,又细选无遗碍者,方给乌木牌。”
分類:缺陷
《國語辭典》:应变(應變)  拼音:yìng biàn
1.应付事变。《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应变,君子比德焉。」
2.物体因受外力作用所生长度、面积或体积的变化量,与原先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称为「应变」。
《國語辭典》:移植  拼音:yí zhí
1.将植物从生长的地方,移栽至另一地方。
2.将某动物体的器官组织,移到其他部位或另一动物体上。如皮肤、眼角膜等的移植。也作「移殖」。
《漢語大詞典》:阙政(闕政)
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汉书·严助传:“朝有闕政,遗王之忧。” 颜师古 注:“言朝政有闕,乃使王有忧也。”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中外之议,谓公不司文柄,为朝廷闕政。”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农末之相倾,而平糴之法不立;贫富之相役,而占田之数无限,天下之闕政,则莫大乎此。”
《國語辭典》:补苴(補苴)  拼音:bǔ jū
弥补缺漏。唐。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國語辭典》:远视(遠視)  拼音:yuǎn shì
一种视力障碍。因眼球的晶状体和视网膜间的距离过短,晶状体折光力太弱,使影像落在视网膜后,所以患者只能看远处,不能看到近处。可配戴凸透镜来改善视力。也称为「远视眼」。
《國語辭典》:残疾(殘疾)  拼音:cán jí
1.肢体或器官因先天或后天伤病而失去功能,造成缺陷。《水浒传》第一三回:「今日军中自家比试,恐有伤损。轻则残疾,重则致命。」《三国演义》第五九回:「韩遂已无左手,做了残疾之人,操教就于长安歇马,授西凉侯之职。」
2.疾病。《古今杂剧三十种。新刊的本薛仁贵衣锦还乡关目》:「俺叔叔瘸㾾疲跛,俺爷爷又老弱残疾。」《红楼梦》第七回:「业师于去年病故,家父又年纪老迈,残疾在身,公务繁冗,因此尚未讲及再延师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