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制变(制變)  拼音:zhì biàn
应变、处理突发的事变。《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料敌制变,万里无差。」
分類:应变
《國語辭典》:迁化(遷化)  拼音:qiān huà
1.更改变化。《文选。傅毅。舞赋》:「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
2.死亡。《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三国魏。曹丕 典论论文:「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漢語大詞典》:变应(變應)
犹应变。荀子·不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梁启雄 释引 刘师培 曰:“变应当作应变。” 汉 徐干 中论·务本:“智足以统理万物,权足以变应无端。”
《國語辭典》:应变(應變)  拼音:yìng biàn
1.应付事变。《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应变,君子比德焉。」
2.物体因受外力作用所生长度、面积或体积的变化量,与原先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称为「应变」。
《國語辭典》:通灵(通靈)  拼音:tōng líng
通于神灵,和鬼神相通。《三国演义》第八九回:「万望尊神,念本朝恩义,通灵显圣,护祐三军!」
《國語辭典》:一应(一應)  拼音:yī yīng
一切。《水浒传》第四回:「如是提辖肯时,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办。」《红楼梦》第四回:「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
《漢語大詞典》:应化(應化)
(1).顺应变化。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道法》:“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胃(谓)失道。”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应化则变,感气而成。”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歷命应化而微,王师躡运而发。”
(2).佛教语。谓佛、菩萨随宜化身,教化众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 天帝释 欲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为一老父。” 许地山 《命命鸟》:“壁上挂的都是 释迦 应化的事迹……一进门就知那是佛教底经堂。”
《漢語大詞典》:处顺(處順)
顺应变化;顺从自然。庄子·大宗师:“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摄生贵处顺,将为智者説。”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处顺故无累,养德乃入神。”
《漢語大詞典》:适变(適變)
谓适应变化。 唐 刘禹锡 《贺除虔王等表》:“弘爱人屈己之道,酌因时适变之宜。” 宋 曾巩 《救灾议》:“疆内安辑,里无嚣声,岂不适变於可为之时,消患於无形之内乎?” 清 恽敬 《博妇》:“虽然二君子者,委虵以适变,坚忍以藏用,期於復 汉 唐 之祚而已。”
分類:适应应变
《漢語大詞典》:顺变(順變)
顺应变化。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 宋 王禹偁 《节度使起复加云麾将军制》:“旧章虽听於终丧,优詔宜从於顺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 苟才 站起来,便请了一个安道:‘只望媳妇顺变达权,成全了我这件事。’”
《国语辞典》:机应(机应)  拼音:jī yìng
对事情的应变能力。《晋书。卷四九。刘伶传》:「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
《漢語大詞典》:感变(感變)
感应变动。列子·周穆王:“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國語辭典》:变计(變計)  拼音:biàn jì
改变计画。如:「他一听有台风要来,马上变计不去了。」
《國語辭典》:灵活(靈活)  拼音:líng huó
敏捷不呆滞。如:「手脚灵活」、「头脑灵活」、「动作灵活」。
《漢語大詞典》:雕剿(鵰剿,鵰勦)
以应变出奇之计进行讨伐。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凡议大征或雕剿,口语沓沓,未及聚兵而手足尽露。”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御流寇莫如坚壁清野法,而惩 苗 则莫如 沈希仪 雕剿法。” 清 胡林翼 《请起复曾侍郎督师疏》:“惟是以奇兵雕剿,在乎审机观变。”
鵰勦:亦作“ 鵰勦 ”。彫剿,剿除。明史·陈璘传:“总督 凌云翼 将大征 罗旁 ,先下令鵰剿。”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云贵一:“﹝ 迷蒙 ﹞等贼叛刦不已, 应龙 会 昌祚 并发兵鵰勦,悉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自 川东 、 湖北 窜入者,则 穆克登布 剿之,并不时鵰剿 太平 、 大寧 及二 竹 之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