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成败(成敗)  拼音:chéng bài
1.成功与失败。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载籍既记其成败,古今又著其愚智矣!」《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成败之事,在此一举,汝等始终勿改,如有言退者立斩。」
2.造成失败。《后汉书。卷六九。窦何列传。何进》:「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前汉书平话。卷上》:「当日萧何三箭,登坛拜将。今日成败都是萧何用机,人皆作念怨之。」
《国语辞典》:观望成败(观望成败)  拼音:guān wàng chéng bài
静观事情的成功或失败,而不妄自行动或做决定。《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国语辞典》:成败在此一举(成败在此一举)  拼音: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
成功或失败全看在这次行动,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如:「这是决胜负的关键,成败在此一举,大家无不全力以赴。」《镜花缘》第九六回:「前日文家哥哥说:『成败在此一举』;彼时所有各家眷属,都要带在军营,惟恐事有不测。」
《国语辞典》: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  拼音:bù yǐ chéng bài lùn yīng xióng
不依据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来论定是否是英雄,而是著重在奋斗过程中所具有的眼光、器度与精神等。如:「《史记》将楚汉相争中的失败者项羽列入帝王本纪,显现出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
《國語辭典》:坐视成败(坐視成敗)  拼音:zuò shì chéng bài
冷眼旁观他人的成功与失败而不参与。《晋书。卷九八。王敦传》:「然自忘驽骀,志存社稷,岂忍坐视成败,以亏圣美。」《明史。卷一八○。王徽传》:「而李贤等又坐视成败,不出一言,党恶欺君,莫此为甚。请并罪等,为大臣不忠者戒。」也作「坐观成败」。
《國語辭典》:坐观成败(坐觀成敗)  拼音:zuò guān chéng bài
冷眼旁观他人的成功与失败而不参与。《史记。卷一○四。田叔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一出:「言朅囚既历艰难,誓雪耻肯坐观成败。」也作「坐视成败」。
《國語辭典》:坐观成败(坐觀成敗)  拼音:zuò guān chéng bài
冷眼旁观他人的成功与失败而不参与。《史记。卷一○四。田叔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一出:「言朅囚既历艰难,誓雪耻肯坐观成败。」也作「坐视成败」。
《国语辞典》:得失成败(得失成败)  拼音:dé shī chéng bài
作为的成败结果。《文选。陆机。五等论》:「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于秦汉;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分类:成败结果
《國語辭典》:成败利钝(成敗利鈍)  拼音:chéng bài lì dùn
成功失败与顺利挫折。三国蜀。诸葛亮 闻孙权破曹休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行谊》:「人之毁誉欣戚,事之成败利钝,己之死生祸福,皆所不顾也。」
《國語辭典》:成败论人(成敗論人)  拼音:chéng bài lùn rén
以成功或失败作为评论衡量人物的标准。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一四。大劫运》:「虽然,大劫难逃,内备虽饬,又必发之意外。今人但成败论人耳。」《儒林外史》第八回:「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说话须要谨慎。」
《國語辭典》:成败兴废(成敗興廢)  拼音:chéng bài xīng fèi
成功失败与兴盛衰废。汉。荀悦《汉纪。卷二五。成帝纪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持权,故尚无为也。」宋。朱熹〈牧斋记〉:「古今之成败兴废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详矣。」
《國語辭典》:成败得失(成敗得失)  拼音:chéng bài dé shī
成功与失败、获得与丧失。《三国志。卷五二。吴书。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國語辭典》:去留  拼音:qù liú
1.离去或留止。《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恣其去留。」
2.选取或舍弃。《文选。陆机。文赋》:「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
3.指生死。《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國語辭典》:盈虚(盈虛)  拼音:yíng xū
1.盛衰消长。《庄子。秋水》:「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式者,则也。阴阳盈虚,五行消息,变虽不常,而稽之有则也。」
2.圆缺。唐。徐敞〈圆灵水镜〉诗:「明灭沦江水,盈虚逐砌蓂。」宋。苏轼 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漢語大詞典》:否臧
(1).成败;善恶;优劣。否,恶;臧,善。《易·师》:“师出以律,否臧,凶。” 孔颖达 疏:“否谓破败,臧谓有功。”魏书·元子思传:“不付名至,否臧何验?” 唐 白居易 《议兵策》:“议之者颇辨否臧,用之者多迷本末。”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於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两省諫官,并準 有唐 故事……限以迁官之年月,责以供职之否臧。”
(2).品评,褒贬。旧唐书·郑朗传:“适来所记,无可否臧,见亦何爽?” 唐 刘商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诗:“千载有疑议,一言能否臧。” 宋 叶适 《题〈陈寿老文集〉后》:“审其所从,不求强同;贵其所与,毋为易得。趋捨一心之信,否臧百世之公,则何止於 建安 、 元祐 之文也。”
《國語辭典》:善败(善敗)  拼音:shàn bài
1.成败。《国语。楚语下》:「人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
2.善与恶。《韩非子。难一》:「使善败不闻,祸福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