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取人
选择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 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 宰予 ;以貌取人,失之 子羽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世道:“富贵易溺,道义难行,近惟科目取人,举业日盛而经学浅也。人心尤入於利,故贿赂公行而礼币无,誌名太甚而史书非,諂諛日盛而风俗薄。”
《國語辭典》:以言取人  拼音:yǐ yán qǔ rén
根据一个人的言论来判断其人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澹台灭明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國語辭典》:以貌取人  拼音:yǐ mào qǔ rén
以容貌的美丑作为认识、评断或任用人材的标准。《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澹台灭明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镜花缘》第一八回:「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若以寻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以貌取人了!」也作「以容取人」。
《國語辭典》:以容取人  拼音:yǐ róng qǔ rén
以容貌的美丑作为识鉴人材的标准。《韩非子。显学》:「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也作「以貌取人」。
《國語辭典》:以貌取人  拼音:yǐ mào qǔ rén
以容貌的美丑作为认识、评断或任用人材的标准。《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澹台灭明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镜花缘》第一八回:「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若以寻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以貌取人了!」也作「以容取人」。
《漢語大詞典》:以辞取人(以辭取人)
见“ 以言取人 ”。
《國語辭典》:以言取人  拼音:yǐ yán qǔ rén
根据一个人的言论来判断其人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澹台灭明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國語辭典》:官人  拼音:guān rén
1.授予官职。《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2.有官位的人。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
3.官署的差役。《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朱全忠接盏饮罢,却回献那几个官人酒。」
4.对男子的敬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乾净店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适才这个官人,生得如何?」也作「官儿」。
5.妻子称呼丈夫,或对妇女称呼其夫。《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官人直恁负恩!甫能得官,便娶了二夫人。」也作「官儿」。
6.奴仆称自己的主人。《水浒传》第七回:「只见女使锦儿叫道:『官人,寻得我苦!却在这里!』」
《國語辭典》:关人(關人)  拼音:guān rén
1.守关门的吏人。《仪礼。聘礼》:「乃谒关人,关人问:『从者几人?』以介对。」
2.关怀的人。唐。李白 杨叛儿诗:「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3.监禁犯人。如:「监狱是关人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枨枨(棖棖)
(1).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南史·梁纪上·武帝:“夏六月,都下讹言有棖棖,取人肝肺及血,以飴天狗。”旧唐书·太宗纪下:“秋七月庚辰,京城讹言云:‘上遣棖棖取人心肝,以祠天狗。’递相惊悚。”新唐书·五行志二:“ 贞观 十七年七月,民讹言官遣棖棖杀人,以祭天狗。云其来也,身衣狗皮、铁爪,每於闇中取人心肝而去。”
(2).象声词。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唐 王睿 《祠渔山神女歌》之二:“棖棖山响答琵琶,酒溼青莎肉饲鸦。” 清 陈维嵩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词:“几缕椒鷄閒説饼,半甖花露静焚香。弦索夜棖棖。” 清 黄景仁 《献县汪丞坐中观技》诗:“下有一髯挝画鼓,棖棖节应竿头舞。”
《国语辞典》:送上天  拼音:sòng shàng tiān
将人送上西天,比喻取人性命。如:「绑匪恐吓若不交出赎金,便将人质送上天。」
《漢語大詞典》:追魂
迷信指夺取人的魂魄。《全元散曲·斗鹌鹑·妓好睡》:“若要战退睡魔王,差三千箇追魂大力鬼。”《英烈传》第九回:“花貌却如 观自在 ,追魂胜过大阎罗。” 明 孟称舜 《娇红记·泣舟》:“破婚书,追魂牒,两般儿廝撞者。”
《國語辭典》:全景  拼音:quán jǐng
电影、电视将一个场面中的全部动作完全摄入镜头中,即将现场的地点全部介绍给观众。也称为「设景镜头」。
《國語辭典》:近景  拼音:jìn jǐng
拍摄影片时,镜头包括个人自肩部以上的部分,有时也可能包括一些必要的道具或一部分布景。其目的是为了剧情、美学、或组合方面的需要,具有将特定事物予以特殊化的效果。
《漢語大詞典》:行提
行文提取人犯、案卷或有关之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又有某案奉某衙门行提。”
《漢語大詞典》:纳衣(納衣)
(1).贫民所穿的粗布衣。纳,通“ 衲 ”。宋书·徐湛之传:“﹝ 会稽公主 ﹞以锦囊盛 高祖 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
(2).即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通“ 衲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慧持:“ 持 形长八尺,风神儁爽,常躡草屣,纳衣半脛。”
《漢語大詞典》:讼铃(訟鈴)
旧时为了表示愿意听取人民的冤情,悬于官府大门外,让上诉者敲击的铃。 宋 强至 《送宣州太守沉司封》诗:“讼铃閒郡阁,吟笔动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