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智度论》
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

例句

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李商隐 安平公诗

典故
十三金


《中兴书目》(《中兴馆阁书目》)
《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所象之意。
典故

《隋书》卷十五〈音乐志下〉~375~
丝之属四:一曰琴,神农制为五弦,周文王加二弦为七者也。二曰瑟,二十七弦,伏牺所作者也。三曰筑,十二弦。四曰筝,十三弦,所谓秦声,蒙恬所作者也。
典故
十三杨柳女儿腰
 
十五女儿腰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绝句漫兴九首〉
〈绝句漫兴九首〉其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户外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典故
一十三死生


《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蔡邕《述行赋》
勤诸侯知远戍兮

例句

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骈字类编》:十三
唐 崔颢 邯郸宫人怨 十三兄弟教诗书,十五青楼学歌舞。
唐 韩愈 赠刘师服 虞翻十三比岂少,遂自惋恨形于书。
唐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三十一 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
唐 温庭筠 和周繇 齐马驰千驷,卢姬逞十三。
唐 陈羽 古意 十三学绣罗衣裳,自怜红袖闻馨香。
元 元好问 听姨女乔夫人鼓风入松 白雪朱弦一再行,春风纤指十三星。
元 杨维桢 湖光山色楼 兰台美人能楚语,十三雁急孤鸾舞。
明 张宪 寄马将军 虎营灯火夜,自注十三篇。
元 顾瑛 天宝宫词十二首寓感 其九 十三女子擘箜篌,选作梨园第一流。
分类:十三
《漢語大詞典》:十三篇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因以“十三篇”借指该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 武 者, 齐 人也。以《兵法》见於 吴王 阖庐 。 闔庐 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元 张宪 《寄马将军》诗:“虎营灯火夜,自注十三篇。”
《漢語大詞典》:十三弦
唐 宋 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 宋 张先 《菩萨蛮·咏筝》词:“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江波緑。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赠筝妓》词:“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水》。”参阅 汉 史游 急就篇卷三“筝” 颜师古 注。
《國語辭典》: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g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晋王献之书洛神赋残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飞」字止,共十三行,故称为「十三行」。据元赵孟頫《松雪斋集》所载,墨迹有两本:一为晋时用麻笺所书,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贾似道再得四行,最后为赵孟頫所得。一为唐人用硬黄纸所书,后有柳公权跋两行,世称为「柳跋十三行」。
2.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行数并不固定。其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商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员等义务,却也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西元一八四二年订定南京条约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终被取消。
《漢語大詞典》:十三楼(十三樓)
(1). 宋 代 杭州 名胜。 宋 苏轼 《南歌子·游赏》词:“山与歌眉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 十三楼 ,不羡 竹西 歌吹古 扬州 。”亦称“ 十三间楼 ”。 宋 周淙 乾道临安志·楼:“ 十三间楼 去 钱塘门 二里许, 苏軾 治 杭 日,多治事於此。”
(2).泛指供游乐的名楼。 清 曹寅 《诸敏菴弹平调琵琶手法特妙无和之者感赋长句》:“叶儿觕恶笑 扬州 ,官筵粉墨杂啁啾。套数空飜《村衙鼓》,晚风不唱 十三楼 。”
《國語辭典》:十三陵  拼音:shí sān líng
明代成祖至思宗十三个皇帝陵寝的统称。位于河北省北平市昌平县天寿山麓。以明成祖的长陵规模最大。
《國語辭典》:十三经(十三經)  拼音:shí sān jīng
宋代列《孟子》于经部,与《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合称为「十三经」。
《漢語大詞典》:十三家
(1)指 晋 代《论语》注疏家十三人,即 卫瓘 、 缪播 、 栾肇 、 郭象 、 蔡谟 、 袁宏 、 江湻 、 蔡系 、 李充 、 孙绰 、 周瓌 、 范宁 、 王珉 。 南朝 梁 皇侃 《论语义疏叙》:“今日所讲,即是《鲁论》,为 张侯 所学, 何晏 所集者也。 晋 太保 河东 卫瓘 字 伯玉 、 晋 中书令 兰陵 繆播 字 宣则 ……右十三家为 江熙 字 太和 所集。 侃 今之讲,先通 何 集,若 江 集中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2)指自 南唐 至 南宋 十三个制墨家,即 李廷珪 (包括 李 之子 承宴 )、 沈珪 (包括 沈 之子 宴 )、 关珪 、 张遇 、 常遇 、 潘遇 、 张谷 、 潘谷 、 叶谷 、 胡景纯 、 陈赡 、 梅赡 、 耿德真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十三家墨:“予为儿时,於 彭门 寇钧国 家,见其先世所藏 李廷珪 下至 潘谷 十三家墨,断珪残璧,璨然满目”。(3)指 明 末 高闯王 等十三支农民起义军。 崇祯 八年(公元1635年)农民军各部首领在 荥阳 集会。其中势力强大的有十三家。即 高迎祥 、 张献忠 、 马守应 、 罗汝才 、 贺一龙 、 贺锦 、 许可变 、 李万庆 、 马进忠 、 惠登相 、 横天王 、 九条龙 、 顺天王 。见明史·李自成传。(4)指周礼等十三种注本。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北史〉合魏、齐、周、隋书四·十三家:“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 孔 、 郑 、 王 、 何 、 服 、 杜 等注凡十三家……所举凡六家,而云十三家者,伪 孔安国 尚书传、 郑康成 周礼礼记注、毛诗笺、尚书论语注、 王肃 周礼礼记毛诗尚书注、 何休 《公羊》学、 服虔 左传解诂、 杜预 左传集解也。”
《漢語大詞典》:十三月
(1).指农历正月。《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 唐 孔颖达 疏:“《春秋元命包》曰:‘ 周 人以十一月为正, 殷 人以十二月为正, 夏 人以十三月为正。’”《后汉书·陈宠传》:“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 夏 以为春。” 李贤 注:“十三月,今正月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三易之名:“ 夏 以十三月为正……所谓十三月者,承十二月而言,即正月耳。”参见“ 三正 ”。
(2).指 殷商 所置闰月。因其都放在岁末,故称。史记·历书“十二无大餘” 唐 司马贞 索隐:“岁有十二月,有闰则云十三月。”按,“十三月” 殷 墟卜辞中常见。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ēng
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称为「三正」。《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自)洎周公维新,姬公定法,䌷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也称为「三统」。
《國語辭典》:三正  拼音:sān zhèng
天、地、人的正道。《书经。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汉。孔安国。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
《漢語大詞典》:十三科
(1). 宋 元 明 时中医分科。 宋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 元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 明 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 元 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 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
《國語辭典》:三十三天  拼音:sān shí sān tiān
佛教宇宙观中指:(1)在须弥山顶的中央为帝释天,其四方各有八个天城,共三十三天。属于欲界六天之一。《增一阿含经》卷三三:「三十三天昼度树本纵广五十由旬。」(2)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人。《增一阿含经》卷二八:「是时三十三天各各相谓言:『如来何故竟日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