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排行十三。登进士第。曾随资州刺史李渭游等慈寺,留诗刻石于寺中。《舆地纪胜》卷一五七载其事迹,并存诗2句。《全唐诗续拾》收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载崔氏清河大房有雅州刺史崔公辅,唐末人。《杜工部集》卷一五有《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此为肃、代间人。未审孰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1—761 【介绍】: 唐河东人,祖籍太原祁县,字摩诘。玄宗开元进士擢第。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又曾为河西节度判官。天宝时,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被俘获,押解洛阳,迫受伪职,曾赋诗明志。乱平,责授太子中允。肃宗乾元中迁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与弟缙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沿辋水,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所为诗号《辋川集》。妻亡不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1 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排行十三。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释褐为太乐丞。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张九龄为相,作《上张令公》诗。二十三年,擢右拾遗。二十五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抒发其黯然思退之情绪。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兼节度使判官。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赴桂州,知南选。过襄阳,作《哭孟浩然》诗。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天宝元年(742),复出为左补阙。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后迁库部郎中。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郎中(后改文部)。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十四载,迁给事中。十五载陷贼,安禄山委任给事中。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以明己心向唐室。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六等定罪,王维以有《凝碧池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乾元元年(758)二月,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上元二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生平事迹见两《唐书》本传,张清华、陈铁民两《王维年谱》。王维奉佛,学顿教。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独得任运自然之趣,故人称“高人”、“诗佛”。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许彦周诗话》认为:王维“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顾起经亦云:“玄、肃以下诗人,其数什百,语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为最。语四家者,唯右丞公为最。”(《题王右丞诗笺小引》)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杰出代表。王维早期怀“致君光帝典”、“动为苍生谋”之大志,颇欲“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廷”,作《少年行》、《夷门歌》、《老将行》、《燕支行》、《献始兴公》、《上张令公》、《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等诗言志抒怀。早期边塞诗如《凉州赛神》、《使至塞上》、《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从军行》、《陇西行》,山水诗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华岳》等,皆表现出开阔胸怀与雄浑博大之风格。玄宗后期政事腐败,王维乃日益信禅笃佛,追求超脱尘世之境界。后期之诗艺虽不断提高,已臻“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泉为珠,著壁成绘”(《河岳英灵集》)之境界,然内容较狭,思想亦较消极。前人以为“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右丞精于画,故诗体转工”(刘士鏻《文至》引晁补之语)。如《皇甫岳云溪杂题》、《辋川集》、《山中》、《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皆脍炙人口。维虽不以文称,其“文格华整超逸”(《王右丞集笺注序》),今存文赋69篇,颇有娟丽可观者。长于山水画,为南宗之祖,世传有《辋川图》等。《王集》最早版本为宋蜀本与建昌本,校注则有刘须溪《王右丞集》、顾起经《类笺王右丞全集》、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及今人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全唐诗》存诗4卷,《拾遗》补2句。
唐诗汇评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调太乐丞,因伶人违制舞黄狮子受累,谪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二十五年秋,入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天宝初,入为左补阙。十一载,拜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京,被迫受伪职。复京后论罪,因曾作诗抒写对唐室的忠心,仅降为太子中允。迁左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卒。维多才艺,诗、书、画、乐无不精通。其诗众体兼擅,尤工五律、五绝。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集》十卷(宋明刊本作《王摩诘文集》、《王右丞集》或《王右泰文集》),今存。《全唐诗》编诗四卷。
词学图录
王维(701-761) 字摩诘,太原祁人,后其父迁家于蒲(今永济),遂为河东人。天宝末,为给事中。四十岁隐居蓝田辋川,妻亡,无子,笃信佛,不衣文彩,不茹荤腥。精诗词,善书画,通音律。有《阳关曲》等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玄宗开元九年(721)状元,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工诗善画,兼通音乐,因其诗中颇具禅意,多含佛理,后人或以“诗佛”誉之,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有《王右丞集》。开元二十八年,曾漫游四川、湖北等地,登黄鹤楼时作五古《黄鹤楼送康太守》。被北宋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四
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徙河东。开元九年进士。历右拾遗。三迁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禄山陷两都。为贼所得。伪病瘖。拘于普救寺。迫以伪署。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所为凝碧池诗闻于上。肃宗嘉之。会弟缙请削己官以赎兄罪。乃责授太子中允。乾元元年转尚书右丞。二年卒。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后山诗话
右丞、苏州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
《臞翁诗评》
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岁寒堂诗话
世以王摩诘律诗配子美,古诗配太白,盖摩诘古诗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骨,律诗至佳丽而老成。……虽才气不若李、杜之雄杰,而意味工夫,是其匹亚也。摩诘心淡泊,本学佛而善画,出则陪岐、薛诸王及贵主游,归则餍饫辋川山水,故其诗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
岁寒堂诗话
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虽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无优劣。以标韵观之,右丞远不逮苏州,至于词不迫切,而味甚长,虽苏州亦所不及。
《蔡百衲诗评》
王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
《唐诗品》
右丞诗发秀自天,感言成韵,词华新朗,意象幽闲。上登清庙,则情近圭璋;幽彻丘林,则理同泉石。言其风骨,固尽扫微波;采其流调,亦高跨来代。于《三百篇》求之,盖《小雅》之流也。而颂声之微,夫亦风气所临,不能洗濯而高视也。
震泽长语
摩诘以淳古澹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如辋川诸诗,真一片水墨不着色画。及其铺张国家之盛,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云里帝城双凤阚,雨中春树万人家”,又何其伟丽也!
诗薮
右丞五言,工丽闲澹,自有二派,殊不相蒙。“建礼高秋夜”、“楚塞二江接”、“风劲角弓鸣”、“扬子谈经处”等篇,绮丽精工,沈、宋合调者也。“寒山转苍翠”、“一从归白社”、“寂寞掩柴扉”、“晚年惟好静”等篇,幽闲古澹,储、孟同声者也。
诗薮
盛唐七言律称王、李。王才甚藻秀,而篇法多重。“绛帻鸡人”,不免服色之讥;“春树万家”,亦多花木之累。“汉主离宫”、“洞门高阁”,和平闲丽,而斤两微劣。“居延城外”甚有古意,与“卢家少妇”同,而音节太促,语句伤直,非沈比也。
诗薮
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深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唐音癸签
仲默云:右丞他诗甚长,独古作不逮。读其集,大篇句语俊拔,殊乏完章;小言结构清新,所少风骨。
诗镜总论
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第律诗有馀,古诗不足耳。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世之言诗者,好大好高,好奇好异,此此俗之魔见,非诗道之正传也。体物著情,寄怀感兴,诗之为用,如此已矣。
《诗源辨体》
王摩诘、孟浩然才力不逮高、岑,而造诣实深,兴趣实远,故其古诗虽不足,律诗体多浑圆,语多活泼,而气象风格自在,多入于圣矣。
《诗源辨体》
摩诘才力虽不逮高、岑,而五七言律风体不一。五言律有一种整栗雄丽者,有一种一气浑成者,有一种澄谈精致者,有一种闲远自在者。如“天官动将星”、“单车普出塞”、“横吹杂繁笳”、“不识阳关路”等篇,皆整栗雄厚者也。如“风劲角弓鸣”、“绝域阳关道”、“建礼高秋夜”、“怜君不得意”等篇,皆一气浑成者也。如“独坐悲双鬓”、“寂寞掩柴扉”、“松菊荒三径”、“言从石菌阁”、“岩壑转微径”等篇,皆澄淡精致者也。如“清川带长薄”、“寒山积苍翠”、“晚年惟好静”、“主人能爱客”、“重门朝已启”等篇,皆闲远自在者也。至如“楚塞三湘接”既甚雄浑,“新妆可怜色”则又娇嫩。若高、岑才力虽大,终不免一律耳。
《诗源辨体》
摩诘七言律亦有三种:有一种宏赡雄丽者,有一种华藻秀雅者,有一种淘洗澄净者。如“欲笑周文”、“居延城外”、“绛帻鸡人”等篇,皆宏赡雄丽者也。如“渭水自萦”、“汉主离宫”、“明到衡山”等篇,皆华藻秀雅者也。如“帝子远辞”、“洞门高阁”、“积雨空林”等篇,皆淘洗澄净者也。是亦高、岑之所不及也。
《诗源辨体》
摩诘五言绝,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摩诘《与裴迪书》略云:“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每思曩昔携手赋诗,倘能从我游乎?”摩诘胸中滓秽净尽,而境与趣合,故其诗妙至此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昔人谓“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殊未尽厥美,庶几“咳唾落九天,随风生殊玉”耳。三人相较,正犹留侯无收城转饱之功,襟袖带烟霞之气、自非平阳、曲逆可伍。
《唐音审体》
少陵绝句多不甚着意,太白七言独步,五言其稍次也。味淡声希,言近指远,乍观不觉其奇,按之非复人间笔墨,唯有丞也。昔人谓读之可以启道心、淀尘虑。
《唐诗观澜集》
右丞五排,秀色外腴,颡气内充,由其天才敏妙,尽得风流,气骨遂为所掩。一变而入郎、秀丽胜而沉厚之气亦减,此风气之一关也。
《唐诗观澜集》
右丞诗荣光外映,秀色内含,端凝而不露骨,超逸而不使气,神味绵渺,为诗之极则,故当时号为“诗圣”。
《唐诗别裁》
意太深、气太浑、色太浓,诗家一病,故曰“穆如清风”。右丞诗每从不着力处得之。
《唐诗别裁》
右丞五言律有二种:一种以清远胜,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一种以雄浑胜,如“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也。当分别观之。
昭昧詹言
辋川干诗,亦称一祖。然比之杜公,真如维摩之于如来,确然别为一派。寻其所至,只是以兴象超远,浑然元气,为后人所莫及;高华精警,极声色之宗,而不落人间声色,所以可贵。然愚乃不喜之,以其无血气无性情也。譬如绛阙仙宫,非不尊贵,而于世无益;又如画工,图写逼肖,终非实物,何以用之?称诗而无当于兴、观、群、怨,失《风》、《骚》之旨,远圣人之教,亦何取乎?政如同马相如之文,使世间无此,殊无所但以资于馆阁词人,酝酿句法,以为应制之用,诚为好手耳。
昭昧詹言
辋川叙题细密不漏,又能设色取景,虚实布置,一一如画,如今科举作墨卷相似,诚万选之技也。
《岘佣说诗》
摩诘五言古,雅淡之中,别饶华气,故其人清贵;盖山泽间仪态,非山泽间性情也。
《岘佣说诗》
摩诘七古,格整而气敛,虽纵横变化不及李、杜,然使事典雅,属对工稳,极可为后人学步。
《岘佣说诗》
摩诘七律,有高华一体,有清远一体,皆可效法。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应德琏、陶渊明。五言短篇尤劲,《寓言二首》直是脱胎《百一》。“楚国狂夫”诸咏,则《咏贫士》之流;“田舍”诸篇,《闲屈》之亚也。七言矩式初唐,独深排宕;律诗神超,发端亦远。夫其炼虚入秀,琢淡成腴,变六代之深浑,发三唐之明艳,而古芳不落,夕秀方新,司空表圣云:“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诚斯人之品目,唐贤之高轨也。
《唐宋诗举要》
赵铁岩曰:右丞通于禅理,故语无背触,甜澈中边。空外之音也,水中之影也,香之于沉实也,果之于木瓜也,酒之于建康也,使人索之于离即之间,骤欲去之而不可得,盖空诸所有而独契其宗。
《唐宋诗举要》
姚曰:盛唐人诗固无体不妙,而尤以五言律为最。此体中又当以王、孟为最,以禅家妙悟论诗者正在此耳。吴曰:王、孟诗专以自然兴象为佳,而有真气贯注其间,斯其所以为大家也。
《唐宋诗举要》
姚曰:右丞七律能备三十二相似,而意兴超远,有虽对荣观燕处超然之意,宜独冠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84 【介绍】: 唐琅邪临沂人,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颜师古五世从孙。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员外郎。为杨国忠所挤,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约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等起兵抵抗,响应者众,共推为盟主,兵至二十万。肃宗立,为河北招讨使。诸郡复陷,间道奔凤翔,累除御史大夫,出为冯翊太守。以直不容,屡贬官。历迁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卢杞恶之,会李希烈叛,命往劝谕,遂为希烈缢死。谥文忠。工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创为“颜体”。有集及《韵海镜源》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陕西长安)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天宝元年(742)中文词秀逸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醴泉尉、监察御史。八载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乱起,起义兵抵抗。肃宗至德元载(756)拜宪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升州刺史。代宗广德二年(764)迁刑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大历三年(768)出为抚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十二年召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师,充淮宁军宣慰使。兴元元年(784)为李希烈所害,谥文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令狐峘《颜真卿墓志铭》、殷亮《颜鲁公行状》。宋留元刚有《颜鲁公年谱》。工诗善文,又为杰出书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传《颜鲁公集》15卷,为留元刚所辑。《全唐诗》存诗1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词秀逸科,调醴泉尉,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杨国忠恶之,出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军,诏拜户部侍郎。肃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德二载(757)为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军国事知无不言,为宰相所忌,出为冯翊太守,累贬至蓬州长史。代宗立,除尚书左丞,寻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鲁国公。与元载不合,贬峡州别驾,迁抚、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师。时李希烈叛,受命往劝谕,被拘,不屈被害。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世称“颜体”。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又《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李希烈陷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人。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员外郎。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加户部侍郎。肃宗幸灵武。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代宗朝封鲁郡公。为刑部尚书。加改太子太师。卢恶之。奏使谕李希烈。希烈胁之。不屈。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赠司徒。谥曰文忠。

作品评论

《唐诗品》
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00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客居兖州,字本立。代宗大历时任大理评事。马燧为三城镇遏使、河东节度使,辟建封为判官。进侍御史。德宗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十三年来朝。时宦官主宫市,建封得间言其弊,帝颇听顺。及还镇,帝赋诗以赠,又赐以鞭。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5—800 字本立,排行十三,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代宗宝应中自请说降苏、常等州反者数千人。大历中历佐使府。德宗建中二年(781)任岳州刺史,四年改寿州。兴元元年(784)迁濠寿庐观察使,贞元四年(788)授徐泗濠节度使。十六年五月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建封少好属文,慷慨负气。镇徐州时,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皆为幕客,时相唱和。权德舆称其“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徐泗濠节度使张公文集序》)。《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收2句。
唐诗汇评
张建封(735—800),字本立,兖州(今属山东)人。少喜文章,慷慨负气,以功名为己任。大历中,历佐使府。建中初,为岳州刺史。李希烈据淮西叛,诏牧寿州。以拒贼功,除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累加检校右仆射。贞元十三年冬入觐,及还镇,德宗及群臣赋诗送别,时人荣之。十六年,卒于镇。建封镇徐十年,治军有方,军州称理。又礼贤下士,与孟郊、李翱交往;韩愈、许孟容等均曾佐其幕。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诗补逸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少任侠,喜文章。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十六年病卒,年六十六。补句二。

作品评论

权德舆《徐泗濠节度使赠司徒张公文集序》
(建封)赞勋伐,表丘陇,铭器叙事,放言旨理。皆与作者方驾。而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如云涛溟涨。浩漾无际,而天琛夜光,往往在焉。其入觐也,献《朝天行》一篇,因喜气以摅肝膈。览其词者见公之心焉。其还镇也,德宗皇帝纾天文以送别,湛恩异伦,辉动中朝。至于内庭锡宴,君唱臣和,皆酌六义之英,而为一时之盛。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湋,一作纬。排行十三,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代宗宝应二年(763)登进士第,擢盩厔县尉。大历初入朝任左拾遗(一说右拾遗),大历十年(775)前后充括图书使往江淮一带,在越州与颜真卿、严维、刘长卿、秦系等酬唱,为一时盛事。德宗贞元年间卒于许州司法参军。事迹见《极玄集》卷上、《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耿湋考》。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送别酬赠、登临题咏之作,叹贫嗟老,情调低沉。部分作品能反映社会现实。其诗多近体,不事雕饰,以平淡质朴见长。“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春日即事》之二),写人情世态深刻入骨,为人传诵。《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耿湋,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宝应二年登进士第,授盩厔尉。大历中登朝为左拾遗,曾奉使往江淮检括图书。大历末、贞元初,贬为许州司法参军,卒。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戴叔伦、卢纶、司空曙、李端等均有唱和。有《耿湋诗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湋,宝应元年进士,为左拾遗。诗有“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世多传之。
瀛奎律髓
湋大历中左拾遗,诗平正。
唐才子传
诗才俊爽,意思不群。似湋等辈,不可多得。
《唐诗品》
湋诗不深琢削,而格调自胜;不加绘饰,而词旨自华。古诗数篇,颇近魏晋。要之,生有高性而寡夙学者也。然当世学子,虽复精思远诣,固当心灵相下。
唐音癸签
耿拾遗诗举体欲真。“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浅言偏深世情。《上第五相公》八韵,宛致可悯,时讶其不当作,何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耿湋诗善传荒寂之景,写细碎之事,故钟、谭表章皆当,无失入者。
《大历诗略》
耿拾遗诗意境稍平,音响渐细,而说情透漏,尚不减卢允言诸子。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孟浩然、刘长卿,淡霭春云,渊澄秋水。“长云迷一雁,渐远向南声”,则发端神远,虽犹常语,自足缘情。《发南康》一首,乃大似小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5—805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城武。代宗大历中,累授使府监察御史、陇州行营留后事。德宗建中末,朱泚叛,皋连拒朱泚伪命,迭斩其使,拜奉义军节度。贞元元年,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经略滇南,诸蕃皆内附。以功加中书令,封南康郡王。顺宗病,不能临朝政,皋上太子笺欲其亲政,由是政归太子,尽逐王叔文之党。寻暴疾卒。皋治蜀二十一年,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虽有建树,然赋敛亦颇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05 字城武,排行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代宗广德元年(763)为建陵挽郎。大历初任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以功擢陇州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贞元元年(785)拜剑南节度使,累破吐蕃,封南康郡王。顺宗永贞元年(805)八月卒,谥忠武。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及权德舆撰《韦公先庙碑铭》(《全唐文》卷四九七)。《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韦皋(745-805),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大历初,为华州参军,后屡辟使府。建中四年,为凤翔陇右营田判官,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朱泚反,皋拒伪命,诏以为陇州刺史,置奉义军节度以旌之。乱平,征为左金吾卫将军。寻迁大将军。贞元元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以功屡进检校司徒、中书令、太尉,同平章事,封南康郡王。卒于镇。《全唐诗》存诗三首。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
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大历初以建陵挽郎调补华州参军。累授殿中侍御史知陇州行营留后事。朱泚反。遣家僮苏玉持诏以皋为御史中丞。皋斩玉及其部将牛云光以徇。诏以皋为御史大夫陇州刺史。置奉义军节度。以旌其功。德宗还京。徵为左金吾卫将军。迁大将军。贞元元年拜剑南西川节度使。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右仆射。封扶风县伯。加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兼云南安抚等使。十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七年以功加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顺宗立。加检校太尉。卒年六十一。赠太师。谥忠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6—826 【介绍】: 唐华州下邽人,字知退,一字退之,小字阿怜。白居易弟。德宗贞元进士,一说宪宗元和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辞赋精密,文士皆师法之。卢坦镇剑南东川,辟为掌书记。府罢,归浔阳。历迁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撰有传奇《李娃传》。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6—826 字知退,小字阿怜,排行二十三。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之弟。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历左拾遗、主客员外郎、膳部郎中等职。穆宗宝历元年(825)转主客郎中,赐绯,次年冬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白居易《祭郎中弟文》。长于传奇小说,所撰《李娃传》、《三梦记》等均为传奇名篇。《全唐诗》存诗7首。《在巴南望郡南山呈乐天》较有情致。《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
行简字知退。太子太傅居易弟。贞元末进士。元和中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宝历二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嘉兴人。宪宗元和进士。辟河中节度使赵宗儒幕府,后为福州从事,历永乐县令,参湖南观察使李翱幕,擢侍御史,为同州从事。工诗文。与沈亚之、马戴为诗友,赠答甚多,以铿锵蕴藉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以后 排行二十三。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宪宗元和九年(814)因杨汉公荐,登进士第,官协律郎。敬宗宝历中为浙西节度判官。历永乐令、福州从事。文宗大和七、八年(833、834)以侍御史为湖南观察使李翱从事。时韦夏卿之女流落潭州为舞妓,殷尧藩赋诗相赠,李翱得知,即日择士嫁之,一时传为美谈。九年为同州刺史刘禹锡参佐。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五一。与白居易、雍陶、许浑相唱和。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广大教化主及门之一。胡震亨称其诗“有葩艳,微嫌肉丰。《鹳鹊楼》一律,独茂硕而婉,不愧初唐遗则”(《唐音癸签》卷七)。《全唐诗》存诗1卷,混入元、明人之作甚多。
唐诗汇评
殷尧藩,生卒年不详,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累举进士不第。元和九年(814),登进士第。为福州从事,入为侍御史。宝历中授永乐令。大和七八年间,为湖南观察使李翱幕僚。后不知所终。尧蕃工诗,与姚合、贾岛、沈亚之、鲍溶、马戴、许浑、雍陶、无可等为诗友。白居易称赏其诗,曹和其《忆江南》三十首。有《殷尧蕃诗》一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羼入元人虞集诗,馀亦有可断为南宋、明初人所作者。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唐诗纪事
尧藩登第,许浑赠诗云:“几载闻名翰墨林,为从知己信浮沉。青山有雪谙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带月独归萧寺远,玩花频醉庾楼深。寻思一见如琼树,空把新诗尽日吟。”
唐才子传
(尧藩)工诗文,耽丘壑之趣。尝曰:“吾一日不见山水,与俗人谈,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呼浊醪浇之,聊解秽耳。”……今有集一卷传世,皆铿锵蕴藉之作也。
唐音癸签
殷尧藩诗有葩艳,微嫌肉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昭嗣。初为拾遗,以谏谪松滋令。宣宗大中时为黔南观察使。工诗文。有《羯鼓录》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1?—854 字昭嗣。鲁郡(今山东兖州)人。排行二十三。初游学吴、楚,羁旅穷愁10余年。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初任拾遗,因诤谏贬为松滋县令。武宗会昌元年(841),任洛阳令,后迁郎中,出为商、蔡、婺州刺史。宣宗大中中,官黔南观察使,大更当地风俗,大中八年(854)卒。生平事迹散见《羯鼓录》、《云溪友议》卷中、《新唐书·艺文志二》、《唐诗纪事》卷五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今人卞孝萱《南卓考》(《中华文史论丛》第四辑)可参看。卓能诗善文,亦通音乐。撰有《羯鼓录》,乃研究唐代音乐之重要资料,今存。尚著有《南卓文》1卷、《驳史》30卷、《唐朝纲领图》1卷等,皆佚。《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汝南人,字德升。穆宗长庆二年进士。长史学,文宗雅重之,历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知制诰、翰林学士。武宗时出为华州刺史、义成节度使,封汝南县男。鞭不循令之宿将,一军大治。宣宗大中二年,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议河湟事不称旨,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寻拜检校尚书右仆射。卒年五十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3—851 字德升,排行十三,汝南(今属河南)人。穆宗长庆二年(822)登进士第。文宗大和末,累迁起居舍人,转考功员外郎。开成二年(837),加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四年拜中书舍人。武宗时任工部侍郎,出为华州刺史,迁江西观察使,转义成节度使。宣宗时,以兵部侍郎召判度支,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中三年(849),因河湟事议不合旨,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五年,卒于镇。生平见杜牧《周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五五。墀能为古文,长于史学,颇为文宗所重。《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序1首。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墀字德升。汝南人。长庆二年登第。辟湖南团练府巡官。入为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太和末累迁起居舍人。开成二年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三年迁职方郎中。四年正拜中书舍人。武宗立。改工部侍郎。出为潼关防禦使。改鄂岳观察使。会昌六年移江南西道观察使。大中初拜义成军节度使。封汝南县男。入为兵部侍郎判度支。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兼刑部尚书。会吐蕃以三州七关自归。帝召宰相议河湟事。墀对不合旨。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未行。改检校右仆射。卒年五十九。赠司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852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牧之。杜佑孙。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初为弘文馆校书郎。曾入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历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武宗会昌中,历迁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作《罪言》,论朝廷用兵之策。后泽潞平,略如其言。又曾注《孙子兵法》。善属文,工诗,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后得病,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有《樊川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3—852 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因称“杜樊川”;尝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称“杜书记”;曾官司勋员外郎,称“杜司勋”;官至中书舍人,称“杜舍人”;开元中曾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称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故又称“杜紫微”;世人为区别于杜甫,又称之为“小杜”。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应江西观察使沈传师之辟,为江西团练巡官。其后沈转宣歙观察使,牧随赴宣州。七年应牛僧孺之辟,在扬州任淮南节度府推官,后转掌书记。九年回长安任监察御史,后分司东都。开成二年(837)为宣州团练判官。四年复回长安,任左补阙,后转膳部、比部员外郎,皆兼史职。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迁池州、睦州。宣宗大中二年(848)擢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转吏部员外郎。四年出为湖州刺史。五年入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次年为中书舍人,卒。临终作《自撰墓志铭》。新、旧《唐书》有传。今人缪钺撰《杜牧年谱》,叙其生平尤详。杜牧为晚唐杰出之诗人与散文家。好读书,善论兵,曾注《孙子》。自诩留心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以济时命世为己任。早期即有《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文,痛陈藩镇之祸与时政之失,颇有见地。作文主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诗学杜甫,其五古如《感怀诗》、《郡斋独酌》、《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堪称晚唐独步。然长于律、绝,其绝句,如《泊秦淮》、《秋夕》、《赤壁》、《寄扬州韩绰判官》、《华清宫绝句三首》等尤为脍炙人口。杜牧诗歌之主要特色为俊爽圆纯,明胡应麟称之曰“俊爽”(《诗薮》外编卷四);清刘熙载谓“雄姿英发”(《艺概》卷二);宋敖陶孙喻为“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诗评》)。杜牧好议论,故其诗又往往“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以时风委靡,独持拗峭。”(《唐音癸签》卷八引徐献忠语)与李商隐齐名,时号“小李杜”。诗文之外,书法、绘画皆有相当造诣。所著《樊川文集》20卷,为其甥裴延翰编。清冯集梧有《樊川诗集注》,缪钺有《杜牧诗选》,台湾学人谭黎宗慕有《杜牧研究资料汇编》。《全唐诗》存诗8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其中1首为残诗。
唐诗汇评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之孙。大和二年(828),登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沈传师廉寨江西,辟为团练巡官;沈徙镇宣歙,牧亦从之。府罢,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掌书记,颇好游宴,纵情声色。九年,入朝为监察御史,旋分司东都。开成中,历宣州团练判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员外郎等职。会昌二年,出守黄州,历池、睦二州刺史。大中二年,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复出为湖州刺史,终官中书舍人。牧知兵,善古文。工诗,尤擅七言近体,清丽俊爽,自成一家,与李商隐夺名,亦称“李杜”。其甥裴延翰集其诗文为《樊川文集》二十卷,今存。后人复摭拾集外诗文为《外集》、《别集》、《补遗》各一卷,多杂他人作品。《全唐诗》编诗八卷,其第七卷几全为许浑诗。
词学图录
杜牧(803-852) 字牧之,杜佑孙。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官至中书舍人。人称杜甫为"老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有《八六子》等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杜牧(803—852)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宰相和史学家杜佑之孙。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出任黄、池、睦、湖等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人称“杜紫薇”。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诗风明快,长于绝句,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集》。曾作《寄牛相公赴黄鹤楼崔侍御宴》《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等。
全唐诗补逸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卒大中七年,五十一岁。(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编证》一文所推定之结论。)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八
牧字牧之。驾部员外郎从郁子。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文宗朝官殿中侍御史。迁左补阙。转膳部比部员外郎。历黄池睦三州刺史。迁司勋员外郎。转吏部。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年五十。

作品评论

杜牧《献诗启》
某苦心为诗,唯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裴延翰《樊川文集后序》
窃观仲舅(按指杜牧)之文,高聘夐历,旁绍曲摭,洁简浑园,劲出横贾,涤濯滓窳,支立欹倚。呵磨皲瘃,如火照焉;爬梳痛痒,如水洗焉。其抉刎挫偃,敢断果行,若誓牧野,前无有敌;其正视严听,前冲后銮,如整冠裳,祗谒宗庙;其甜蛰爆聋,迅发不慄,矜大吕劲呜,洪钟横撞,撑裂噎暗.戛切《韶》、《濩》;其砭熨嫉恶,堤障初终,若濡槁于未焚,膏痈于未穿。栽培教化,翻正治乱,变醨养瘠,尧醲舜薰,斯有意趋贾、马、刘、班之藩墙者耶!……其馀述喻赞诫,兴讽愁伤,易格异状,机键杂发,虽绵远穷幽,脓腴魁 ,笔酣兴健,窕眇碎细,包诗人之轨宪,整扬、马之牙阵,耸曹、刘之骨气,掇颜、谢之物色,然未始十拔斸治丰,縆幅道义,钩深于经史,抵御于理化也。
诗人主客图
高古奥逸主:孟云卿……入室六人:李贺、杜牧、李馀、刘猛、李涉、胡幽贞。
新唐书本传
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郡斋读书志
牧善属文,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为诗情致豪迈,人号“小杜”。
直斋书录解题
牧才高,俊迈不羁,其诗豪而艳,有气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也。
风月堂诗话
杜牧之风味极不浅,但诗律少严;其属辞比事殊不精致,然时有自得为可喜也。
《蔡百衲诗评》
杜牧之诗风调高华,片言不俗,有类新及第少年,略无少退藏处,固难求一唱而三叹也。
《臞翁诗评》
杜牧之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
瀛奎律髓
郊、岛、元、白下世之后,张祜、赵嘏诸人皆不及牧之,盖颇能用老杜句律,自为翘楚,不卑卑于晚唐之酸楚凑砌也。
《唐诗品》
牧之鄠社遗风,名家远绍。其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下语精切,含声圆整,而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然以时风委靡,独持拗峭,虽云矫其流弊,而持情亦巧。或者比之许浑,两人之作,南北异调,了了可辨,岂风气囿诸情性,不能自达干中声者乎?初席先辈,西北居多,而含宫调徵,各谐其节,未有如牧之者。
升庵诗话
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唯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
《骚坛秘语》
(牧之)主才,气俊思活。
诗薮
中唐绝,如刘长卿、韩翃、李益、刘禹锡,尚多可讽咏。晚唐则李义山、温庭筠、杜牧、许浑、郑谷,然途轨纷出,渐入宋、元。多歧亡羊,信哉!
唐音癸签
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划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自牧之后,诗人擅经国誉望者概少,唐人材益寥落不振矣。
《诗源辨体》
杜牧才力或优于浑,然奇僻处多出于元和。五七言古恣意奇僻,且多失体裁,不能如韩之工美,援引议论处益多以文为诗矣。其仄韵亦多上、去二声杂用。
《诗源辨体》
杜牧亦尚奇尚意而又以老硬为主,实僻涩怪恶也。宋人之法多出于此。
《诗源辨体》
杜牧七存律出意虽深,而造语实僻。
《唐音审体》
樊川笔健调响,而绝少全璧。如《甲雁》诗前半绝唱,而后幅殊劣,岂非恨事。
《唐诗别裁》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拗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配以义山,时亦称“李杜”。
瓯北诗话
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词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方岳《深雪偶谈》所谓“好为议论,大概出奇立异,以自见其长”也。
《四库全书总目》
牧诗冶荡甚于元、白,其风格则实出元、白之上。
《雨村诗话》
杜牧之诗轻倩秀艳,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
北江诗话
中唐以后,小杜才识,亦非人所能及。文章则有经济,古近体诗则有气势,倘分其所长,亦足以了数子。宜其薄视元、白诸人也!
北江诗话
杜牧之与韩、柳、元、白同时,而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矣!
石洲诗话
樊川真色真韵,殆欲吞吐中晚千万篇,正亦何必效杜哉!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观玉溪生“高楼风雨”云云,倾倒之者至矣。
《唐七律隽》
元、白而下,牧之较有气骨,然七律多随笔而出,于锻炼之功殊缺也,实开宋人生涩一派。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盖以气味相近故也。虽与熟滑卑调不同,而初盛典型荡然矣。
曾国藩《大潜山房诗题语》
山谷学杜公,七律专以单行之气,运于偶句之中。东坡学太白,则以长古之气,运于律句之中。樊川七律,亦有一种单行票姚之气。余尝谓小杜、苏、黄,皆豪士而有侠客之风者。
《东目馆诗见》
牧之五言浩灏,却仍是白描。虽题咏好异于人,而识解既大,风调高华,笔如辘轳,亦无懈可击。熟于军计,洞知形势,故其议论利弊,胸开眼大。发于吟咏,焉得无寄托?数诗人治才,牧之实第一。诚斋曰:“不是樊川珠玉句,日长淡杀个衰翁。”亦谓其味耐寻也。
三唐诗品
其出与元、白同源,古风愈况,时伤浮露,无复春容。律诗、绝句情韵覃渊,足以方驾龙标,囊括温、李。
《瓶粟斋诗话》
晚唐唯小杜诗纵横排宕,得大家体势。其诗大抵取材汉赋,而极于骚,遗词用字,绝不沿袭六朝人语,所谓“高摘屈宋艳,浓熏班马香”者,可以知其祇响矣。独是才多为患,其性又能刚而不能柔,遂未能一洗凌杂粗悍之病。
《诗学渊源》
其诗情致豪边,而造语精密,不落粗疏。七言歌行,风调尤胜,唯古诗声调未化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荆州人,字敦止。李建子。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为浙东观察使,遇士不以礼,为下所逐,贬朗州刺史。复为河南尹,洛水暴涨,讷惧而疾驰去,水遂毁民庐。议者薄其才。凡三为华州刺史,历兵部尚书,以太子太傅卒。遗命葬礼从简,避赠谥,诏听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敦止,一作敦正,排行二十三。其先居赵郡(今河北赵县),后为荆州石首(今湖北石首)人。登进士第,累擢左补阙。文宗开成五年(840)充翰林学士。武宗会昌二年(842)迁职方员外郎。后改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出为华州刺史。宣宗大中六年(852)任浙江东道观察使。待军士不以礼,为军士所逐,贬潮州(一作朗州)刺史。懿宗咸通末,复任华州刺史。历兵部尚书,以太子太傅卒。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新、旧《唐书·李逊传》附,《唐诗纪事》卷五九,《嘉泰会稽志》卷二。讷工文能诗,为文敏速。《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讷字敦止。第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出为浙东观察使。贬朗州刺史。召为河南尹。凡三为华州刺史。历兵部尚书。终太子太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范阳人,字子善。唐末光化间登进士。雷满尝辟为从事。后从满归前蜀王建,授水部员外郎,迁给事中。因其诗句“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巧合建行事,得超拜工部侍郎,转刑部侍郎。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让,或避宋讳改为逊。字子善,排行十三,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昭宗光化三年(900)登进士第,为朗陵雷满所辟。满败,入蜀。王建称帝,授水部员外郎,累迁给事中,工、刑二部侍郎。诗师薛能,以苦吟著称,自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苦吟》)。多用寻常语入诗,但务出新意,自成一体,吴融称其诗“去人远绝,自无蹈袭”(《唐才子传》卷一〇)。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二、《北梦琐言》卷七、《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一〇。《全唐诗》存诗14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吴十三,住建宁(今属福建)仙州山。为南岳下十七世,开善道谦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萧十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蔑古刀部人。附耶律乙辛,由宿卫迁殿前副点检。劝乙辛废太子。累迁北院枢密副使。复献计杀太子。出为保州统军使卒。天祚帝乾统间,剖棺戮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