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修名不立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2~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东汉·王逸注:「立,成也。言人年命冉冉而行,我之衰老,将以来至,恐脩身建德,而功不成名不立也。《论语注疏》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原建志清白,贪流名于后世也。」
《国语辞典》:不立  拼音:bù lì
不成立、不建立或无建树。三国吴。韦曜〈博弈论〉:「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三国演义》第五二回:「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
《国语辞典》:矜功不立  拼音:jīn gōng bù lì
自以为能立大功则功必不成。《战国策。齐策四》:「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国语辞典》:无信不立(无信不立)  拼音:wú xìn bù lì
原指人民对政府缺乏信心,国家是站不起来的。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后泛指人没有信用就无法立身。《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国语辞典》:不立崖岸  拼音:bù lì yá àn
崖岸,指严肃端庄、矜庄孤高。「不立崖岸」形容人天性和乐。《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不立崖岸,谓人天性和乐。」
《分类字锦》:妇不立乘(妇不立乘)
礼记妇人不立乘注异于男子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破不立
谓旧的不破除,新的就不能建立起来。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一一:“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分類:破除建立
《國語辭典》:不立文字  拼音:bù lì wén zì
中国禅宗认为禅法不是经由语言概念来传授的,不以著述立说为事。所以一般把不立文字看作该宗的特色之一。
《國語辭典》:同尘(同塵)  拼音:tóng chén
如灰尘一般的混杂在一起。语本《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比喻混同于流俗,不标新立异。《文选。左思。吴都赋》:「载汉女于后舟,追晋贾而同尘。」
《國語辭典》:不师(不師)  拼音:bù shī
不效法。《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董褐荷名,胡宁不师。」《文选。嵇康。幽愤诗》:「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國語辭典》:信用  拼音:xìn yòng
1.以诚信用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
2.听信而纳用。唐。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谏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而信用奸臣。」
3.诚实不欺的美德。如:「他是个讲信用的人,既然说过要帮你,就一定会帮你的。」
4.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證,而以按期偿还的借贷活动。借入者除按期偿还所借贷的货币资金或商品物资外,还要根据时间长短,支付给借出者一定的利息。主要分为商业信用的赊销、预付,银行信用的商业放款,国家信用的发行国库券及消费信用的购屋分期付款等。
《國語辭典》:宫衔(宮銜)  拼音:gōng xián
宋代以来,太子六傅(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多以勋戚文武大臣兼领,或为加官及赠官的虚衔。因太子称东宫,故称为「宫衔」。
《國語辭典》:宿善  拼音:sù shàn
心知是善事,而不能即刻实行。汉。刘向《说苑。卷七。政理》:「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漢語大詞典》:监候(監候)
封建时代天文官署的属官。《隋史·百官志下》:“太史监候……为从九品。”新唐书·百官志二:“司天台……五官监候三人,正八品下。”明史·职官志三:“钦天监……五官正推历法,定四时。司历、监候佐之。”
《国语辞典》:远期外汇(远期外汇)  拼音:yuǎn qí wài huì
一种当外汇买卖成交时,并不立即交割,而另行约定日期交割的交易方式。可让贸易商避免因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