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手画三军势

相关人物
张千秋
 
霍光


《汉书》卷五十九〈张汤列传·张汤〉~2656~
初,安世长子千秋与霍光子禹俱为中郎将,将兵随度辽将军范明友击乌桓。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光复问禹,禹不能记,曰:「皆有文书。」光由是贤千秋,以禹为不材,叹曰:「霍氏世衰,张氏兴矣!」及禹诛灭,而安世子孙相继,自宣、元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馀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
《博物志》
有居海岛上者,每年八月,见浮槎过,因赍粮而登。忽至一处,城郭甚壮,舍中多织妇,俄一丈夫牵牛水次饮之,后乃知天河也。

例句

生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國語辭典》:三军(三軍)  拼音:sān jūn
1.周制,诸侯大国统率三军,每一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左传。襄公十四年》:「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
2.旧时的左、中、右三军,后为军队的通称。如:「勇冠三军」。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曹操自引军马来迎,正逢高顺,三军混战。」
3.现代称呼陆、海、空军。
《國語辭典》:勇冠三军(勇冠三軍)  拼音:yǒng guàn sān jūn
英勇出众为三军之首。形容非常勇猛。《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晔传》:「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田礼、沮授皆忠臣也;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也作「气冠三军」。
《国语辞典》:气冠三军(气冠三军)  拼音:qì guàn sān jūn
形容极勇猛,为三军之首。《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高彪传》:「吕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如鹰如鹯。」也作「勇冠三军」。
分类:勇猛三军
《国语辞典》: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拼音: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谚语)比喻人若坚守意念,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他的志气。《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国语辞典》:三军未发,粮草先行(三军未发,粮草先行)  拼音:sān jūn wèi fā,liáng cǎo xiān xíng
(谚语)比喻做事情要先有计画和准备。《精忠岳传》第三七回:「三军未发,粮草先行;目今交兵之际,粮草要紧。」也作「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国语辞典》: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拼音:s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
(谚语)比喻将才难得。《三国演义》第七○回:「『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张合虽然有罪,乃魏王所深爱者也,不可便诛。」
《分类字锦》:奋荡三军(奋荡三军)
韩诗外传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子路曰由愿奋长戟荡三军乳虎在后仇敌在前蠡跃蛟奋进救两国之患孔子曰勇士哉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单(三單)
犹三军。《诗·大雅·公刘》:“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 毛 传:“三单,相袭也。” 郑玄 笺:“大国之制三军,以其餘卒为羡。今 公刘 迁於 豳 ,民始从之,丁夫适满三军之数。单者,无羡卒也。” 胡承珙 后笺:“三单者,即周礼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之谓。盖止用正卒为军,不及其羡,故曰单。三军,故曰三单。《传》又云‘相袭’者,相袭犹言相代,则三单之中尚有更休叠上之法。其不尽民力如此。此 公刘 之所以为厚也。”
分類:三军
《國語辭典》:右军(右軍)  拼音:yòu jūn
1.古时天子三军,为中军、左军、右军。《左传。桓公五年》:「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
2.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为右军将军,故有王右军之称。唐。高适 途中寄徐录事诗:「空多箧中赠,长见右军书。」
《國語辭典》:中军(中軍)  拼音:zhōng jūn
1.古代军队多分为中、左、右三军,或上、中、下三军。中军由主帅亲自率领,是军队的指挥中枢。《左传。成公十六年》:「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西游记》第六回:「见那一群猴,齐齐整整排作个蟠龙阵势;中军里,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
2.主帅或主帅的营幕。《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3.职官名。清代绿营兵制,分督、抚、提等标,各标的统领官,称为「中军」。《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不过传齐了标下大小将官,从中军、都司起,以及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就叫把手下们的额子,都招招齐,免得临时忙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抚台便叫传中军来,先看管了他。」
《漢語大詞典》:中军将军(中軍將軍)
武官名。 晋 代始置, 南北朝 仍有此官号。晋书·武帝纪:“﹝ 泰始 元年﹞置中军将军,以统宿卫七军。”
《漢語大詞典》:郤縠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文公﹞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郄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乐》而敦……君其试之!'乃使郄縠将中军,郄溱佐之。"后世诗文常用"郄縠"比喻儒将。
《漢語大詞典》:左军(左軍)
(1).古代三军中的左翼军。左传·桓公五年:“秋,王以诸侯伐 郑 , 郑伯 御之。王为中军; 虢公林父 将右军, 蔡 人 卫 人属焉; 周公黑肩 将左军, 陈 人属焉。”
(2).鸭的别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有 张元裕 云: 邓雍 尝有柬招渠曰:‘今日偶有惠左军者,已令具麵,幸过此同享。’初不识左军为何物,既食乃鸭也。问其所名之出,在鹅之下,且 淮 右皆有此语……俗人以 泰山 有 丈人观 ,遂谓妻母为泰水,正可与左军为对也。”按 晋 王羲之 官右军将军,爱鹅,世因亦称鹅为右军,后遂推而及鸭,称为左军。
《漢語大詞典》:下军(下軍)
古代军事编制称谓。大国分上、中、下三军。次国分上、下二军。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 晋 师救 郑 …… 赵朔 将下军, 欒书 佐之。”国语·晋语一:“十六年,公作二军。公将上军, 太子申生 将下军以伐 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