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庭会(庭會)
犹朝会。谒见天子。后汉书·南匈奴传:“﹝ 比 ﹞遂内怀猜惧,庭会稀阔。”
《國語辭典》:殷见(殷見)  拼音:yīn jiàn
周代诸侯聚集觐见天子的礼仪制度。《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也称为「殷同」。
《漢語大詞典》:鹓墀(鵷墀)
即朝堂。百官朝见天子之所。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圣节:“日迟鸞斾,喜聆舜乐之和;天近鵷墀,宜进《齐谐》之伎。”
《漢語大詞典》:旁朝
古谓小国朝见大国。与诸侯朝见天子的“正朝”相对。《公羊传·僖公七年》“夏, 小邾娄 子来朝” 汉 何休 注:“时附从霸者朝天子,旁朝罢行进。” 徐彦 疏:“今朝 鲁 而谓之旁朝者,正以诸侯之法,五年一朝天子,但是常事,故不书之;欲对朝王为正朝,故谓之旁朝。”
《漢語大詞典》:雉贽(雉贄)
古代士朝见天子或士与士相见时执雉为贽。见书·舜典礼记·曲礼下仪礼·士相见礼及其注疏。后遂指拜访、相见时所持赠之礼品。 独应 《论文章之意义暨及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虽有文章,犹之雉贄,于己无与,更何与于人?”
《漢語大詞典》:彻坐(徹坐)
撤去座位。旧时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赐坐面议。及 宋 范质 执宰,惧面议仓卒有失,每议事则具札子进呈。坐论之礼遂废。见宋史·范质传。 清 龚自珍 《撰四等十仪》之一:“ 范质 尸位於 北宋 ,宰相有彻坐之辱。”
《漢語大詞典》:大朝觐(大朝覲)
诸侯大会同而来朝见天子。周礼·天官·大宰:“大朝覲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 贾公彦 疏:“诸侯四时常朝不称大,今朝覲称大者,诸侯为大会同而来,故称大朝覲。”
《漢語大詞典》:殷覜
亦作“ 殷眺 ”。 周 代诸侯定期派使臣朝见天子的礼制。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聘曰问,殷覜曰视。”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 郑玄 注:“殷覜,谓一服朝之岁也……一服朝之岁,五服诸侯皆使卿以聘礼来见覜天子,天子以礼见之。”大戴礼记·朝事覜作“眺”。 孔广森 补注:“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时聘,小聘也。殷眺,大聘也。”
《漢語大詞典》:郑女花(鄭女花)
春秋 时 郑文公 妾 燕姞 梦见天使授己兰花,后生 穆公 。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即以“郑女花”指兰花。 清 吴伟业 《题孙铭常画兰》诗:“ 谢 家树好临芳砌, 郑 女花堪照洞房。”
《漢語大詞典》:天门八翼(天門八翼)
晋 陶侃 梦生八翼,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因坠地,折左翼。后位至八州都督。见《晋书·陶侃传》丘逢甲 《东山感秋词次康步崖中翰题壁韵》之五:“冷落山斋运甓身,天门八翼梦无因。”
《漢語大詞典》:享觐(享覲)
朝见天子进献贡品。国语·周语中:“ 鲁叔孙 之来也,必有异焉,其享覲之币薄而言諂,殆请之也。”《穀梁传·僖公五年》:“天子微,诸侯不享覲。”
《国语辞典》:就日瞻云(就日瞻云)  拼音:jiù rì zhān yún
语本《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指谒见天子。唐。李邕〈日赋〉:「披云睹日兮目则明,就日瞻云兮心若惊。」
《国语辞典》:北面称臣(北面称臣)  拼音:běi miàn chēng chén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天子则面北,故臣服于人称为「北面称臣」。《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追慕南越,婴齐入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
《漢語大詞典》:辞见班(辭見班)
京官放外任、地方官进京,在朝廷辞别、谒见天子时自行序班,不与百官同列,谓之“辞见班”。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仗入,通事舍人引 攸绪 就位, 攸绪 趋立辞见班中,再拜如常仪。” 胡三省 注:“凡百官自中朝出为外官赴朝辞,自外官入朝覲者引入见,其辞见者不与百官序班,自为班立,谓之辞见班。”
喜见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喜见城之天处,即三十三天。
【佛学常见辞汇】
三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