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民社  拼音:mín shè
人民与社稷。宋。苏轼〈送张嘉父长官〉诗:「微官有民社,妙割无鸡牛。」
《国语辞典》:宝庆(宝庆)  拼音:bǎo qìng
1.地名。其辖境为今湖南省邵阳市、新化县、邵东县等地。《读史方舆纪要。卷八一。湖广七。宝庆府》:「禹贡荆州之域,……宝庆初、升为宝庆府。元曰:『宝庆路』,明初曰:『宝庆府』。」
2.宋朝理宗的年号(西元1225~1227)。
《國語辭典》:地图(地圖)  拼音:dì tú
说明地表自然景观和人文现象分布情况的图形。图上标有符号、文字等,或著以颜色。如:「军事战略地图」、「中华民国地图」、「世界地图」。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
《漢語大詞典》:邦君
(1).古代指诸侯国君主。《书·伊训》:“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孔 传:“诸侯犯此,国亡之道。”后汉书·阴识传:“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顷,舆马僕隶,比於邦君。”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凡在人伦不得其死者,邦君已上皆谓之弑,卿士已上通谓之杀。此又春秋之例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有一本卷子,那破题是:‘圣人思邦君之妻,愈思而愈有味焉。’”
(2).指刺史等地方官。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 宋 曾季狸 艇斋诗话:“ 老杜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韦苏州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皆曲尽其妙。不问诗题, 杜 诗知其宿僧房, 韦 诗知其为邦君之居也,此为写物之妙。” 清 方文 《蔡中郎八分书歌》:“寄语邦君覆以屋,勿令风雨生苔痕。”
《國語辭典》:九服  拼音: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划为一区,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及藩服,称为「九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2.泛指全国各地。《文选。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3.古代天子的九种吉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
《國語辭典》:平视(平視)  拼音:píng shì
目光向前直视。《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典略曰:『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
《國語辭典》:参赞(參贊)  拼音:cān zàn
1.参预谋划。《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红楼梦》第五三回:「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2.职官名:(1)清于外蒙古、新疆等地设置参赞大臣,以辅佐将军办理军务。(2)清末于东三省总督及西藏办事大臣之下,各置左右参赞。(3)清朝于外国公使馆置参赞,掌佐公使办理外交,有一、二、三等之别。
《漢語大詞典》:守长(守長)
郡守县令等地方长官的统称。后汉书·吴汉传:“时 鬲县 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晋书·王浑传:“可令中书指宣明詔,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刑狱得无宽滥,守长得无侵虐。”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徧天下者,唯社稷与 孔子 为然。” 宋 曾巩 《湘冠》诗:“鸟蚁睢盱倚嵓险,此虏难胜端非今,较然大体著方册,唯用守长怀其心。”
《漢語大詞典》:井灶(井竈)
(1).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唐 杜甫 《咏怀》诗之二:“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 郭沫若 《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鈿环井灶空。”
(2). 四川 、 云南 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清史稿·食货志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
《国语辞典》:台湾(台湾)  拼音:tái wān
指台湾本岛、外岛等地区。参见「台湾地区」条。
《漢語大詞典》:坐白
旧时 北京 、 天津 等地曲艺演员在集市、街头演出,如说唱了许久仍无人坐下观赏,以至毫无收入,称为“坐白”。
《漢語大詞典》:等列
(1).等级品位。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 汉 贾谊 《论时政疏》:“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 宋 李衡 乐庵语录卷一:“公卿大夫各依其等列,农工商各就其职分。” 许杰 《〈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自己写的所谓文艺作品,虽然也是自己心血的结晶,而且也不敢忍心把他降到了无用的等列。”
(2).谓分等级。管子·霸言:“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
(3).处于同等地位,同列。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知 汉王 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 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 絳 灌 等列。” 唐 元稹 《论谏职表》:“凡今之人以上封进计为妄动,拾遗补闕为冗员,以此称供奉官与 王珪 、 魏徵 为等列。”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 杜元凯 曾不思夫子所以为经,当与周易等列; 丘明 所以为史,当与 司马迁 、 班固 等列。”
《國語辭典》:正堂  拼音:zhèng táng
1.正殿、正厅。《红楼梦》第六四回:「至未申时方到,将灵柩停放正堂之内。」
2.清时称府县长官为正堂。
《国语辞典》:营州(营州)  拼音:yíng zhōu
古代九州之一。虞舜时分青州东北辽东等地为营州,即今河北、辽宁两省及朝鲜等地。
《漢語大詞典》:镇服(鎮服)
(1). 周 代王畿之外的九等地区之一。按远近分,每隔五百里为一等,镇服在夷服与藩服之间,属第八等。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夷服)外方五百里曰镇服。” 郑玄 注:“镇者以其入夷狄深,故须镇守也。” 章炳麟 《封建考》:“八紘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参见“ 九服 ”。
(2).强使服从。 唐 韩愈 《上李尚书书》:“非閤下条理镇服,布宣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李文靖 公 沆 为相,专以方严重厚镇服浮躁。” 郭沫若 《一只手》三:“他觉得他的一片牢骚似乎把那老妈妈给镇服着了,其实她并没有听他的话。”
《國語辭典》:九服  拼音: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划为一区,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及藩服,称为「九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2.泛指全国各地。《文选。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3.古代天子的九种吉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