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比伍
(1).古代居民的基层编制。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閭为族,八閭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引申指乡里。汉书·尹翁归传:“盗贼发其比伍中, 翁归 輒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姦黠主名。”宋书·谢方明传:“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
(2).犹等同,匹敌。 明 徐渭 《赠吴宣府序》:“中朝始翕然以君为长城,一时勋名,无与比伍。”
《漢語大詞典》:比侔
齐等,等同。金史·习不失传:“ 太祖 每伐 辽 ,輒命 习不失 与 太宗 居守,虽无方面功,而倚任与 撒改 比俟矣。”
相比。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诗:“雷霆助光怪,气象难比侔。”
《漢語大詞典》:同一性
(1).在辩证法中,指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是反映一切事物矛盾诸方面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和互相转化的哲学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现实的、具体的,是包含着差异、对立的同一性。
(2).指抽象的、简单的等同。在有些唯心主义哲学中,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解释成存在和思维、自然和精神没有区别。如 德国 谢林 的同一哲学。
(3).指性质完全相同。 秦关根 《法拉第》第九章一:“ 法拉第 埋头在实验室里。他用实验证实了不同形态的电的同一性。”
《漢語大詞典》:等惠
恩惠等同。《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齐义於贵宗,等惠於百司,如此则古人之所叹,风雅之所咏,復存於圣世矣。” 吕延济 注:“惠,恩也。恩同百司之官。”
分類:恩惠等同
《漢語大詞典》:同等对待
同等看待,等同对待。例如:一个上级…变得那么和蔼,以致把她和她自己同等对待。
《国语辞典》:功均天地  拼音:gōng jūn tiān dì
形容功业之大,可等同于天地。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拯兹涂炭,救此横流,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国语辞典》:力不同科  拼音:lì bù tóng kē
科,等第。「力不同科」指人的力量有强弱,不能等同。《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漢語大詞典》:等无间缘(等無間緣)
佛教语。四缘之一。亦译为“次第缘”。等,为等同之义。无间,指心及诸心所之前念后念生灭相续,其中无他法间隔。《大毘婆沙论》卷二一:“因缘如种子法,等无间缘如开导法,所缘缘如任仗法,增上缘如不障法。”《俱舍论·分别根品》:“此缘生法,等而无间,依是义立等无间名。由此色等皆不可立等无间缘,不等生故。”成唯识论卷七:“等无间缘。谓八观识及彼心所与心虽恒俱转,而相应故和合似一,不可施设离别殊异,故得互作等无间缘。”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诸佛﹞乃至遍度旷刼以来,至於今也,若因缘,若增上缘,若等无间缘,若所缘缘,若有情而作缘,若无情而作缘,人所不见天眼乃见之身,依首楞説,十二类生,各各入其类中,而説法要而化导之。”
《漢語大詞典》:上咸五,下登三
意谓 汉 德浩荡,等同 五帝 ,而居 三王 之上。或谓 汉 德不及 五帝 而胜于 三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 泰山 之封,加 梁父 之事,鸣和鸞,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咸同於 五帝 ,登 三王 之上。” 司马贞 索隐引 李奇 曰:“ 五帝 之德, 汉 比为减; 三王 之德, 汉 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后引作“上咸五,下尊三”,用以形容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他( 曾琦 )的年纪其实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气之横秋也,实足以上咸五而下尊三,自比 克来曼梭 ,自比吾家 国藩 ,或许还是他的客气罢?”
《漢語大詞典》:立交桥(立交橋)
建在道路上立体交叉的桥梁,可使不同去向的车辆等同时通行。参见“ 立体交叉 ”。
《國語辭典》:立体交叉(立體交叉)  拼音:lì tǐ jiāo chā
道路或铁路各自或相互交叉时,利用高架桥或地道使不同来向的车辆能各自从不同的路线穿叉而过。常见有二层或多层的设置。有节省时间,维持交通顺畅等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