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争子
能直言规劝父母的儿子。孝经·谏争:“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礼。”晋书·唐彬传论:“ 王济 遂骄父之褊心,乖争子之明义,儁材虽多,亦奚以为也。”
《國語辭典》:疡医(瘍醫)  拼音:yáng yī
古时对外科医生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诤子(諍子)
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白虎通·谏诤》孝经:“父有諍子,则身不陷於不义。”今本孝经·谏争作“争子”。
《漢語大詞典》:柔讷(柔訥)
谓柔顺而不直言。 宋 范仲淹 《选任贤能论》:“故圣人以俊乂为得,不以柔訥为行。如以柔訥为行而宠之,则四海英雄无望於时矣。”
《漢語大詞典》:三直
(1).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 明 代 罗洪先 、 唐顺之 、 赵时春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翰林建言知名:“ 嘉靖 十九年,上偶疾不视朝,东宫官赞善 罗洪先 、司諫 唐顺之 、校书 赵时春 ,以上免朝颇频,各疏请来岁元旦,太子出御 文华殿 ,受文武及朝覲官朝贺,上震怒……时人高之,又呼为翰林三直云。”
(2).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 清 代 苏廷魁 、 陈庆镛 、 朱琦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嘉道 之间, 苏廷魁 、 陈庆鏞 、 朱琦 为諫垣三直。”
分類:直言官员
《國語辭典》:抗辩(抗辯)  拼音:kàng biàn
1.对于别人的指责提出辩解。
2.法律上指当事人对于他造所为事实上的陈述,自为另一种事实上的主张,以期停止或消灭他造陈述的事实所应生之法律效果。
《國語辭典》:愕愕  拼音:è è
1.惊讶的样子。
2.直言无讳的样子。《管子。白心》:「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刺刺者不以万物为筴。」汉。桓宽《盐铁论。国病》:「夫药酒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故愕愕者,福也;諓諓者,贱也。」也作「咢咢」。
《漢語大詞典》:明刺
谓直言讽谏。后汉书·朱晖乐恢等传赞:“ 朱生 受寄,诚不愆义, 公叔 辟 梁 ,允纳明刺。”
《漢語大詞典》:鲠鲠(鯁鯁)
直言抗争貌。 宋 李公昂 《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鯁鯁婴鳞语,不改铁心坚。”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於义有违,虽田夫野人女子之言,皆为之屈服;及引义争是非,虽遇达官势人,鯁鯁反覆,必伸己説,不少媕婀。”
分類:直言抗争
《國語辭典》:鄂鄂  拼音:è è
直言争辩。《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也作「咢咢」。
《國語辭典》:诤谏(諍諫)  拼音:zhēng jiàn
以正直的言辞规劝别人。如:「魏徵立朝,勇于诤谏。」
《漢語大詞典》:谠辞(讜辭)
正直之言,直言。文选·班固〈典引〉:“既感羣后之讜辞,又悉经五繇之硕虑矣。” 李善 注:“讜,直言也。”《魏书·恩倖传·王椿》:“伏奉詔书,以风雹厉威,上动天睠,访讜辞於百辟,詔舆诵於四海。”
分類:正直直言
《國語辭典》:咢咢  拼音:è è
1.高貌。《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冠咢咢其映盖兮,佩綝纚以煇煌。」
2.直言。《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睮睮谄夫,咢咢黄发,如何我王,曾不是察。」也作「愕愕」、「鄂鄂」、「谔谔」。
《漢語大詞典》:讦激(訐激)
直言激怒。 明 汤显祖 《〈滕侯赵仲一实政录〉序》:“已而事移,官止吏部郎。以廉梗訐激执政,不可復容,罢官去。”
分類:直言激怒
《漢語大詞典》:白虎樽
古代用以奖劝直言者的一种盖上有白虎图像的酒器。宋书·礼志一:“正旦元会,设白虎樽於殿庭,樽盖上施白虎,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欲令言者猛如虎,无所忌惮也。”南齐书·王俭传:“ 宋 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 白门 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