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争谏(争諫)
谏诤,直言规劝。争,通“ 諍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本事:“ 子胥 怀忠,不忍君沉惑於谗,社稷之倾,絶命危邦,不顾长生,切切争諫,终不见听。”
《漢語大詞典》:破舌
败坏直言敢谏者。逸周书·武称:“美男破老,美女破舌。”战国策·秦策一:“美女破舌。” 鲍彪 注:“破,坏其事。舌,指諫臣。”
分類:败坏直言
《国语辞典》:南史氏  拼音:nán shǐ shì
春秋时,齐国一位刚正直言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漢語大詞典》:谔然(諤然)
(1).直言貌。列子·力命:“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諤然有敖朕之色。”
(2).惊愕貌。諤,通“ 愕 ”。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五:“諤然,字书或作咢,同。五各反。愕,惊也。”
《國語辭典》:詻詻  拼音:è è
1.恭谨、严肃。《礼记。玉藻》:「戎容暨暨,言容詻詻。」
2.直言争辩。《墨子。亲士》:「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
《漢語大詞典》:直辩(直辯)
直言善辩。 汉 刘向 列女传·晋伯宗妻:“ 伯宗 贤而好以直辩凌人。”
分類:直言善辩
《漢語大詞典》:争弟
争,通“ 諍 ”。能直言规劝兄长的弟弟。《孔子家语·六本》:“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
《國語辭典》:争友(爭友)  拼音:zhēng yǒu
能直言规劝的朋友。《孝经。谏争章》:「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夫士立争友,义贵切磋。」也作「诤友」。
《漢語大詞典》:面谏(面諫)
当面直言规劝。常用于臣对君。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六年秋,帝欲征 吴 ,羣臣大议, 勛 面諫。”
《漢語大詞典》:讦犯(訐犯)
直言触犯。 元 戴良 《治平类要总序·纳谏》:“求諫如不及,纳諫如转圜;谅直者嘉之,訐犯者义之,愚浅者恕之,狂诞者容之。”
分類:直言触犯
《漢語大詞典》:忤鳞(忤鱗)
犹逆鳞。谓直言犯上。语出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晋书·慕容皝载记:“ 王宪 、 刘明 ,忠臣也,愿宥忤鳞之愆,收其药石之效。”
《漢語大詞典》:相诤(相諍)
直言规劝。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威烈王》:“使 连 以口舌相諍,安得至此。”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而 皋文 齗齗以善相諍不敢隐。”
分類:直言规劝
《國語辭典》:直话(直話)  拼音:zhí huà
不拐弯抹角,直接说出的话。《文明小史》第三七回:「要肯拣几句不关紧要的事情,上个摺子,说两句直话。」
分類:直言正直
《漢語大詞典》:诤引(諍引)
直言规劝和引导。 宋 宋祁 《蔡襄知谏院制》:“噫,諍引之道,今昔异宜,盖论高者虚而难从,议琐者卑而无体,裁订其要,俾可底行。”
《漢語大詞典》:讳讦(諱訐)
谓因顾忌而不敢直言揭发。 唐 李庾 《两都赋》:“人靡迷邦,士无讳訐,示收才而问书,上諫行而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