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制(遺製)
亦作“ 遗製 ”。
(1).指前代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或成规。《孔子家语·观周》:“今 孔子 将适 周 ,观先王之遗制。” 唐 白居易 《二王后》诗:“备威仪,助郊祭, 高祖 太宗 之遗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唐 大夫如 白居易 辈,盖有遇此三斋月,杜门谢客,专延緇流作佛事者。今法至此月亦减去食羊钱,盖其遗制。” 宋 崔伯易 《感山赋》:“孰察诸刊剥水火之遗製,孰恤乎竖穉曲直之所宜。”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楔子:“但此遗制若采一夫一妇制的观点则断难说明。”
(2).指前人或死者生前的制作物。陈书·儒林传·张讥:“ 讥 幼丧母,有错綵经帕,即母之遗製。”南史作“遗制”。 唐 张九龄 《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故郡城有荒臺焉,虽层宇落构,而遗製岿然。”
(3).指前代制作物的形式。新唐书·礼乐志十二:“琵琶圆体修劲而小,号曰‘秦汉子’,盖絃鼗之遗製。”辽史·仪卫志一:“ 辽国 自 太宗 入 晋 之后,皇帝与南班 汉 官用 汉 服……其 汉 服即 五代 、 晋 之遗制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一:“后世言天文之家,如 洛下閎 、 鲜于 妄人辈,述其遗制,营之度之,而作浑天仪,歷家推步,无越此器。”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官民皆带帽,其簷或圆,或前圆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遗制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二》:“ 唐 《玄怪録》载 岑顺 事,可见当时象棋遗製。”
(4).犹遗诏。旧唐书·褚遂良传:“ 神龙 元年, 则天 遗制復 遂良 及 韩瑗 爵位。”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 兀欲 宣 德光 遗制曰:‘ 永康王 , 大圣皇帝 之嫡孙, 人皇王 之长子,可於 中京 即皇帝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正月二日,先帝不豫。二月五日,遽宣遗制。”
(5).指前代遗留下来的著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汉艺文志》兵书,称《黄帝》《风后》,不下十餘种,安知非先 秦 遗製,后世易名以为《阴符》乎?”
《國語辭典》:终制(終制)  拼音:zhōng zhì
1.遭父母之丧,守丧三年。《新唐书。卷一六四。崔玄亮传》:「父丧,客高邮,卧苫终制。」唐。白行简《李娃传》:「终制,累迁清显之任。」
2.一种埋葬的方式。引申为葬具。《晋书。卷一。宣帝纪》:「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
《漢語大詞典》:生术(生術)
(1).长生之术。列子·说符:“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2).生前的做法。荀子·礼论:“饭以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矣。” 章诗同 注:“反生术,和生前所做的不同了。”
《漢語大詞典》:谥号(謚號)
亦作“諡号”。 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史记·郑世家:“乃更立 昭公 弟 子亹 为君,是为 子亹 也,无謚号。”《晋书·礼志下》:“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 泰山 者七十有四家,其諡号可知者十有四焉。”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諡号千秋定,铭旌百禩彰。”《文史知识》1984年第1期:“死去的 司马光 、 吕公著 被夺去了谥号,活着的 吕大防 、 刘挚 、 范纯仁 和 苏轼 兄弟先后被贬谪。”
《漢語大詞典》:灵宇(靈宇)
(1).祠堂;寺庙。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汉 蔡邕 《伤故栗赋》:“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眷言灵宇,载怀兴葺。” 刘良 注:“灵宇,寺也。” 宋 钱惟演 《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诗:“闲园露草开三径,灵宇华灯烛九光。” 明 刘基 《步虚词》之一:“太微啟灵宇,紫殿含祥风。”
(2).对死者生前居处的美称。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芙蓉 仙人(自注: 石曼卿 也。)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國語辭典》:巷哭  拼音:xiàng kū
在里巷中哭泣。《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扶老携幼,街号巷哭。」《文选。刘琨。劝进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气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
《國語辭典》:遗嘱(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遗言。人在生前或临终嘱咐处理后事的言辞。如:「国父遗嘱」。也称为「遗言」。
2.预先处置身后事务或财产的文书,单独表示意思的行为,至死后方发生效力者,称为「遗嘱」。
《國語辭典》:饿鬼(餓鬼)  拼音:è guǐ
1.形容饿极了的人。如:「狼吞虎咽,简直像个饿鬼。」
2.骂人口馋或贪得无厌。《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色中饿鬼是僧家,尼扮繇来不较差。」
3.佛教宇宙观中,一类处在极度饥渴状态的众生。属三恶道之一。饿鬼由于过去所造的罪恶,视水如脓血,食物入口如炭火。所以恒处于饥渴中。《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八:「如饿鬼女白目莲云:『我夜生五子,随生皆自食,昼生五亦然,虽尽而无饱。』」也称为「薜荔」。
《漢語大詞典》:灵衣(靈衣)
(1).神灵的衣裳。《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王逸 注:“言己得依随司命,被服神衣。”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奏神鼓於玉袂,舞灵衣於金裾。” 唐 杜甫 《南池》诗:“南有 汉王祠 ,终朝走巫祝。歌舞散灵衣,荒哉旧风俗。” 清 陈许廷 《崔真姑庙》诗:“灵衣金粉蚀,烟帐蕙兰销。”
(2).死者生前常穿的衣裳。文选·潘岳〈寡妇赋〉:“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 刘良 注:“灵衣,夫平生衣。”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 宋 梅尧臣 《薛简肃夫人挽词》之四:“空堂迁旧榻,素月照灵衣。”
《漢語大詞典》:追录
(1).追记,补写。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一:“乃使户曹吏追録旧闻,以为《耆旧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鲁国 以 公旦 次编, 商 人以前王追録。”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周伯器:“作诗文三十餘篇,追録旧文四卷,细书楷正,少年莫能及。”
(2).表彰死者生前的功绩。汉书·陈汤传:“假使异世不及陛下,尚望国家追録其功。”宋史·儒林传三·邵伯温:“ 赵鼎 少从 伯温 游,及当相,乞行追録,始赠秘阁修撰。”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 乾隆 四十三年,追録 满达海 功,命 星海 孙 福色鏗额 以辅国将军世袭。”
(3).追溯以往,加以录用。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宣宗 多追録 宪宗 卿相子孙。”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随缘居士:“ 建炎 中,追録党人,除直秘阁。”
《漢語大詞典》:寿陵(壽陵)
(1).指帝后生前预筑的陵墓。后汉书·光武纪下:“初作寿陵。将作大匠 竇融 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 李贤 注:“初作陵未有名,故号寿陵,盖取久长之义也。 汉 自 文帝 以后皆预作陵,今循旧制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 西门豹 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2).“寿陵餘子”的省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所谓进不得 邯郸 之步,退又失 寿陵 之义者也。”参见“ 寿陵失步 ”。
《漢語大詞典》:寿陵失步(壽陵失步)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丑女来效顰,还家惊四邻。 寿陵 失本步,笑杀 邯郸 人。” 秦牧 《艺海拾贝·“邯郸学步”》:“自从 庄子 的著作中叙述了它以后,‘邯郸学步’或者‘寿陵失步’这句成话,常常被许多人所引用。”
《漢語大詞典》:遗徽(遺徽)
死者生前的美好德行。 宋 岳珂 愧郯录·追册后:“是时, 郭后 正位中宫, 仁宗 追念遗徽,特崇位号。”
《國語辭典》:遗志(遺志)  拼音:yí zhì
生前未能实现的理想或目标。如:「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國語辭典》:名讳(名諱)  拼音:míng huì
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晋。束皙〈劝农赋〉:「条牒所领,注列名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有一乡宦,姓杨,是本朝甲科,后来没收煞,不好说得他名讳。」
《漢語大詞典》:象生
(1).祭祀时以亡者生前所用之物作为象征,称象生。后汉书·祭祀志下:“庙以藏主,以四时祭。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物,以荐新物。”
(2).指模仿真物。 宋 杨万里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之七:“粉揑孙儿活逼真,象生果子更时新。”
(3).指口技。 清 汪懋麟 《郭猫儿传》:“少以詼调謔浪闻市肆,善謳,尤善象生。象生者,效羽毛飞走之属声音,宛转逼肖,尤工於猫,故 扬 人号之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