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14,分10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枉教
分教
德教
顿教
礼教
教令
受教
先教
应教
阴教
象教
好教
且教
教训
圣教
《漢語大詞典》:枉教
敬辞。犹言屈尊赐教。 宋 王安石 《与李修撰书》:“乃烦枉教,慰感何可復言,尤喜动止多福。”
《国语辞典》:分教  拼音:fēn jiào
古典小说的套语。多为警惕或教示意义的提称语。《儒林外史》第二○回:「只因这一番,有分教:立心做名士,有志者事竟成;无意整家园,创业者成难守。」
《漢語大詞典》:德教
(1).道德教化。孟子·离娄上:“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德教师人之能。” 唐 元稹 《授入朝契丹首领达于只枕等果毅别将制》:“朕闻德教加於四海,则远人斯届。”
(2).指德育。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若其公理乎,则德教、智教、体教之外,以实用教为最重。”
《漢語大詞典》:顿教(頓教)
(1).佛教各宗派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国如华严宗判为“五教”,“顿教”居第四位,指不设位次、不依言辞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天台宗列为“化仪四教”之首。景德传灯录·闍夜多:“后至 罗閲城 ,敷扬顿教。”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天台宗》:“化仪四教,首先是顿教,大乘圆满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禅宗六祖 慧能 创立的南宗法门。《坛经·付嘱品》:“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禅宗顿教, 慧能 是创始人。”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國語辭典》:礼教(禮教)  拼音:lǐ jiào
礼仪教化。《书经。毕命》汉。孔安国。传:「世有禄位,而无礼教,少不以放荡陵邈有德者。」《孔子家语。卷三。贤君》:「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國語辭典》:教令  拼音:jiào lìng
一国元首所颁布的条例。《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景公问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曰:『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义。』」《汉书。卷四。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
《國語辭典》:受教  拼音:shòu jiào
接受他人的教诲。《战国策。魏策四》:「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况昉受教君子,将二十年。」
《韵府拾遗 效韵》:先教
吕氏春秋五帝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功焉
《漢語大詞典》:应教(應教)
魏 晋 以来称应诸王之命而和的诗文。 南朝 宋 湛茂之 有《历山草堂应教》诗。 唐 王维 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 赵殿成 笺注:“ 魏 晋 以来,人臣放文字间,有属和於天子,曰应詔;於太子,曰应令;於诸王,曰应教。”
分類:诸王诗文
《國語辭典》:阴教(陰教)  拼音:yīn jiào
女教。《晋书。卷三一。后妃传。序》:「若乃娉纳有方,防闲有礼,肃尊仪而修四德,体柔范而弘六义,阴教洽于宫闱,淑誉腾于区域。」
分類:女子教化
《漢語大詞典》:阴政(陰政)
(1).指讲武、练兵之事。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古讲武练兵必于秋冬肃杀之时,故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不可以称兵” 汉 郑玄 注:“以阴政犯阳。” 孙希旦 集解:“兵之事为阴、为刚、为义。以正月而称兵,则以阴而干阳。”新唐书·王綝传:“今孟春讲武,以阴政犯阳气,害发生之德,臣恐水潦败物,霜雪损稼,夏麦不登。”
(2).帝王后宫之事。南史·后妃传论:“夫后妃专夕,配以德升,姬嬙并御,进非色幸,欲使情有覃被,爱罔偏流,专贞内表,妖蛊外息,乃可以辅兴君德,燮理阴政。”
《漢語大詞典》:象教
释迦牟尼 离世,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为佛.以形象教人,故称佛教为象教。 南朝 梁 元帝 《内典碑铭集林序》:“象教东流,化行南国。”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男以无双令德,降帝子于凤楼;女则第一解空,归法王之象教。” 宋 陈师道 《游鹊山院》诗:“顿慑尘缘尽,方知象教尊。”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 魏 晋 以还,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开导见。”
《韵府拾遗 效韵》:好教(好教)
吕氏春秋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己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唯此耶
《韵府拾遗 肴韵》:且教
许有壬诗不忍泼醅㪺瓮面且教留响在床头
《國語辭典》:教训(教訓)  拼音:jiào xun
1.教导训戒。《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近来蒙少爷的教训,才晓得书是该念的。」《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老夫子教训得极是,兄弟偏见了。」
2.从失败或错误的经验中取得的认识。如:「你应牢记这一次的教训,下次才不会再犯。」
《漢語大詞典》:圣教(聖教)
(1).旧称 尧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导。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孔 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圣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新唐书·柳浑传:“﹝ 柳浑 ﹞早孤,方十餘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 浑 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经学理学:“ 东吴 之 惠氏 、 东浙 之 万氏 ,经学皆宗 汉 ,而未尝悖圣教也。”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今 中国 之人,号称奉圣教,而农工商贾,终身未登夫子庙堂,不知圣教为何物。”
(2).宗教信徒对各自宗教的尊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时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诸苾芻,依毘奈耶訶责制止,削除谬法,宣明圣教。” 唐 卢士衡 《寄天台道友》诗:“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