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右丞  拼音:yòu chéng
1.职官名。参见「左丞」条。
2.唐代王维曾官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宋。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词:「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國語辭典》:彤管  拼音:tóng guǎn
1.一种红管的笔。古代皇宫内的女史,以此记录后妃的事迹。以红色表赤心公正。《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2.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获赐的赤管大笔。后指在朝任官。《晋书。卷五五。列传。夏侯湛》:「入阊阖,蹑丹墀,染彤管,吐洪煇,干当世之务,触人主之威,有效矣!」《醉醒石》第一四回:「徒然殒遘渎,彤管愧莫收。」
3.指画笔。明。唐寅 题牡丹画诗:「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国语辞典》:入秋  拼音:rù qiū
时序进入秋季。如:「时序虽已入秋,气温仍居高不下。」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
《国语辞典》:旧恨(旧恨)  拼音:jiù hèn
旧有的愁恨。唐。卢纶〈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诗:「旧恨尚填膺,新悲复萦睫。」
《國語辭典》:水部  拼音:shuǐ bù
职官名。掌管有关水道的政令。魏时尚书设有水部郎,隋朝则设水部侍郎,至唐乃隶属于工部,为工部四司之一。
《漢語大詞典》:何水部
即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因其曾兼任尚书水部郎,后世因称之为 何水部 。见南史·何逊传。 清 孙枝蔚 《同孝威仙裳田授饮赵乾符郡丞署中》诗:“且和吟梅 何水部 ,休歌行路 鲍参军 。”
《國語辭典》:考功  拼音:kǎo gōng
1.父亲的功业。《楚辞。屈原。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2.考核官吏的功绩。《书经。舜典》「三载考绩」句下唐。孔安国。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陈宜依古典,考功黜陟。」
3.职官名。考功司郎中的简称。属吏部,掌考察内外官吏之职。《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一》:「吏部为司列,主爵为司封,考功为司绩。」《儒林外史》第三○回:「又说到宗子相;杜慎卿道:『宗考功便是先君的同年。』」
《國語辭典》:冢宰  拼音:zhǒng zǎi
1.职官名。周制,为百官之长,六卿之首。
2.后世称吏部尚书为「冢宰」。《文选。刘琨。劝进表》:「冢宰摄其纲,百辟辅其治。」《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是我们这里做过冢宰的胡老先生的公子胡三先生。他今朝小生日,同人都在那里聚会。」
《國語辭典》:喉舌  拼音:hóu shé
1.咽喉与口舌。
2.比喻掌握机要,负责传达国君命令的重要官员。《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汉。扬雄〈尚书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
3.比喻口才、言辞。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八。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4.比喻代言人。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5.比喻要害之处或交通要道。《南齐书。卷四八。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国语辞典》:左丞  拼音:zuǒ chéng
职官名。秦置尚书丞,汉代沿置。至东汉时,分置左右丞,主持尚书台,监察百官。唐时于尚书省仆射之下设左右丞,左丞总领吏、户、礼三部的事务,右丞总领兵、刑、工三部事务。六朝沿之。元时将尚书省并入中书,设中书省左右丞,至明废之。清末各部置左右丞,位次侍郎。民国初年政事堂亦设左右丞,辅佐国务卿。
《國語辭典》:尚书省(尚書省)  拼音:shàng shū shěng
官署名。秦、汉置尚书掌奏章文书,至唐、宋,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为「三省」,下统六部,分掌国政。明初设六部尚书,分为六署,属中书省;洪武十三年撤中书省,分其政于六部,而尚书之权始重。因古时尚书省多位在宫阙的北面,故也称为「北省」。
《國語辭典》:贰卿(貳卿)  拼音:èr qīng
侍郎。旧时尚书称为「卿」,侍郎副之,故称为「贰卿」。《旧五代史。卷一四九。职官志》:「新除翰林学士张昭远早践纶闱,久司史笔,曾居宪府,累陟贰卿,今既擢在禁林,所宜别宣班序,其立位宜次崔棁。」
分類:侍郎尚书
《漢語大詞典》:六曹
(1). 东汉 开始尚书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书为二人,故称“六曹”。后主客曹分为南、北两主客曹,仍称“六曹”。 魏 晋 以后,尚书六曹屡有变更,至 隋 ,尚书省分吏、殿中(左户)、祠、五兵、都官、度支六部, 唐 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后世亦以“六曹”称六部。 隋 唐 前,曹即尚书, 隋 唐 后,曹为各部尚书的下属机构,如 隋 度支尚书之下属为度支、仓、左户、右户、金、库六曹。 唐 沈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讽谏策》:“夫尚书六曹之设,犹人之有六腑也。”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当是时,犹有如 贾谊 所言‘国忘家,公忘私’者,则非特立独行以忠诚之士不能,能以概责之六曹、三院、百有司否也?”参阅后汉书·百官志三隋书·百官志中旧唐书·职官志一
(2). 唐 时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3. 宋 徽宗 时,州县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狼虎般排着祇从,神鬼般设着六曹。”
《漢語大詞典》:五台(五臺)
(1). 唐 高宗 龙朔 中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御史五官署均以臺名,合称“五臺”。永乐大典卷二六○六引《数类》:“ 唐 高宗 龙朔 二年改尚书省曰中臺,门下省曰东臺,中书省曰西臺,秘书监曰兰臺,御史臺曰宪臺,故有五臺之号。”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忌戒》:“时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三馆学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经。’”
(2).见“ 五臺山 ”。
《國語辭典》:五台山(五臺山)  拼音:wǔ tái shān
山名。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因五峰耸立,高出云表,顶部平整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名。山中寺院极多,为佛教圣地,因其环境清幽,佛家称为「清凉山」。道家喻为神仙府地,称为「紫府山」。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國語辭典》:太宰  拼音:tài zǎi
职官名:(1)周制,统理百官之长。秦、汉不置。晋改太师为太宰。南北朝时,废置不一。隋后无此官,至宋徽宗时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不久即废。明、清则通称吏部尚书为「太宰」。(2)掌管饮食的官吏。《大戴礼记。保傅》:「青史氏之记曰:『……太宰持升而御户右。』」北周。卢辩。注:「太宰,膳夫也。」《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又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唐。颜师古。注:「太宰即是具食之官。」
《國語辭典》:南省  拼音:nán shěng
1.唐人称尚书省为「南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唐人本以尚书省在大明宫之南,故谓之『南省』。」
2.中国南部各省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