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关外(關外)
(1).指 函谷关 或 潼关 以东地区。战国策·秦策三:“ 秦王 惧,於是乃废太后,逐 穰侯 ,出 高陵 ,走 涇阳 於 关 外。” 唐 岑参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请君时忆 关 外客,行到 关 西多致书。”
(2).京城以外的地区。晋书·卢志传:“今公扫清羣难,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兼以东皋数亩,控带朝夕,关外一区,悵望 钟阜 。”梁书·贺琛传:“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虽是处彫流,而关外弥甚,郡不堪州之控总,县不堪郡之裒削。”
(3).泛指关隘以外。隋书·食货志:“詔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 范成大 奏关外麦熟,倍於常年…… 王淮 曰:‘去岁止免关外,今从 李蘩 之请,尽免 蜀 中和糴一年,为惠尤广。’”
(4).指 山海关 以东地区(包括今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三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编比壮丁,每三年一次。 盛京 及 关 外、口外各庄,由总管、将军、都统等,畿辅由府委官,各具册於府,由府汇册奏闻。”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青工:‘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 关 外逃来的吗?’ 香姐 :‘是的,我们的家就在 沈阳 。’”
(5).旧称今 四川 康定 以西地区。
(6).旧称 嘉峪关 以西地区。即今之 甘肃 西部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漢語大詞典》:三点检(三點檢)
犹三省。《二程语录》卷十七:“ 邢七 云:‘一曰三点检。’ 伯淳 曰:‘可哀也哉!其餘时多会甚事?盖倣三省之説错了,可见不曾用功,又多逐人面上説一般话。’”参见“ 三省 ”。
分類:三省
《漢語大詞典》:三省
省察三事。论语·学而:“ 曾子 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泛指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后汉书·郎顗传:“伏惟陛下躬日昃之听,温三省之勤,思过念咎,务消祗悔。” 南朝 梁 江淹 《讨沈攸之尚书符》:“符至之日,幸加三省。” 明谢谠《四喜记·月桂同攀》:“孝名儿乾坤永垂,一日里三省吾身。”
(1).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自 南北朝 至 唐 ,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一:“初,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待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2).借指朝廷决策机构。 清 姚鼐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诗:“三省最迟麾出把,九州独许盖先倾。”
(3).特指我国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红旗飘》:“齐心合力打 日本 ,收回三省救同胞。”
《漢語大詞典》:平章
(1).评处;商酌。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隋书·何稠传:“上因揽太子颈谓曰:‘ 何稠 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諫官随入,预闻政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
(2).品评。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春赏》:“凭栏争赏,细与平章。”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将军归来犹善饭,平章古玉图鼎鐘。”
(3).古代官名。 唐 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 唐睿宗 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 宋 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 金 元 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 元 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 明 初仍沿袭,不久废。
辨别彰明。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伏见勑旨,刊正音律,平章历象。”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斯足以扬搉诚伪,平章黑白矣。”
《漢語大詞典》:渤海
(1).我国的内海,位于 辽 、 冀 、 鲁 、 津 三省一市间,东至 辽东半岛 南端,南至 山东半岛 北岸。庄子·说剑:“绕以 渤海 ,带以 常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亲禪 高里 ,祠后土,临 渤海 。” 唐 骆宾王 《浮查》诗:“ 渤海 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2).我国 唐 代以 靺鞨 族为主体所建的政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渤海 贡马脑樻、紫瓷盆。”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丽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飞 《申省承州捷状》:“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汉 儿军 高太保 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渤海 部又东奔 挹娄 故地 东牟山 ,酋长 大祚荣 建国自立,称 震国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大祚荣 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后世遂号 渤海 。”
《漢語大詞典》:三省
省察三事。论语·学而:“ 曾子 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泛指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后汉书·郎顗传:“伏惟陛下躬日昃之听,温三省之勤,思过念咎,务消祗悔。” 南朝 梁 江淹 《讨沈攸之尚书符》:“符至之日,幸加三省。” 明谢谠《四喜记·月桂同攀》:“孝名儿乾坤永垂,一日里三省吾身。”
(1).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自 南北朝 至 唐 ,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一:“初,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待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2).借指朝廷决策机构。 清 姚鼐 《送方坳堂解官后将之上江》诗:“三省最迟麾出把,九州独许盖先倾。”
(3).特指我国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红旗飘》:“齐心合力打 日本 ,收回三省救同胞。”
《漢語大詞典》:南省
(1).尚书省的别称。 唐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之南,而尚书省更在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称南省。 唐 韩愈 《论孙戣致仕状》:“右臣与 孔戣 ,同在南省为官,数得相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唐 人本以尚书省在 大明宫 之南,故谓之南省。”
(2).特指隶属尚书省的礼部。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今春南省试官,正是 杨贵妃 兄 杨国忠 太师。”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官廨:“《事文类聚》:礼部称‘南省’,又曰‘礼闈’,又曰‘容臺’,又曰‘春臺’。”
(3).指南方。 唐 欧阳詹 《将归赋》:“南省之兰,东山之薇,一芳一菲,何是何非?”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还説他老如今不到南省去了。”
《漢語大詞典》:监门(監門)
(1).监守门户。荀子·荣辱:“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 杨倞 注:“监门,主门也。”后汉书·董卓传:“ 傕 使校尉监门,隔絶内外。”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监门:“ 雍熙 二年正月,詔礼部试九经诸科,轮番差官二人,在省门监守,此试院监门之始也。”
(2).守门小吏。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繫焉,监门养之。” 郑玄 注:“监门,门徒。”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 、 陈餘 乃变名姓,俱之 陈 ,为里监门以自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监门,里正卫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漳水:“ 路温舒 ,县之东里人,父为里监门,使 温舒 牧羊泽中,取蒲牒用写书即此泽也。” 清 王夫之 《和高季迪风雨》:“目彼 信陵 客,曾为 陈 监门。”
(3).禁卫宫门之官。隋书·百官志下:“左右监门,各率一人,副率二人,掌诸门禁。” 唐 王涯 《宫词》之四:“头白监门掌来去,问频多是最承恩。” 宋 代六部及三省枢密院亦设监门官。宋史·职官志三:“六部监门官一员,掌司门钥。 绍兴 二年,选升朝文臣有才力人充,仍令六门踏逐奏差。” 清 谭莹 《妖氛》诗之七:“防海千帆集,筹边两鬢苍;监门谁 郑侠 ?挥泪绘流亡。”
(4).监狱的门。《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王太 ﹞将 房德 放起,开了枷锁,又把自己旧衣帽与他穿了,引至监门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禁中原有女监,早间放风,禁卒拘管出入,不许男犯近前,晚须监门锁闭。”
(5).指监狱。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还亏那 山阳县 因他是个清官,又是官犯,不曾下在监里,就安顿在监门里一个土地祠居住。”
《漢語大詞典》:满洲(滿洲)
(1).国号。 女真 人所建,后建立 清 朝。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定居 长白山 鄂多理城 ,国号 满洲 。”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皇清开国方略》:“ 爱新觉罗库哩雍顺 即天女 佛库伦 所生称为天子者,定三姓之乱,遂奉为贝勒。居 长白山 之 俄朵里城 ,国号 满洲 。”
(2).族名。即满族。 明 时以 建州女真 为核心,结合 女真 其他部和其他民族形成。 后金 天聪 九年(公元1635年), 皇太极 废除 诸申 ( 女真 )旧号,定族名为“满洲”。清史稿·职官志一:“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郎中, 满洲 九人, 蒙古 一人, 汉 五人。”
(3).指 日本 军国主义扶植的伪 满洲国 。《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骂老廉》:“活埋人倒栽葱,他说铁打的 满洲 不会垮。”《抗日歌谣·满洲就到头》:“杀尽东洋猴, 满洲 就到头。”
(4).旧指东北三省。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一个多月后,我才接到他的一封信,从 山海关 寄来,原来他正设法要回 满洲 去。”《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革命十二月》:“二月里来龙抬头, 日本 鬼子进兵占领 满洲 。”
《漢語大詞典》:南衙
(1). 唐 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又称“南牙”,兵分隶十六卫,统属宰相管辖。新唐书·尉迟敬德传:“南衙北门兵与府兵尚杂鬭, 敬德 请帝手詔诸军听 秦王 节度,内外始定。”参见“ 衙兵 ”。
(2). 唐代 宰相官署。因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皇宫之南,故称。 唐 吴竞 贞观政要·论纳谏:“ 太宗 乃谓 玄龄 曰:‘君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少有营造,何预君事?’”新唐书·高元裕传:“ 元裕 諫曰:‘今西头势乃重南衙,枢密之权过宰相。’”
(3). 宋 时称 开封府 之官署为南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一日﹝ 郭贄 ﹞方与僧对弈,外传 南衙大王 至,以 太宗 龙潜日,尝判 开封府 ,故有南衙之称。” 宋 陆游 《记太子亲王尹京故事》:“或问 太宗 以来尹京则谓之南衙,何也?曰: 开封府 治所本在 正阳门 南街东。然 太宗 为尹,乃就 晋 邸视事, 晋 邸又在大内乃府治之南,故曰南衙。”
《漢語大詞典》:衙兵
(1). 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2). 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 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 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而厚其廩给,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外宅男就是义儿,也就是牙兵。”参阅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 胡三省 注。
《漢語大詞典》:三相
(1).三位丞相。指 汉代 朱博 、 平当 、 王嘉 。汉书·孔光传:“ 光 退閭里,杜门自守。而 朱博 代为丞相,数月,坐承 傅太后 指妄奏事自杀。 平当 代为丞相,数月薨。 王嘉 復为丞相,数諫争忤指。旬岁间閲三相,议者皆以为不及 光 。” 南朝 齐 谢朓 《秋夜讲解》诗:“六龙且无借,三相寧久长。”
(2).三位丞相。指 唐代 张嘉贞 、 张延赏 、 张弘靖 。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序》:“宾护尚书 河东 张公 ,三相盛门,四朝雅望。”参见“ 三相张家 ”。
(3). 唐 代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首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玄宗 时,以 林邑国 进白鸚鵡,慧利之性特异常者,因暇日以金笼饰之,示於三相。上再三美之。”
《漢語大詞典》:三相张家(三相張家)
指 唐 张嘉贞 、 张延赏 、 张弘靖 三相之故第。新唐书·张弘靖传:“﹝ 弘靖 ﹞先第在 东都 思顺里 ,盛丽甲当时,歷五世无所增葺,时号‘三相张家’云。”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 唐 张嘉贞 相 玄宗 , 延赏 相 德宗 , 弘靖 相 宪宗 ,先第在 东都 思顺里 ,盛丽甲当时,歷五世无所增葺,时号‘三相张家’。”
《漢語大詞典》:三江口
(1).指 江苏省 吴江县 北, 吴淞江 、 娄江 、 东江 分流处。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不知 越王 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 吴国 。”
(2).指 湖南省 岳阳 北, 洞庭湖 水入 长江 处。
(3).指 湖北省 汉口 西。《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孔明 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檣,迤邐望 夏口 而进。 离三江口 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
(4).指 浙江 的 曹娥江 、 钱清江 、 浙江 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
(5).指 云南 、 贵州 、 广西 三省之 南盘江 、 多衣江 、 九龙河 交汇处。《诗刊》1978年第2期:“ 三江口 的过去是十分悲惨的。”他如 广东 郁水 ( 西江 )、 浈水 ( 北江 )、 浪水 ( 东江 )合流处, 广西藤江 、 绣江 、 桂江 合流处都叫 三江口 。
《漢語大詞典》:南司
(1). 南北朝 时 南朝 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梁书·江淹传:“ 少帝 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 明帝 作相,因谓 淹 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寮。’”南史·何敬容传:“帝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 张綰 奏 敬容 协私罔上,合弃市。”通典·职官六:“自 齐 、 梁 皆谓御史中丞为南司。”
(2). 唐 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皇宫)南面,故称“南衙”,亦称“ 南司 ”。旧唐书·宋申锡传:“会内官 马存亮 同入,諍於 文宗 曰:‘谋反者适 宋申锡 耳,何不召南司会议。’”
《漢語大詞典》:官帖
见“ 官法帖 ”。
(1). 清 代户部发给商人的营业许可证。见《六部成语·户部·官帖》
(2).即钱帖。 清 末 东北 三省官银钱号局所发行的钱钞的统称。官帖面额有一吊至一百吊多种。后因发行过滥,兑价日跌,几成废纸。
《漢語大詞典》:官法帖
官府刻印或拓就的名家字帖。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上:“或云板今在,但不赐尔,故人间尤以官法帖为难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禊序不入选帖:“若以笔墨之妙言之,固当居诸帖之首,乃不得列官法帖中又何哉?”亦省作“ 官帖 ”。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下:“ 欧阳公 《集古跋尾》谓近时有尚书郎 潘师旦 ,以官帖私自模刻於家。”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下:“ 豫章 士友 董良史 家有法帖石本数卷,与 淳化 官帖规模相似,而笔意差弱,似不逮所见诸本,且不知所出。”
《漢語大詞典》:大别山
在 豫 、 鄂 、 皖 三省边境,西接 桐柏山 ,东延为 霍山 。 长江 和 淮河 的分水岭。海拔一千米左右,主峰 天堂寨 在 湖北省 罗田县 东北,高1729米。富林、矿资源。
分類:三省边境
《漢語大詞典》:兼圻
清 代总督多管辖两省或三省,谓之兼圻。如 湖 广 总督辖 湖南 湖北 两省,两江总督辖 江苏 、 安徽 、 江西 三省。 梁启超 《上鄂督张制军书》:“身既膺兼圻之威,言即有九鼎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