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8,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太始
混元
溟涬
日趋
郊社
郊禋
摄提
洪濛
玄元
六幕
虹气
木人
郊礼
大一
大祭
《國語辭典》:太始  拼音:tài shǐ
1.天地成形之始。《列子。天瑞》:「太始者,形之始也。」
2.汉朝武帝的年号(西元前96~前93)。
《國語辭典》:混元  拼音:hùn yuán
1.宇宙尚未形成时,形质不分、蒙昧一体的状态。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四○:「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玑。」《封神演义》第八二回:「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2.天地初开辟的远古时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混元》:「混元者,记事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
《漢語大詞典》:溟涬
(1).天地未形成前,自然之气混混沌沌的样子。 汉 张衡 《灵宪》:“太素之前,幽清玄浄,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灵,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斯谓溟涬。”太平御览卷一引《三五历纪》:“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溟涬始牙,濛鸿滋萌,岁在摄提,元气肇始。”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大道宗虚无,至真合溟涬。”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微茫一线走絶壁,谁凿溟涬开鸿濛。”
(2).泛指自然之气。 唐 皮日休 《反招魂》:“承溟涬之命兮,付余才而辅君。” 明 张羽 《金川门》诗:“江光合海气,溟涬神攸存。”
(3).水势无边际貌。《淮南子·本经训》:“ 舜 之时, 共工 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龙门 未开, 吕梁 未发, 江 淮 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 高诱 注:“溟涬,无畔岸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溟涬浪中求白云, 崑崙山 里採琼枝。” 明 刘基 《壬辰岁八月自台州之永嘉度苍岭》诗:“瀑泉流其中,豃若洩溟涬。”
(4).谓不着边际。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文学守死溟涬之语,而终不移。”
(5).尊敬推崇。庄子·天地:“若然者,岂兄 尧 舜 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 郭象 注:“溟涬,甚贵之谓也。不肯多谢 尧 舜 而推之为兄也。” 宋 范成大 《假十二峰》诗:“何以假为非确论,直疑溟涬弟 高唐 。”
《漢語大詞典》:日趋(日趨)
一天一天地走向。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学者自出己见:“时世日趋浮薄,学者观书不探本源。” 巴金 《怀念萧珊》二:“我看见她病情日趋严重,实在不愿意把她丢开不管,我要求延长假期的时候,我们那个单位的一个‘工宣队’头头逼着我第二天就回干校去。”
《國語辭典》:郊社  拼音:jiāo shè
郊,冬至到南郊外祭天。社,夏至到北郊外祭地。郊社指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也称为「郊祀」。
《國語辭典》:郊祀  拼音:jiāo sì
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文选。扬雄。甘泉赋》:「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也称为「郊社」。
《國語辭典》:郊禋  拼音:jiāo yīn
古代祭天的仪式。《文选。扬雄。甘泉赋》:「徕祇郊禋,神所依合。」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至于商履,圣敬日跻,玄牡告天,以万方罪己,即郊禋之词也。」
《國語辭典》:摄提(攝提)  拼音:shè tí
星官名。随斗柄以指十二辰。在大角两旁,各有三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
《漢語大詞典》:摄提格(攝提格)
岁阴名。古代岁星纪年法中的十二辰之一。相当于干支纪年法中的寅年。尔雅·释天:“太阴在寅曰摄提格。”史记·天官书:“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 司马贞 索隐:“太岁在寅,岁星正月晨出东方。 李巡 云:‘言万物承阳起,故曰摄提格。格,起也。’”参阅 陈遵妫 《中国天文学史》第三编第十一章。
《漢語大詞典》:十纪(十紀)
(1).古代传说,自天地开辟,人皇以来,至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序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见广雅·释天。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春秋纬》,谓十纪为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循蜚”作“脩飞”、“因提”作“回提”、“疏讫”作“流讫”,其余名目相同。
(2).十代,十世。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纪, 汉 十世也。”
(3).指一百二十年。文选·潘岳〈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漢語大詞典》:洪濛
1.迷蒙。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曹 魏 改奏 文帝 所赋《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识。” 唐 修睦 《秋台作》诗:“到头归去是,免使叹洪濛。”
2.指太空,宇宙。 唐 张乔 《试月中桂》诗:“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 明 陈子龙 《昆明池治水战歌》:“旋风捲土移洪濛,劫灰飞尽羵羊舞。”
3.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清 吴伟业 《退谷歌》:“无乃此世非洪濛,元气茫茫鬼神凿。”
4.指原始、不发达状态。 铁铮 《政府说》:“远者辽矣,近观吾境,始则洪濛,继则开化,进而文明,循兹以逝,人类将絶灭,地球将消融。”
《漢語大詞典》:玄元
(1).谓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一体之气。亦泛指天宇,天空。《淮南子·本经训》:“当此之时,玄元至碭而运照。” 高诱 注:“玄,天也;元,气也。碭,大也。”一本作“ 玄玄 ”。
(2).道家所称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晋书·李玄盛传》:“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於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
(3).指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 玄元 ,业纘皇极。”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若能参透诗中意,尽在 玄元 一卷书。” 清 金农 《老子祠李花》诗:“玉鈿雾縠休轻比,恐污 玄元 七叶孙。”参见“ 玄元皇帝 ”。
《漢語大詞典》:玄元皇帝
唐 奉 老子 为始祖,于 乾封 元年二月追号为“太上玄元皇帝”, 天宝 二年正月加尊号“大圣祖”三字, 天宝 八载六月又加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见旧唐书·高宗纪下《礼仪志四》。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诗之五:“ 大历 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 圣云孙。”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忆昔我祖神仙主, 玄元皇帝 周 柱史。”
《漢語大詞典》:六幕
指天地四方。《汉书·礼乐志》:“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颜师古 注:“六幕,犹言六合也。” 唐 王初 《自和书秋》诗:“ 汉 宫夜结双茎露,閶闔凉生六幕风。” 宋 王琪 《秋日白鹭亭向夕风晦有作》诗:“是时天宇旷,六幕无纤靄。”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餘壤,而富斗絶於类丑。”
《漢語大詞典》:虹气(虹氣)
旧指天地的精气。《诗·鄘风·蝃蝀》“蝃蝀在东” 毛 传:“蝃蝀,虹也。夫妇过礼,则虹气盛。” 北魏 温子升 《舜庙碑》:“虹气降灵, 姚墟 诞圣。” 唐 元稹 《出门行》:“兄上 荆山 巔,翻石辨虹气。” 清 袁于令 《西楼记·侠概》:“呀,看星文耀日,虹气干云,果是神物。”
分類:天地精气
《漢語大詞典》:木人
(1).木制的人像。《战国策·燕策二》:“ 宋王 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远,不能攻也。”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魏书·高道穆传:“刺史 李世哲 即尚书令 崇 之子,贵盛一时,多有非法,逼买民宅,广兴屋宇,皆置鴟尾,又於马埒堠上为木人执节。”宋史·舆服志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鐲。”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
(2).喻指冷酷无情或痴呆不慧的人。参见“ 木人石心 ”。
(3).五行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受木气多者为木人。木人之外形、禀性皆象木。 隋 萧吉 五行大义·论人配五行:“《禄命书》云:‘金人刚强自用,木人多华而雅。’” 明 王廷相 雅述下:“或曰,木人见漆则疡。世之木人多矣,而疡者间有之,不木而疡者亦有之。”
(4).即木夯。木制的打夯工具。
《國語辭典》:木人石心  拼音:mù rén shí xīn
木作的人,石造的心。比喻没有知觉,任何外在事物皆不足以动其心。《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夏统传》:「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漢語大詞典》:郊礼(郊禮)
天子祭天地的大礼。史记·封禅书:“天子从 昆仑 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晋书·礼志下:“ 汉 仪,立秋之日,自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东门,以荐陵庙。”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 陆贄 上言:‘郊礼赦下已近半年,而窜謫者尚未霑恩。’”
《漢語大詞典》:大一
古代道家用语。谓大到极点而囊括一切。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成玄英 疏:“囊括无外,谓之大也;入於无间,谓之小也;虽復大小异名,理归无二,故曰一也。”
(1).天地未分前混沌之元气。礼记·礼运:“是故夫礼,必本於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 孔颖达 疏:“必本於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
(2).指原始朴素状态。荀子·礼论:“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復情以归大一也。” 杨倞 注:“虽无文饰,但復情以归素质,是亦礼也。”
(3).指太古时代。荀子·礼论:“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夫是之谓大隆。” 杨倞 注:“大一谓太古时也。”
(4).指天。庄子·徐无鬼:“大一通之,大阴解之。” 成玄英 疏:“一是阳数。大一,天也,能通生万物,故曰通。”
《國語辭典》:大祭  拼音:dà jì
皇帝死后七七日所举行的哀悼及祭拜仪式。《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大祭:皇帝薨后七七日谓之终七,应行大祭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