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科目  拼音:kē mù
1.隋唐时分科取士的名目。如秀才、明经、进士等;而明经又有五经、三经、二经等区分。后沿用为科举的通称。《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
2.按事物性质,对学术或其他事项所划分的类别。
《國語辭典》:分野  拼音:fēn yě
1.古代占星家为了藉星象来观察地面州国的吉凶,所以将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其互相对应,即云某星宿为某州国的分野或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承明堂于少阳,昭列显于奎之分野。」《三国演义》第七回:「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
2.分界、界限。如:「黄河的这一段,是陕西、河南两省的分野。」
《漢語大詞典》:分星
与地上分野相对应的星次。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陆德明 释文:“分,扶问反。”汉书·地理志:“而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辩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视吉凶。”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同调相怜》:“且是那 太原 呵,祥光绕,紫气昭,分星耀,个中定有连城寳。”
《漢語大詞典》:中宫
合乎五音中的宫级音阶。管子·地员:“三七二十一尺而至於泉,呼音中宫,其泉黄而糗,流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疾呼中宫,徐呼中徵。”
《國語辭典》:割地  拼音:gē dì
1.分封田邑。《礼记。月令》:「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傥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2.将领土割让给他国。《战国策。秦策一》:「燕赵恶齐秦之合,必割地以交于王矣。」《三国演义》第五九回:「不如割地请和,两家且各罢兵。」
3.割据。《汉书。卷三二。张耳陈馀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
《國語辭典》:疆理  拼音:jiāng lǐ
1.釐定疆界。《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汉书。卷二九。沟洫志》:「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
2.疆域。《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史臣曰》:「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一》:「及世祖平宋,疆理混一。」
《國語辭典》:时代(時代)  拼音:shí dài
1.历代、世代。唐。高适 酬马八效古见赠诗:「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2.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阶段。如:「冰河时代」、「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宋书。卷一四。礼志一》:「况三国鼎峙,历晋至宋,时代移改,各随事立。」
3.人生命中某个时期。如:「幼年时代是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
4.现代。如:「只要肯努力学习新事物,不用害怕跟不上时代。」
《國語辭典》:分土  拼音:fēn tǔ
所分封的土地。《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序》:「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
《漢語大詞典》:星分
(1).谓以天上的星宿划分地上的区域。 晋 左思 《蜀都赋》:“九土星分,万国错跱。”
(2).谓星散。魏书·崔浩传:“大军卒至,必惊骇星分,望尘奔走。”旧唐书·张仲武传:“威略火烈,胡马星分。”
《漢語大詞典》:分画(分畫)
(1).亦作“ 分划 ”。区分;划分。管子·明法解:“故君臣相与,高下之处也,如天之与地也;其分画之不同也,如白之与黑也。” 唐 元稹 《有酒》诗之一:“胡为沉浊以升清,矗然分画高下程。”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元丰 初,虏人来议地界, 韩丞相 名 縝 自枢密院都承旨出分画。” 李新魁 《古音概说》第五章一:“韵图中,等列的安排主要是按韵母元音发音状况的不同来分划的。”
(2).部署;调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宋 司马光 《论钱穀宜归一札子》:“故能知其(天下钱穀)大数,量入为出,详度利害,变通法度,分画移用,取彼有餘,济此不足。”
《漢語大詞典》:区画(區畫)
亦作“ 区划 ”。
(1).筹划,安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会 河 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划,散处境内,屋庐、饮食、医药,纤悉无不备。”明史·河渠志三:“ 淮河 及 鸿沟 境山 疏濬工程……帝命新任总河都御史 潘季驯 区画。” 清 孙枝蔚 《次韵答莫大岸见嘲》:“也知死生原有命,全家衣食待区画。”
(2).区分,划分。 刘师培 《人类均力说》:“欲行此法,必破坏固有之社会,破坏国界,凡人口达千人以上,则区画为乡。”
《國語辭典》:裂地  拼音:liè dì
分割土地。《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臣子之职既加矣,于是裂地定封,爵为公侯,传国子孙,名显后世。」《西昆酬唱集。卷下。宋。刘筠。许洞归吴中诗》:「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
《國語辭典》:裂土  拼音:liè tǔ
分封土地。也作「列土」。
《國語辭典》:侯服  拼音:hóu fú
古代王城外围,按一定距离所划分的区域。夏制指离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参见「五服」2.条。《书经。禹贡》:「五百里侯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
《國語辭典》:侯服玉食  拼音:hóu fú yù shí
穿王侯的衣服,吃珍美的食物。形容生活极为奢华。《汉书。卷一○○。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湛族为盛门,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
《漢語大詞典》:制国(制國)
(1).划分国都城郭的区域。国语·齐语:“ 管子 於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 韦昭 注:“国,国都城郭之域也。”
(2).执掌国政。孔丛子·公仪:“逆臣制国,弗能以其众死,而逃之,此罪诛之人也。”
《國語辭典》:畛域  拼音:zhěn yù
1.范围、界限。《庄子。秋水》:「泛泛乎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唐。韩愈 与崔群书:「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阃奥而不见畛域,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
2.比喻成见、偏见。《明史。卷二四六。江秉谦传》:「今廷弼勘覆已明,议者犹以一人私情没天下公论,宁坏朝廷封疆,不忘胸中畛域。」
《國語辭典》:分界  拼音:fēn jiè
1.划分界限。如:「喜马拉雅山连绵高耸,中、印两国即在此分界。」
2.划分的界线。如:「这二个派别的作风迥异,分界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