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21,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縻军
番阵
鹤仗
盟军
鹤兵
缀兵
武装部队
朽戈钝甲
虎狼之师
倳戟
防汛兵
备伍
褚伍
神兵天将
指挥
《漢語大詞典》:縻军(縻軍)
指受牵制而不能灵活机动的军队。《孙子·谋攻》:“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李筌 注:“縻,绊也。不知进退者,军必败,如绊驥足无驰骤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九军阵法》:“兼九军共以一驻队为篱落,则兵不復可分。如九人共一皮,分之则死,此正 孙武 所谓‘縻军’也。”
《漢語大詞典》:番阵(番陣)
指少数民族或外国的军队。 明 高启 《征妇怨》诗:“良人不愿封侯印,虎符远发当番阵。”
《漢語大詞典》:鹤仗(鶴仗)
指军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贞明啟运,齐玉镜於鸞门;易简成功,偃铜符於鹤仗。”参见“ 鹤列 ”。
分類:军队
《國語辭典》:鹤列(鶴列)  拼音:hè liè
军队的步阵如鹤的行列。《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閒,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一二:「梯冲已鹤列,冀马忽云屯。」
《國語辭典》:盟军(盟軍)  拼音:méng jūn
缔结同盟国家的联合军队。如:「盟军决定从西海岸登陆以袭击敌军。」
《漢語大詞典》:鹤兵(鶴兵)
指军队。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并控鹤兵,俱张戎乐。”参见“ 鹤列 ”。
分類:军队
《國語辭典》:鹤列(鶴列)  拼音:hè liè
军队的步阵如鹤的行列。《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閒,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一二:「梯冲已鹤列,冀马忽云屯。」
《漢語大詞典》:缀兵(綴兵)
指用以牵制敌方兵力的军队。 清 唐甄 潜书·五形:“有游兵以扰之,有缀兵以牵之。”
《國語辭典》:武装部队(武裝部隊)  拼音:wǔ zhuāng bù duì
军队。
《漢語大詞典》:朽戈钝甲(朽戈鈍甲)
喻装备极劣的军队。 明 张煌言 《答唐枚臣书》:“朽戈钝甲,与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
分類:装备军队
《国语辞典》:虎狼之师(虎狼之师)  拼音:hǔ láng zhī shī
比喻勇猛善战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五回:「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漢語大詞典》:倳戟
(1).犹持戟,指军士。管子·轻重甲:“ 桓公 欲赏死事之后,曰:‘吾国者,衢处之国,馈食之都,虎狼之所栖也。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荼首之孙,仰倳戟之宝,吾无由予之。为之奈何?’”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刘绩 云:“‘宝’字或是‘室’字,言持戟死事之室,此三等人皆所当恤也。”引 张佩纶 云:“‘仰倳戟之室’言仰持戟而食也,即孟子所谓‘持戟之士’。”
(2).军队。管子·轻重甲:“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今倳戟十万,薪菜之靡日虚十里之衍……久之,且何以待之?’”
(3).引申指建立军队。管子·轻重乙:“故狄诸侯十钟而不得倳戟,程诸侯五釜而得倳戟。”
《漢語大詞典》:防汛兵
指 明 清 时驻防在地方上的军队。 清 姚燮 《岁暮》诗之二:“埋盐窖冷飢逃雀,防汛兵闲醉博梟。”原注:“防汛兵, 清 制,千总、把总、外委所属的緑营兵称汛,分防地称汛地。”亦省称“ 防兵 ”。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民团上》:“兵制有六种:一、营兵,二、砲臺守兵,三、各处汛地防兵,四、一等藏兵,五、二等藏兵,六、义兵。”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分拨各集防兵,宜时加检察。”
《漢語大詞典》:备伍(備伍)
指守备的军队。北史·杨素传:“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
分類:守备军队
《漢語大詞典》:褚伍
泛指军队;行伍。 明 徐渭 《闸记》:“始麛裘,继衮衣,始病褚伍,继美诲殖,下之难调,盖自古而已然矣。”褚伍,一本作“ 褚五 ”。参见“ 卒伍 ”。
分類:军队行伍
《國語辭典》:卒伍  拼音:zú wǔ
一种古代民兵的编制。五人一组为伍,百人一组为卒。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后泛指军队、行伍。《国语。周语中》:「四军之帅,旅力方刚;卒伍治整,诸侯与之。」《董西厢》卷二:「公等身充卒伍,忝预军官。」
《漢語大詞典》:神兵天将(神兵天將)
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魏善成 《打县城迎红军》:“有一支红军部队像神兵天将一样,一天前进一百五十里。” 萧剑飞 《战斗在临江》:“你们向东走那会,我们就知道你们一定会回来的,可没想到你们回来得这样快,真是 毛主席 的神兵天将!”
《國語辭典》:指挥(指揮)  拼音:zhǐ huī
1.发号施令,指示别人行动。《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指挥士卒,欲立云梯。」《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水陆并进,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挥而击之。」也作「指麾」。
2.发令调度的人。如:「乐团指挥」、「交通指挥」。
3.职官名。由唐至明有都指挥使等,明清京城有兵马司指挥。《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那管家都是锦衣卫指挥五品的前程,到我下处来了几次,我只得到他家盘桓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