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六军(六軍)  拼音:liù jūn
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周礼。夏官。大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后世遂以六军指皇帝的军队或皇家侍卫军队。唐。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國語辭典》:提兵  拼音:tí bīng
率领军队。《三国演义》第三一回:「父亲病体未痊,不可远征,儿愿提兵前去迎敌。」《儒林外史》第一回:「只有太祖皇帝起兵滁阳,得了金陵,立为吴王,乃是王者之师;提兵破了方国珍,号令全浙乡村镇市,并无骚扰。」
《國語辭典》:管军(管軍)  拼音:guǎn jūn
管理军事的官吏。宋。范仲淹奏议许怀德差遣〉:「如王信狄青,实有武勇,堪任管军,亦死未有大功,迁转太速。」
《國語辭典》:引兵  拼音:yǐn bīng
率领兵马。《史记。卷八二。田单传》:「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近吕布以兵败投之,备使居于小沛;若二人同心引兵来犯,乃心腹之患也。」
《国语辞典》:统兵(统兵)  拼音:tǒng bīng
统领军队。《三国演义》第一回:「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儒林外史》第八回:「次年,宁王统兵破了南赣官军。」
《國語辭典》:总兵(總兵)  拼音:zǒng bīng
1.统领军队。《隋书。卷四○。元谐传》:「上敕谐曰:『公受朝寄,总兵西下。』」《宋史。卷二五。高宗本纪二》:「以周望为两浙、荆湖等路宣抚使,总兵守平江。」
2.职官名。明朝设置,为一高级武官,奉令统军镇守。清时为绿营兵的高级统将,位次提督。
《漢語大詞典》:理兵
治军,统领军队。史记·天官书:“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后汉书·窦宪传:“﹝ 竇宪 ﹞乃与执金吾 耿秉 ,述职巡御,理兵於 朔方 。” 唐 白居易 《选将帅之方策》:“有不能理兵之将,而无不可胜之兵。”
《國語辭典》:典兵  拼音:diǎn bīng
掌管兵事。汉。王符《潜夫论。劝将》:「军起以来,暴师五年,典兵之吏,将以千数,大小之战,岁十百合。」《旧唐书。卷一三三。李晟传》:「会滉卒,张延赏秉政,与晟有隙,屡于上前间晟,言不可久令典兵。」
《國語辭典》:当兵(當兵)  拼音:dāng bīng
到军队中成为战士。如:「当兵可以保家卫国,是国民的光荣。」
《國語辭典》:督军(督軍)  拼音:dū jūn
1.监军或统兵的长官。
2.民国初年,各省军事长官曾称督军。
《國語辭典》:引军(引軍)  拼音:yǐn jūn
率领军队。《三国演义》第一回:「次日,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
《漢語大詞典》:领护(領護)
(1).管理保卫。汉书·息夫躬传:“天子使 躬 持节领护三辅都水。”后汉书·西域传序:“ 武帝 时, 西域 内属,有三十六国。 汉 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
(2). 魏 晋 南北朝 时领军将军和护军将军的并称。南齐书·百官志:“ 晋 世以来,谓领护至驍游为六军。”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六朝 人称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黄散……领军、护军为领护。此官名之割裂而无义者也。”
《国语辞典》:率师(率师)  拼音:shuài shī
带领军队。如:「总司令率师北伐。」
《国语辞典》:挥兵(挥兵)  拼音:huī bīng
率领军队。如:「汉代名将霍去病挥兵北上,驱逐侵犯边境的匈奴。」
《漢語大詞典》:衙兵
(1). 唐 代天子的禁卫兵。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按,金吾、领军、千牛之类为卫兵;羽林、龙武、神策之类为禁军。南衙属宰相管辖,北衙归皇帝直辖,起互相监督的作用。
(2). 唐 代节度使的卫兵。旧唐书·田承嗣传:“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新唐书作“牙兵”。 韩国磐 《隋唐五代史纲》第二篇第十章第二节:“衙兵就是牙兵, 魏博 镇的牙兵是十分强悍的, 唐 人传奇《红线传》,也说 田承嗣 ‘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二千人,另外宅男,而厚其廩给,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外宅男就是义儿,也就是牙兵。”参阅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 胡三省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