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厌魅(厭魅)
亦作“ 厌媚 ”。 谓用迷信方法祈铸鬼神以迷惑或伤害别人。陈书·皇后传·后主张贵妃:“又好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 后主 。”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元年:“ 叔坚 既失恩,心不自安,乃为厌媚,醮日月以求福。”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韦庶人 之全盛日……专行厌魅, 平王 诛之。”辽史·列女传·耶律奴妻萧氏:“尝与娣姒会,争言厌魅以取夫宠。”《元典章·刑部三·厌镇》:“ 王鹏举 因与 马闍闍 通姦,有 刘显 引领前去 冯珪 处,厌魅 马闍闍 夫 耿天祐 ,欲令身死。”
《国语辞典》:张君房(张君房)  拼音:zhāng jūn fáng
人名。宋代岳州安陆人,生卒年不详。尝记鬼神变怪事。后真宗崇尚道教,尽将秘阁道书付杭州,令君房主其事,与戚纶、陈尧臣等校正编成道书;君房撮其精要万馀条,成《云笈七签》及《乘异记》,并传于世。
《国语辞典》:圆经(圆经)  拼音:yuán jīng
旧时请出家人念经以消除鬼神作乱,诵完后便结束仪式,称为「圆经」。《醒世姻缘传》第一六回:「晁书又袖出二百三十两银子,走到你二人的卧室,交付明白,约定七月初一日圆经。」
《漢語大詞典》:策祝
亦作“筴祝”。 古代祭祀或求神时,以简册祝告鬼神。周礼·春官·大祝:“大祝掌六祝之辞……六曰筴祝。” 郑玄 注:“筴祝,远罪疾也。”史记·齐太公世家:“明日, 武王 立于社,羣公奉明水, 卫康叔封 布采席, 师尚父 牵牲, 史佚 策祝,以告神讨 紂 之罪。”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一》:“ 尊 ( 王尊 )杀白马,祠水神,亲执圭璧,使巫筴祝。” 明 李贽 《鬼神论》:“《金縢》策祝,同符新室。”
《國語辭典》:跳神  拼音:tiào shén
1.满洲习俗。岁时祭神,由喇嘛穿上彩色神装,戴各种奇形面具,执刀跳舞进牲,并且吹奏法器、诵读经文,以驱邪祈福。
2.巫医或法师作法,借鬼神附身,然后乱说乱舞,替人驱邪治病。《红楼梦》第二五回:「有的说请端公送祟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有的又荐什么玉皇阁的张真人,种种喧腾不一。」
《漢語大詞典》:跳布札
喇嘛教习俗,在宗教节日里喇嘛装扮成神佛魔鬼等,诵经跳舞,据说是为了驱除邪气。也叫打鬼或跳神。布札,藏语恶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其演法则有跳布札、放乌卜藏诸技。”
《国语辞典》:送瘟神  拼音:sòng wēn shén
送走传说中会散播瘟疫的鬼神。比喻排除有害的人或事。
《国语辞典》:烈纸(烈纸)  拼音:liè zhǐ
焚烧冥纸给鬼神、亡魂。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觑郊原,正晴暄,古坟新土都添遍,家家化钱烈纸痛难言。」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时遇清明节届,我到这坟上烈纸。」也作「烈纸钱」、「化纸」。
《漢語大詞典》:阴力(陰力)
鬼神之力。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四折:“ 红线 前生男子,游学江湖,读 神农 药书,救世人灾患。时有孕妇,忽患蛊疾,以芜花酒下之,妇与腹中二子俱毙,是一举而杀三人。阴力见诛,罚为女子。”
分類:鬼神
《漢語大詞典》:起殇(起殤)
旧时为祭鬼神而演戏,在开场时召请怨鬼的一种迷信形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然而开场的‘起殇’,中间的鬼魂时时出现,收场的好人升天,恶人落地狱,是两者都一样的……‘起殇’者, 绍兴 人现已大抵误解为‘起丧’,以为就是召鬼,其实是专限于横死者的。”
《漢語大詞典》:男巫
古代男性巫官。祭祀时多作舞以娱鬼神。后亦指民间以装神弄鬼弭灾祈福为业的男性。周礼·春官·男巫:“男巫,掌望祀,望衍,授号,旁招以茅;冬堂赠,无方无筭;春招弭,以除疾病;王弔,则与祝前。”
《漢語大詞典》:十三科
(1). 宋 元 明 时中医分科。 宋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 元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 明 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 元 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 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
《漢語大詞典》:厌祷(厭禱)
以巫术祈祷鬼神。旧唐书·萧复传:“又言公主行厌祷,其子 位 为祷文。”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二:“下里庸人,多信厌祷,小儿妇女,甚重符书。”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剖疑》:“或告主淫乱,且厌祷,上大怒。”
《國語辭典》:无神论(無神論)  拼音:wú shén lùn
否定神存在的理论、学说,统称为「无神论」。相对于有神论而言。
《漢語大詞典》:祝誓
向鬼神祝告求助。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小人皆怀毒气,阳地小人毒尤酷烈,故 南越 之人,祝誓輒效。”
《漢語大詞典》:走魂
巫者弄术,谓灵魂离开躯壳,赴诉鬼神,以祈福禳灾。 五代 齐己 《夏云曲》:“男巫女覡更走魂,焚香烛天天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