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骚弊(騷弊)
谓动荡不安而且疲困。 唐 陈子昂 《谏政理书》:“其后百姓骚弊,灾变数兴,吏人贪暴,其政日乱。”
《國語辭典》:灶上骚除(灶上騷除)  拼音:zào shàng sāo chú
清扫灶头。比喻极易办到。《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分类字锦》:啁啾骚屑(啁啾骚屑)
陆可教蟋蟀赋尔其为声也凄清激冽啁啾骚屑如怨如慕如惨如悦如叹如诉如哽如咽如谮如诅如誓如诀近者如昵远者如别骤者如唱徐者如曳低者如断止者如绝静者如思繁者如聒
分类:蟋蟀
《分类字锦》:为离骚传(为离骚传)
汉书淮南王传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
分类:诸王
《漢語大詞典》:肆骚(肆騷)
肆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初 兰州 贼灭后, 李侍尧 查治新教餘党,吏胥肆骚。”
《分类字锦》:一时骚雅(一时骚雅)
见上注
分类:刑部
《国语辞典》:挪骚窝儿(挪骚窝儿)  拼音:nuó sāo wō ér
北京俗例,母亲带著满月后的婴儿回娘家拜访,称为「挪骚窝儿」。
《国语辞典》:皮风骚痒(皮风骚痒)  拼音:pí fēng sāo yǎng
形容人得意忘形,露出轻狂或不端庄的模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少年心性,见说有些口风儿,便一团高兴,皮风骚痒起来。」也作「皮松骨痒」。
《国语辞典》:满肚牢骚(满肚牢骚)  拼音:mǎn dù láo sāo
一肚子牢骚。比喻非常、极度的抑郁不平。如:「他在连续假日中值班,满肚牢骚。」《大马扁》第九回:「所以当时北京风气初开,都闻得保国会三字来相从附,整整有几十人之多,过半是候补马差人员,未有官职,满肚牢骚的。」
《国语辞典》:撒骚放屁(撒骚放屁)  拼音:sā sāo fàng pì
胡说八道。《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咱这里小人口面多,俺摇旗打鼓的吃了你的酒,再有人撒骚放屁,俺不便出头管你。」
分类:胡说八道
《国语辞典》:牢骚满腹(牢骚满腹)  拼音:láo sāo mǎn fù
满肚子埋怨不平的情绪。如:「眼高手低的人总是牢骚满腹,什么都看不惯。」
《国语辞典》:骚包(骚包)  拼音:sāo bāo
对举止轻浮或卖弄炫耀者的讥称。如:「何必一天到晚炫耀名牌服饰,徒增骚包之讥。」
《国语辞典》:狐骚(狐骚)  拼音:hú sāo
狐臭患者腋窝、乳晕、脐及外阴等汗腺的分泌物,会发出类似狐骚的气味,故称为「狐骚」。与种族及遗传有关,多自青春期始。严重时,可以手术去除狐骚源头的汗腺。也称为「狐臭」。
《国语辞典》:独领风骚(独领风骚)  拼音:dú lǐng fēng sāo
形容表现特出,超越群伦。如:「这部电影在今年的国际影坛上独领风骚,大放异彩。」
《国语辞典》:大发牢骚(大发牢骚)  拼音:dà fā láo sāo
不停地抱怨。《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冯主事大发牢骚,说:『我们这位老师,做官做得忒精明了。』」
分类:不停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