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气象(氣象)  拼音:qì xiàng
1.气候,一切大气变化的现象,如风、雨、雷、电等,统称为「气象」。唐。韩愈县斋有怀〉诗:「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宋。苏轼与章子厚书〉:「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2.人的举止、气度。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我点著灯光,……请同知你觑这二人的气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侣笙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3.景况、气派。《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红楼梦》第二回:「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
4.文章的风格气韵。唐。韩愈 荐士诗:「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七首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國語辭典》:声气(聲氣)  拼音:shēng qì
1.声音和气息。《易经。乾卦。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后用以比喻朋友间志趣相投合。
2.声音、言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生来在父母身边,如珠似玉,何曾听得这般声气?」《红楼梦》第六四回:「这好一会我们没进去,不知他作什么呢,一些声气也听不见。」
《漢語大詞典》:词笔(詞筆)
指有韵和无韵的文字,亦指赋诗作文的才能。陈书·文学传·岑之敬:“ 之敬 始以经业进,而博涉文史,雅有词笔,不为醇儒。” 宋 姜夔 《暗香》词:“ 何逊 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蒋智由 《久思》诗:“久思词笔换兜鍪,浩荡雄姿不可收。”
《国语辞典》:满斟(满斟)  拼音:mǎn zhēn
将杯子倒满。宋。孔平仲〈兄长寄五诗依韵和寄诗各有所怀诗〉五首之二:「纷纷落尘陪高宴,艳艳浮蛆劝满斟。」《红楼梦》第五○回:「湘云早执起壶来,黛玉递了一个大杯,满斟了一杯。」
《漢語大詞典》:气格(氣格)
(1).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 唐 皎然 诗式卷一:“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作不由意,气格自高。”旧唐书·韩愈传:“常以为自 魏 晋 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誥之指归, 迁 雄 之气格,不復振起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九:“人之文章也只是三十岁以前,气格都定,但有精与未精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七言古诗,唯 杜子美 不失初 唐 气格。”
(2).指人的气度和品格。 宋 范仲淹 《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公少而倜儻,负气格。” 宋 陆游 《答陆伯政上舍书》:“ 石守道 、 李泰伯 气格相上下。”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看你气格清标,体貌閒丽。”
《國語辭典》:满江红(滿江紅)  拼音:mǎn jiāng hóng
1.比喻成绩大部分不及格。如:「他这次的成绩单是满江红。」
2.词牌名。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平韵词只有姜夔词一体。
《漢語大詞典》:答和
依韵和诗。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秋鸿 来,有 九云 赠以诗, 秋鸿 答如云:‘家居近在 海云 中,寒色侵天彼此同。’”
分類:韵和和诗
《漢語大詞典》:协音(協音)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使声韵和谐;也指需临时改读的韵脚。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焦贡 《易林》……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喜入门,与君相索。’伯音博,协音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韩诗》:‘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蔡 氏註:‘角、触,协音也。’”参阅 王力 《诗经韵读·对叶音说的批判》
《國語辭典》:韵律(韻律)  拼音:yùn lǜ
1.舞蹈时以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速度等称为「韵律」。
2.凡某一现象作周期性的反复,通称为「韵律」。如四季的循环、地球的运转。
3.古代诗词的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则,亦指西方诗歌的节奏,以音节或音步为单位;一指散文作品中规则的律动。
4.美学上指使声音谐和的法则。
《国语辞典》:煎炒  拼音:jiān chǎo
用油煎炒的菜。比喻平淡的饮食。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石枕与笛竹簟〉诗:「平生赋分只煎炒,安有绿玉琉璃清。」
《國語辭典》:转韵(轉韻)  拼音:zhuǎn yùn
写作诗词时在中途更换韵脚。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二。古诗用韵之法》:「转韵之始,亦有连用隔用之别,而错综变化,不可以一体拘。」
《国语辞典》:堧垣  拼音:ruán yuán
宫外的墙。《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原甫致斋集禧〉诗:「绿渠缭绕堧垣水,广沼清泠涨殿风。」
《漢語大詞典》:枪洋(鎗洋)
金石声。借指文章音韵和谐响亮。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 齐燾 工 东京 六朝 之文,其《玉芝堂集》渊懿鎗洋,鲸鏗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