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6,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花曼陀罗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罗尼被
直布罗陀
夜珠吠陀
阿伽陀
足弹陀
因陀罗
阿吠斯陀
阿弥陀经
八指头陀
竹陀螺
犍陀罗
乾陀啰
吠陀
《国语辞典》:大花曼陀罗(大花曼陀罗)  拼音:dà huā màn tuó luó
植物名。茄科曼陀罗属,常绿灌木。高二至八公尺。叶具长柄,阔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花单生叶腋,花冠喇叭状,色白,长可达三十公分。可治喘息、肿瘤、火伤、痉挛。具有止痛效果及解毒作用。原产墨西哥。
《国语辞典》:陀思妥耶夫斯基  拼音:tuó sī tuǒ yé fū sī jī
Dostoyevsky Fyodor
人名。(西元1821~1881)俄国著名小说家。其处女作《穷人》获得文评家的赞扬。其他的著作有《罪与罚》、《白痴》、《群魔》等。
《国语辞典》:陀罗尼被(陀罗尼被)  拼音:tuó luó ní bèi
一种覆盖尸体的被具。因被具上印有陀罗尼,故称为「陀罗尼被」。也称为「陀罗尼衾」。
《国语辞典》:直布罗陀(直布罗陀)  拼音:zhí bù luó tuó
Gibraltar
1.半岛名。位于西班牙南端,面积约六平方公里,控制直布罗陀海峡,扼地中海西口通大西洋航路的要冲。
2.直布罗陀海峡的简称。参见「直布罗陀海峡」条。
《国语辞典》:夜珠吠陀  拼音:yè zhū fèi tuó
婆罗门教的典籍。四吠陀之一,记载雅利安族的宗教生活情形,内含祭祀、礼仪、祈祷、咒文等。
《国语辞典》:阿伽陀  拼音:ā qié tuó
丸药,特别是指解毒药。为梵语agada的音译。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三:「如阿伽陀药,能疗一切毒。」也作「阿揭陀」、「阿竭陀」。
《漢語大詞典》:足弹陀(足彈陀)
古代货币名。新唐书·南蛮传下·骠:“以金银为钱,形如半月,号登伽佗,亦曰足弹陀。”
分類:货币
《国语辞典》:因陀罗(因陀罗)  拼音:yīn tuó luó
印度的雨神。梵语Indra的音译。在吠陀神话中他统领天界诸神,并用他的金刚杵征服黑暗的诸魔。由于他所作所为对人类有益,所以在祈祷文常受到赞颂。虽在较晚的吠陀神话将他归入梵天、毗湿奴与湿婆的下属,但在一般人的概念,他还是天神的领袖。在佛教将他列为护法神之一。也称为「帝释天」、「释提桓因」。
《国语辞典》:阿吠斯陀  拼音:ā fèi sī tuó
祆教的经典。为英语Avesta的音译。部分经典迄今仍为教徒所信奉。
《国语辞典》:阿弥陀经(阿弥陀经)  拼音:ē mí tuó jīng
佛教典籍。后秦鸠摩罗什译,一卷。内容叙说阿弥陀佛净土的种种,并强调若人在七日中心志集中的念阿弥陀佛,死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自会来接引往生净土。此经和《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合称为「净土三经」。是中国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
《国语辞典》:八指头陀(八指头陀)  拼音:bā zhǐ tóu tuó
清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黄。湖南湘潭人,名读山。六岁出家,初名敬安,字寄禅。至明州阿玉王寺后,因燃左手二指供佛,遂自号「八指头陀」。在湖南六度出掌名寺,曾创中华佛教总会于上海。为佛教事至北京请愿,圆寂于北京法源寺。
《国语辞典》:竹陀螺  拼音:zhú tuó luó
一种传统中国童玩。以竹制成,将圆木心穿越竹筒中央而成竹轴,另用竹篦绑上细绳,以便施力掷放竹陀螺,使其旋转。其两侧各有一长方形小洞,上覆薄木片,旋转时可发出响亮的嗡嗡声。也称为「竹地雷」。
《国语辞典》:犍陀罗(犍陀罗)  拼音:jiān tuó luó
1.相当于今日的巴基斯坦之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
2.古代佛教雕刻艺术的一个流派。公元一至六世纪盛行于犍陀罗(相当于今巴基斯坦之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吸取古代希腊末期的雕刻手法,对东方雕刻艺术的发展曾有影响。如:「这座佛塔的浮雕,有犍陀罗的风格。」
《漢語大詞典》:乾陀啰(乾陀囉)
见“ 乾陀罗 ”。
《漢語大詞典》:乾陀罗(乾陀羅)
亦作“ 乾陀 ”。亦作“ 乾陀囉 ”。
(1).西域古国名。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其国在北 印度 境,东西千馀里,南北八百馀里。在古代艺术、建筑史上,享有盛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 惠生 从 于闐 至 乾陀 。”宋史·外国传·天竺:“ 施护 者, 乌塤曩国 人。其国属 北印度 ,西行十二日至 乾陀罗国 。”
(2).香树名。其汁可染褐色,故亦用以称褐色。《宝楼阁经》卷中:“以乾陀囉树或以龙花蕊香和白芥子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附录·乾陀木皮:“ 珣 ( 杨珣 )曰:‘按《西域记》云,生西国,彼人用染僧褐,故名。乾陀,褐色也。’”
《國語辭典》:吠陀  拼音:fèi tuó
用古梵文创作的宗教诗歌。为婆罗门教、印度教崇拜和祭祀用的赞歌、祭词、咒语。为梵语veda的音译。写作年代不详,大多数学者估计为西元前一五○○年至前一二○○年之间。最古老的《吠陀本集》有《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而《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则为吠陀的解释书。也作「皮陀」、「毗陀」、「围陀」、「韦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