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85,分12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阿素(又作:阿蛮)
层城阿母(又作:瑶池阿母 ...)
阿㹅
阿奴碌碌
阿婆忆年时
阿鹊
阿戎
阿戎家
阿戎可语
阿戎跨灶
阿童
阿鹜
阿咸
阿香(又作:阿香推雷车 阿香车)
阿甄
典故
一点樱多
 
小腰似柳
 
柳蛮樱素
 
杨柳洛城腰
 
杨柳誇身段
  
樱桃樊素口
 
樱歌柳舞
 
舞蛮歌素
 
蛮素
 
阿素
 
相关人物
樊素
 
小蛮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白居易〉~490~
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典故
层城阿母
 
献桃人
  
王母瑶池
 
王母种桃
 
瑶池母
 
瑶池王母
 
瑶池阿母
  
西海期
    
阿母种桃

相关人物
西王母

参考典故
王母(一)


《穆天子传》卷三~23~
吉日甲子,宾于西王母,执玄圭白璧以见西王母,献锦组百缕,金玉百斤。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天子答之曰:「予还东土,和理诸夏。万民均平,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所。虎豹为群,鸟鹊与处。嘉命不迁,我为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天子遂驱升于奄山,乃纪迹于奄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女仙一·西王母〉~344~
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化生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芬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曰东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金母生于神州伊川,厥姓侯氏,生而飞翔,以主元,毓神玄奥。于浏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与东王公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矣。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隶焉。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所谓玉阙暨天,绿台承霄。青琳之宇,朱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朗。戴华胜,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遝映,羽掺荫庭。轩砌之下,植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

例句

听者即王母,泠泠和瑟琴。 储光羲 升天行贻卢六健

君看西王母,千载美容颜。 储光羲 田家杂兴八首

天鸡弄白羽,王母垂玄发。 储光羲 题应圣观

过海独辞王母面,度关谁识老聃身。 刘威 赠道者

王母何窈眇,玉质清且柔。 刘复 游仙

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刘禹锡 和乐天柘枝

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 张碧 惜花三首

阿母从天降几时,前朝惟有汉皇知。 施肩吾 赠凌仙姥

明镜湖中休采莲,却师阿母学神仙。 施肩吾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

王母来空阔,羲和上屈盘。 李商隐 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

因随八马上仙山,顿隔尘埃物象闲。只恐西追王母宴,欲忧难得到人间。 李爱弦 随驾游青城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 李白 寄远十一首

以欢秦娥意,复得王母心。 李白 寓言三首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 玉真仙人词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李白 赠嵩山焦炼师

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 李白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李白 飞龙引二首

唯应去抱云和管,从此长归阿母宫。 李群玉 和吴中丞悼笙妓

莫将秋宴传王母,来比春华寿圣皇。 李义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

还如王母过,遥度五云车。 李虞仲 初日照凤楼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乾。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至尊顾之笑,王母不肯收。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 杜甫 宿昔

王母来瑶池,庆云拥琼舆。 柳泌 玉清行

唯应问王母,桃作几时花。 沈佺期 幸白鹿观应制

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 法振 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

甚悦我皇心,得与王母对。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王母翳华芝,望尔昆崙侧。 王维 赠李颀

遥识齐侯鼎,新过王母庐。 王维 赠东岳焦炼师

王母嫣然感君意,云车羽旆欲相迎。 王翰 古蛾眉怨

长年愿奉西王母,近侍惭无东朔才。 赵彦昭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

缥袟桐君录,朱书王母符。 陆敬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都字

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鹊桥。 陆畅 解内人嘲

愿随仙女董双成,王母前头作伴行。 项斯 送宫人入道

王母初自昆仑来,茅盈王方平在侧。 鲍溶 会仙歌

典故
李贺赴玉楼
  
玉楼召
 
玉楼成
  
白玉楼成
 
卧才鬼
 
记玉楼
 
诏入玉楼
 
赴玉楼
 
长吉赋
 
阿㹅

相关人物
李贺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隐十·李贺小传〉~849~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蚪,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㹅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尝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典故
阿奴碌碌

相关人物
周嵩
 
周谟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397~
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周嵩起,长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闇,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邓粲《晋纪》曰:「阿奴,嵩之弟周谟也。」三周并已见。
典故
三五少年时
  
老婆年少
 
阿婆忆年时


《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监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因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典故

《毛诗正义》卷二之一〈国风·邶风·终风〉~79~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汉·郑玄笺:「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
典故
相关人物
王戎


《世说新语》下卷上《简傲》
「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曰:「初,籍与戎父浑俱为尚书郎,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就戎,必日夕而返。」

例句

文人才力薄,终怕阿戎欺。 方干 酬故人陈乂都

叨陪丈人行,常恐阿戎欺。 李端 送单少府赴扶风

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杜甫 答杨梓州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王维 送李员外贤郎

典故
阿戎家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杜位宅守岁〉
守岁阿戎【案:通鉴注。晋、宋间人多呼弟为阿戎。】家【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23~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父浑,凉州刺史、贞陵亭侯。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浚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典故
阿戎可语

相关人物
阮籍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简傲〉~766~
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荅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曰:「初,籍与戎父浑俱为尚书郎,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就戎,必日夕而返。籍长戎二十岁,相得如时辈。刘公荣通士,性尤好酒。籍与戎酬酢终日,而公荣不蒙一杯,三人各自得也。戎为物论所先,皆此类。」
典故
阿戎跨灶

相关人物
王戎
 
阮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二十二〈王朗·杂箴〉~75~
家人有严君焉,井灶之谓也。俾冬作夏,非灶孰能?俾夏作冬,非井孰闲。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23~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父浑,凉州刺史、贞陵亭侯。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浚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典故
相关人物
王浚
 
羊祜(字叔子)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
又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祜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会益州刺史王浚徵为大司农,祜知其可任,浚又小字阿童,因表留浚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密令修舟楫,为顺流之计。

例句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李贺 王浚墓下作

典故
相关人物
荀攸
 
阿骛


《三国志》卷二十九《魏书·朱建平传》
初,颍川荀攸、钟繇相与亲善。攸先亡,子幼。繇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与人书曰:「吾与公达曾共使朱建平相,建平曰:『荀君虽少,然当以后事付钟君。』吾时啁之曰:『惟当嫁卿阿骛耳。』何意此子竟早陨没,戏言遂验乎!今欲嫁阿骛,使得善处。追思建平之妙,虽唐举、许负何以复加也!」

例句

休文虽即逃琼液,阿鹜还须掩玉闺。 李縠 醉中袭美先月中归

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骛归来月正明。 杜牧 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妇妓感而成诗

典故
郭奕心醉
 
相关人物
郭奕
 
阮咸(始平)


《世说新语》中卷下《赏誉》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名士传》曰:「咸字仲容,陈留人,籍兄子也。任达不拘,当世皆怪其所为。及与之处,少嗜欲,哀乐至到,过绝于人,然后皆忘其向议。为散骑侍郎。山涛举为吏部,武帝不用。太原郭奕见之心醉,不觉叹服。解音,好酒以卒。」

例句

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李瀚 蒙求

典故 
阿香推雷车
  

《搜神后记》卷五
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从两人行。未至村,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望见周过,谓曰:「日已向暮,前村尚远。临贺讵得至?」周便求寄宿。此女为燃火作食。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向晓,女还。周既上马,看昨所宿处,只见一新冢,冢口有马尿及馀草。周甚惊惋。后五年,果作临贺太守。」

例句

为怯暗藏秦女扇,怕惊愁度阿香车。 王涣 悼亡

典故
甄妃出宫
 
相关人物
文昭甄皇后
 
曹丕(魏文帝)
 
甄皇后


《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后年十馀岁,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例句

啼蛄吊月钩栏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李贺 宫娃歌

甄妃为妒出层宫,班女因猜下长信。 王諲 后庭怨

《漢語大詞典》:樊素
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后以代指擅歌的女艺人。 宋 黄庭坚 《子瞻去岁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四:“ 乐天 名位聊相似,却是初无富贵心。只欠 小蛮 、 樊素 在,我知造物爱公深。”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张红 按板、 樊素 司弦。” 清 黄遵宪 《徐晋斋观察道出日本余饮之即席有诗和韵以赠》:“狂呼酒盏看 樊素 ,醉拭刀鋩辨 正宗 。” 正宗 , 日本 铸刀能手。
《漢語大詞典》:阿蛮(阿蠻)
(1). 唐 女伶名。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时 新丰 初进女伶 谢阿蛮 ,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马上琵琶催去急, 阿蛮 空恨艷阳春。”
(2).指 唐 白居易 女侍 小蛮 。 白居易 尝有“樱桃 樊素 口,杨柳 小蛮 腰”之句。 清 赵文哲 《探春·新柳》词:“一捻腰支,二分眉嫵,絶忆 阿蛮 娇小。”
(3). 杨贵妃 的小名。 唐 罗隐 《帝幸蜀》诗:“ 马嵬 山色翠依依,又见鑾舆幸 蜀 归。泉下 阿蛮 应有语,这迴休更怨 杨妃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杨妃小字:“ 杨妃 小字,《外传》诸书皆曰 玉环 。鹤林玉露载 唐 狄昌 诗曰:‘ 马嵬 烟柳正依依,又见鸞舆幸 蜀 归。地下 阿蛮 应有语,这回休更罪 杨妃 。’ 阿蛮 又似妃之小字。况 狄昌 唐 人,必知之真。”
《國語辭典》:王母  拼音:wáng mǔ
1.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汉。张衡〈思玄赋〉:「聘王母于银台兮,羞玉芝以疗饥。」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觐王母于昆墟,要帝台于宣岳。」参见「西王母」条。
2.祖母。《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3.官妓。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我当了三年王母,如今纳了官衫帔子,改嫁良人去也。」
《漢語大詞典》:西母
(1). 西王母 。 晋 傅玄 《正都赋》:“ 东父 翳青盖而遐望, 西母 使三足之灵禽。” 唐 李贺 《马诗》之七:“ 西母 酒将阑, 东王 饭已乾。” 宋 张元干 《好事近》词:“ 西母 醉中微笑,看蟠桃初结。”参见“ 西王母 ”。
(2).指 清 慈禧太后 。俗称 西太后 。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传书信口訶 西母 ,改制称尊託素王。”
《國語辭典》:西王母  拼音:xī wáng mǔ
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西王母住在昆崙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也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王母」、「王母娘娘」。
《國語辭典》:西王母  拼音:xī wáng mǔ
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西王母住在昆崙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也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王母」、「王母娘娘」。
《國語辭典》:金母  拼音:jīn mǔ
1.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参见「西王母」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四。西王母传下仕道》:「西王母者,九灵太妙山金母也,一号太灵九光龟台金母,亦号曰金母元君。」
2.道士炼丹时,放在鼎内的金。
《國語辭典》:阿母  拼音:ā mǔ
称谓:(1)称母亲。《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2)称乳母。见通俗编。称谓。
《國語辭典》:玉楼(玉樓)  拼音:yù lóu
1.楼阁的美称。宋。辛弃疾 苏武慢。帐暖金丝词:「歌竹传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楼琼室。」
2.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3.歌楼妓院。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诗:「花脸云鬓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4.道家称肩为「玉楼」。宋。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漢語大詞典》:玉楼受召(玉樓受召)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 长吉 将死时,忽昼见一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 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 长吉 气絶。”后因以为文士早死的典实。 宋 《书陈孟刚〈童乌集〉后》:“ 孟刚 弱冠,头角崭然……云何得疾,遽召玉楼。” 清 周亮工 《古香堂诗序》:“不然,才名如 李贺 而玉楼受召,犹在 终贾 之年,岂不备极荣休。”
《國語辭典》:白玉楼(白玉樓)  拼音:bái yù lóu
传说读书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唐诗纪事。卷四三。李贺》:「长吉将死时,或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蒙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㜷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分類:诗人李贺
《國語辭典》:东涂西抹(東塗西抹)  拼音:dōng tú xī mǒ
1.从事写作者的自谦语。宋。吴潜〈八声甘州。任渠侬〉词:「何事东涂西抹,空遣鬓毛稀。」
2.随处乱写乱画。《精忠岳传》第七○回:「本寺近日来了一个疯僧,最喜东涂西抹,想必是他写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东涂西抹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
《漢語大詞典》:阿鹊(阿鵲)
象声词。喷嚏声。常用以表示背地里被人说及。 宋 辛弃疾 《谒金门·和陈提干》词:“因甚无箇阿鹊地?没工夫説里!” 宋 洪咨夔 《南乡子·德清舟中和老人韵》词:“阿鹊数归程,人倚低窗小画屏。”
《國語辭典》:阿戎  拼音:ā róng
称谓。晋人称堂弟为「阿戎」。唐。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漢語大詞典》:阿童
晋 王濬 的小字。晋书·羊祜传:“时 吴 有童謡曰:‘ 阿童 復 阿童 ,衔刀浮渡 江 。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祜 闻之曰:‘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会 益州 刺史 王濬 徵为大司农, 祜 知其可任, 濬 又小字 阿童 ,因表留 濬 监 益州 诸军事,加龙驤将军。”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益德 寃魂终报主, 阿童 高义镇横秋。” 宋 苏轼 《八月十五看潮》诗之二:“万人鼓噪慑 吴 儂,犹是浮 江 老 阿童 。”
分類:小字
《漢語大詞典》:阿鹜(阿鶩)
三国 魏 荀攸 之妾的小名。三国志·魏志·朱建平传:“初, 潁川 荀攸 、 钟繇 相与亲善。 攸 先亡,子幼。 繇 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与人书曰:‘吾与 公达 曾共使 朱建平 相, 建平 曰:“ 荀君 虽少,然当以后事付 钟君 。”吾时啁之曰:“惟当嫁卿 阿鶩 耳。”何意此子竟早陨没,戏言遂验乎!今欲嫁 阿鶩 、使得善处。’”后用以代称他人的妻妾。 唐 李縠 《醉中袭美先月中归》诗:“ 休文 虽即逃琼液, 阿鶩 还须掩玉闺。”
分類:小名
《國語辭典》:阿咸  拼音:ā xián
晋代阮籍之侄子阮咸。后人因称侄辈为「阿咸」。宋。苏轼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诗三首之二:「朝回雨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國語辭典》:阿香  拼音:ā xiāng
相传为推雷车的神女。《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分類:雷车女神
《漢語大詞典》:阿香车(阿香車)
雷神之车。亦借指雷声。 唐 王涣 《悼亡》诗:“为怯暗藏 秦女 扇,怕惊愁度阿香车。”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蓟门飞雨》曲:“阿香车推下晴云,早海捲江悬。”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尚主》:“看玉輦金舆,天回地转,空中抛下阿香车。”参见“ 阿香 ”。
分類:雷神雷声
《國語辭典》:阿香  拼音:ā xiāng
相传为推雷车的神女。《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分類:雷车女神
《國語辭典》:雷车(雷車)  拼音:léi chē
1.雷神的车子。《庄子。达生》:「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五:「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宋。苏轼 无锡道中赋水车诗:「天公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2.雷声。宋。陆游〈喜雨〉诗:「雷车隆隆南山阳,电光煜煜北斗傍。」《西游记》第八七回:「漠漠浓云,濛濛黑雾。雷车轰轰,闪电灼灼。」
《漢語大詞典》:阿甄
东阿 、 甄城 的并称。两处均在今 山东 境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齐景公 时, 晋 伐 阿 甄 ,而 燕 侵 河上 , 齐 师败绩。” 司马贞 索隐:“ 阿 甄 皆 齐 邑。《晋太康地记》曰:‘ 阿 即 东阿 也’,《地理志》云 甄城县 ,属 济阴 也。”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西则首仰 阿 甄 ,傍通 戚 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