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钧批(鈞批)
对长官批示的敬称。《水浒传》第十七回:“我自从领了这道钧批,到今未曾得获。”
《漢語大詞典》:钧牌(鈞牌)
对长官令牌的敬称。 明 唐顺之 《三沙贼遁疏》:“奉提督 李军门 钧牌……各兵船损坏,撤回营前沙停泊修理。” 明 沈鲸《双珠记·刑逼成招》:“左右那里,快唤钧牌。”
《漢語大詞典》:乐府令(樂府令)
古代主管音乐官署的长官,始立于 汉 代。 章炳麟 《国故论衡》:“ 汉惠帝 命 夏侯宽 为乐府令,及 武帝 采诗夜诵,其辞大备。”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 孝惠 二年(前一九三年)使乐府令 夏侯宽 备其簫管,更名《安世乐》。”
《漢語大詞典》:右都御史
官名。明代都察院(国家的监察机关)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例如:南京右都御史。——·张廷玉《明史》
《國語辭典》:御史大夫  拼音:yù shǐ dà fū
职官名。秦汉御史府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及掌管图籍秘书。参见「御史」条。
《漢語大詞典》:营舵(營舵)
营级长官。 郭希仁 《从戎纪略》:“后乃就会党中当日所推标舵、营舵者发委状,令其自行编集,众始稍定。”
分類:级长长官
《漢語大詞典》:掌院学士(掌院學士)
清 代翰林院长官。 顺治 十五年始设翰林院掌院学士, 满 汉 各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 雍正 八年,晋为从二品。 乾隆 元年后,皆以大学士或尚书、侍郎特简兼摄。 乾隆 五十八年规定不再兼礼部侍郎衔。
《漢語大詞典》:退卯
旧时官署吏役卯时到职谓之应卯,长官于卯时点名为点卯。故以“退卯”谓吏胥退役。 清 叶兰 《纪事新乐府》序:“﹝ 赵静甫 ﹞暴横致富,已退卯,朦捐县佐,犹贪其利,阴为把持。”《冷眼观》第十五回:“彼时有个老捕快,退卯居乡已有多年了。”
《漢語大詞典》:五云判(五雲判)
指长官在公文上的签押。 明 沈自徵 《霸亭秋》:“知他那生花笔如何捏,则这五云判怎地描。争奈他《採茶謡》生扭入《清平调》。”参见“ 五云体 ”。
《漢語大詞典》:五云体(五雲體)
亦称“ 五朵云 ”。 指 唐 韦陟 用草书署名的字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韦陟 ﹞每令侍婢主尺牘,往来復章,未常自札,受意而已。词旨轻重,正合 陟 意。而书体遒利,皆有楷法, 陟 唯署名。尝自谓所书‘陟’字,如五朵云,当时人多倣效,谓之 郇公 五云体。”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书后花押:“ 唐文皇 令羣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遂以草名为花押, 韦陟 五朵云是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四:“ 唐 人初未有押字,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故号花书, 韦陟 五云体是也。”亦省作“ 五云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梁山舟 诗:“我自无心结蛇蚓,错传 韦陟 五云如。”
《漢語大詞典》:盐巡道(鹽巡道)
清 代称以分巡道兼任盐法道的长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末后摊着一张帖子,上面写的姓名、籍贯、生年月日、祖宗三代。你道是谁?就是那一位现任的盐巡道!”
分類:兼任长官
《漢語大詞典》:牙宅
古时军中长官的住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甲申, 继达 衰服,帅麾下百骑坐戟门呼曰:‘谁与吾反者?’因攻牙宅,斩 继儔 。” 胡三省 注:“即使宅也。”
《漢語大詞典》:牙喏
衙门吏卒谒见长官时的唱喏。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今所谓衙喏者,盖牙喏也。当用此牙字。古者,太守出厅则建牙。牙者,牙旗也。建牙以表太守出厅耳。于是兵卒鸣鼓而声喏,每日早晏皆然,故谓之早牙、晚牙。”
《漢語大詞典》:爷台(爺臺)
旧时对州、县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于得水 哭禀知府道:‘……望乞爷臺做主,救命超生!’”
《漢語大詞典》:县正堂(縣正堂)
旧时知府、知州、知县均为地方长官,其正式办公处为衙署大堂,因此称为正堂。故亦以“县正堂”为知县的代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细看他的行李,除了衣箱之外,还有一个大帽盒,都黏着‘江苏即补县正堂’的封条。”《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白蟒围营》:“他委派了自己的心腹 夏一松 ,作了 剑川县 的县正堂。”
《国语辞典》:攀车拒轮(攀车拒轮)  拼音:pān jū jù lún
挽留或眷恋贤明长官。《太平御览。卷二六七。职官部。良令长》:「以母病去官归,百姓士女攀车拒轮,充塞道路,车不得前。」也作「攀辕卧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