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23,分10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行部
按部
部署
祠部
四部
两部
部伍
省部
驾部
比部
虞部
属部
选部
八部
部分
《漢語大詞典》:行部
谓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汉书·朱博传:“吏民欲言二千石墨綬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五月, 徐温 行部至 昇州 ,爱其繁富。”《三国演义》第二回:“适督邮行部至县, 玄德 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 清 钱谦益 《文肃王公行状》:“ 浙 人 徐用简 督学 关中 ,擢冠诸生,每行部,必召公与俱。”
《漢語大詞典》:按部
(1).按照部类。 汉 王粲 《浮淮赋》:“羣师按部,左右就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若夫善奕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
(2).带领部属。东观汉记·祭遵传:“将军连年拒难,众兵即却,復独按部,功劳烂然。”
(3).巡视部属。新唐书·令狐峘传:“ 齐映 为 江西 观察使,按部及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 鄢陵 梁尚书 官 陕西 ,一日,按部 河州 ,有通官四人迎於道左。”
《國語辭典》:部署  拼音:bù shù
1.布置、安排。《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汉王大说,遂听信策,部署诸将。」唐。薛调《无双记》:「我以妻女为念,略归部署。」也作「布署」。
2.古代武官。《资治通鉴。卷二七三。后唐纪二。庄宗同光二年》:「诏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部署。」元。胡三省。注:「部署之官始见于通鉴,本在招讨使之下;其后有都部署,遂为专任主帅之任。」《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依旧收了书,空手径来衙门前招人牌下,等著部署李霸遇来投见他。」
3.本指擂台比武的主持人,后亦指拳棒教师。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看了这部署每打拳耍棍,真个高强。」
《漢語大詞典》:祠部
官名。 三国 魏 尚书有祠部曹,掌礼制,历代因之。 北周 始改为礼部。 隋 唐 别置祠部曹,属于礼部,掌祠祀、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等,及僧尼簿籍。 宋 元 迭有变革, 明 改为祠祭司。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分司郎官职事,惟祠部为烦且重。”
《國語辭典》:四部  拼音:sì bù
晋时荀勖作新簿,将群书分类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为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见《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唐玄宗于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见《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后分类群书多沿唐例,以经、史、子、集为四部。
《漢語大詞典》:四部书(四部書)
中国 古代书籍统分为四大类,故称。 晋 荀勗 将群书分为四部:六艺、小学为甲部;诸子、兵书、术数为乙部;历史记载和杂著为丙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为丁部。 东晋 李充 加以调整,以五经为甲部,历史记载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 隋 唐 以后沿用此种分法,称为经、史、子、集。后亦用以泛指群书。 宋 刘敞 《六月二十六日雨阁昼寝》诗:“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参阅隋书·经籍志一
《漢語大詞典》:四部众(四部衆)
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梁书·武帝纪下:“﹝ 中大通 三年十月﹞行幸 同泰寺 , 高祖 升法座为四部众説《大般若涅盘经》义。”法苑珠林卷十九:“三世诸佛法,皆有四部众。”亦省称“ 四部 ”、“ 四众 ”。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四部皆集,悲同白车。” 唐 海顺 《三不为篇》:“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漢語大詞典》:两部(兩部)
(1).古代乐队中坐部乐和立部乐的合称。两部俱备的音乐表示隆重盛大。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2).今指不同的两个声部,多用于合唱中。
《國語辭典》:部伍  拼音:bù wǔ
军队编制的单位。《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唐。杜甫后出塞〉诗五首之二:「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漢語大詞典》:省部
指中央政府。《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及 脱公 征还, 友仁 遂仕於朝,践歷馆阁,翱翔省部,可谓贵矣。”
分類:中央政府
《漢語大詞典》:驾部(駕部)
官职名。掌舆辇、传乘、邮驿、厩牧之事。 魏 晋 尚书有驾部郎; 隋 初改驾部侍郎,属兵部; 唐 置驾部郞中, 天宝 中改驾部为司驾; 宋 复称驾部; 明 又改为车驾司, 清 末废。南齐书·魏虏传:“乐部尚书知伎乐及角史伍伯,驾部尚书知牛马驴骡。”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驾部:“《周官》舆司马、校人、牧师、巾车之职,皆驾部之事也。 魏 晋 之代,尚书始置驾部郎。” 清 查嗣瑮 《燕京杂咏》:“ 尧夫 多恐是前身,驾部先知殉甲申。”参阅通志·职官志三明史·职官志一
《國語辭典》:比部  拼音:bǐ bù
职官名。主管审计的职务,历代职权不一,如魏、晋时,主掌诏书、律令的审核。唐时,负责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宋时,主掌中外帐籍。但因随有行政处分,故隶属刑部。金、元以后无此名。
《漢語大詞典》:虞部
古职官名。周礼·地官有山虞、泽虞。虞部盖古虞人之遗职。 三国 魏 尚书有虞曹郎中。 晋 因之。 梁 、 陈 、 后魏 、 北齐 并由祠部尚书领之。 北周 有虞部下大夫, 隋 有虞部侍郎,属工部。 唐 宋 因之,改为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等事。 明 初改为虞衡司,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 清 末始废。参见“ 虞衡 ”、“ 虞曹 ”。
《漢語大詞典》:属部(屬部)
(1).部下、部属。 明 高启 《送李使君镇海昌》诗:“海风千里捲双旌,按轡初闻属部清。”
(2).附属的部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史书称 铁勒 的祖先是 匈奴 人,事实是 铁勒 曾被 匈奴 征服,作为属部之一,并非与 匈奴 同种族。”
《漢語大詞典》:选部(選部)
官署名。 汉 置, 三国 魏 改为吏部。后以为吏部的代称。晋书·职官志:“ 灵帝 以侍中 梁鵠 为选部尚书……及 魏 ,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南齐书·褚炫传:“及在选部,门庭萧索,宾客罕至。”周书·李彦传:“﹝ 李彦 ﹞进号中军将军,兼尚书左丞,领选部。”参见“ 吏部 ”。
《國語辭典》:吏部  拼音:lì bù
职官名。旧时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铨叙、勋阶、黜陟等事。汉时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魏晋以后皆称为「吏部」。因专司铨选,故也称为「铨部」。
《漢語大詞典》:八部
(1).佛教分诸天鬼神及龙为八部。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脩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又称天龙八部。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十方传句偈,八部会坛场。”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2). 南匈奴 的八部。后汉书·南匈奴传:“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议立 比 为 呼韩邪单于 ,以其大父尝依 汉 得安,故欲袭其号。”
(3).指 契丹 的八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契丹 ﹞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贺氏 ,后分为八部,其一曰 但皆利部 ,二曰 乙室活部 ,三曰 实活部 ,四曰 纳尾部 ,五曰 频没部 ,六曰 内会鸡部 ,七曰 集解部 ,八曰 奚嗢部 。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國語辭典》:部分  拼音:bù fen
整体中的局部、某些个体。如:「部分相同」、「公司先送来部分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