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趾(遺趾)
(1).犹遗迹。《宋史·隐逸传·张愈》:“有峯千仞,有溪数曲, 广成 遗趾, 吴兴 高躅。” 元 袁桷 《次韵瑾子过梁山泺三十韵》:“飘飘愧陈人,歷歷见遗趾。”参见“ 遗迹 ”。
(2).同“ 遗址 ”。 明 陈宏绪 寒夜录卷中:“ 吴彩鸞 仙蹟在吾郡 紫极宫 ,今 写韵轩 其遗趾也。” 清 厉鹗 《元西天元兴寺钟题名跋》:“五寺又递湮矣,今遗趾已不可考。”
分類:遗迹
《國語辭典》:遗迹(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遗留的陈迹。《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红楼梦》第二回:「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
2.心相知而迹相忘。《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
3.比喻弃而不顾。《国语。楚语下》:「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國語辭典》:遗迹(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事迹。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遗迹顾今尚存,何邪?」
《漢語大詞典》:秦余(秦餘)
指 秦 代的遗迹。文选·张衡〈西京赋〉:“视往昔之遗馆,获 林光 於 秦 餘。” 李善 注:“《汉书音义》 瓚 曰: 林光 , 秦 离宫名也。” 吕良 注:“ 秦始皇 作,故言 秦 餘。”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之二:“洪波陪帐饮, 林光 宴 秦 餘。”
分類:遗迹
《漢語大詞典》:遗武(遺武)
遗迹。宋书·谢灵运传:“造 步丘 而长想,钦太傅之遗武。”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眺 孙后 之墓田,寻雄霸之遗武。” 唐 刘禹锡 《山阳城赋》:“陞彼墟兮噫噫,躅遗武兮貽后王之元龟。”
分類:遗迹
《漢語大詞典》:余武(餘武)
犹遗迹。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今影骨齿髮,遗器餘武,犹光于本国,此亦道之证也。”
分類:遗迹
《漢語大詞典》:麟迹
(1).麟的行迹。 唐 康骈 剧谈录·袁相雪换金县令:“东部 敦化坊 有麟迹见於 兴庆观 ,殿宇悉皆頽毁。”
(2).比喻皇后的遗迹。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皇帝悼鸞掖以追怀,感麟迹而增慟。”
《漢語大詞典》:遗踵(遺踵)
犹遗迹。 惕微 《光复汤邑小史》:“壬子初冬,予以事过 绍 ,慕 严子陵 、 谢皋羽 遗踵,指顾而为 桐江 南上之客。”参见“ 遗迹 ”。
分類:遗迹
《國語辭典》:遗迹(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遗留的陈迹。《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红楼梦》第二回:「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
2.心相知而迹相忘。《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
3.比喻弃而不顾。《国语。楚语下》:「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國語辭典》:遗迹(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事迹。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遗迹顾今尚存,何邪?」
《國語辭典》:踪迹(蹤跡)  拼音:zōng jī
1.足迹、行踪。唐。于武陵〈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诗:「一别无消息,水南踪迹稀。」《红楼梦》第七三回:「打著灯笼,各处搜寻,并无踪迹。」
2.追踪找寻。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二。二富室疏财》:「刘氏因密令人往青州踪迹之,果有州民麻氏,其富三世。」《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就在庙里打了中火,遣人四下踪迹县尉,并无的信。」
《國語辭典》:陈迹(陳跡)  拼音:chén jī
过去的事迹。《庄子。天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分類:陈迹遗迹
《國語辭典》:孤踪(孤蹤)  拼音:gū zōng
孤单寂寞。《儒林外史》第二○回:「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茶送在他房里,陪著说话到一二更天。」
《國語辭典》:遗踪(遺蹤)  拼音:yí zōng
遗留下来的踪迹。宋。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词:「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分類:遗迹
《國語辭典》:遗迹(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遗留的陈迹。《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红楼梦》第二回:「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
2.心相知而迹相忘。《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
3.比喻弃而不顾。《国语。楚语下》:「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國語辭典》:遗迹(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事迹。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遗迹顾今尚存,何邪?」
《國語辭典》:古迹(古跡)  拼音:gǔ jī
古代的遗迹。如:「大陆各地的古迹,往往成为游客争相游览的地点。」也作「古迹」。
《國語辭典》:古迹(古蹟)  拼音:gǔ jī
古代流传下来的遗迹。《红楼梦》第五○回:「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古迹不少,我如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也作「古迹」。
《國語辭典》:胜迹(勝跡)  拼音:shèng jī
有名的古迹。唐。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红楼梦》第二回:「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也作「胜迹」。
《國語辭典》:凭吊(憑弔)  拼音:píng diào
对著遗迹追念古人或旧事。如:「他站在山上,凭吊那座古庙。」
《國語辭典》:考古  拼音:kǎo gǔ
实地调查古物遗迹,研究古代留下的器物或文字,来推究古代人类事迹与文化,称为「考古」。
《漢語大詞典》:灵迹(靈蹟)
亦作“ 灵跡 ”。亦作“ 灵蹟 ”。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臣以祥纬杂沓,星烛波运。斯乃灵迹深覃,睿衷夐感。理应写顺,祗无涵祕。”
(2).神明的功绩。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泽歌·昭夏》:“敢以敬恭,陈之玉帛。德包含养,功藏灵迹。”
(3).神灵的遗迹;圣贤的事迹。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瑶水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跡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际世不辰,灵蹟多淹。”
(4).引申为奇迹。 沙汀 《记贺龙》二七:“ 贺龙 同志回到屋里,依旧带着那种因为感到夸耀而来的愉快,而且仿佛谈说一种灵迹。”
(5).神明显灵的事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武员唐突河神:“噫!宇宙间灵迹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卤,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罚,乃著异於俄顷之间,以示薄惩,神顾可慢乎哉?”
(6).谓墨宝。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奈何灵蹟久閟藏,荒竹满野啼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