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阴训(陰訓)
旧时妇女应守的道德教条。晋书·列女传序:“具宣闺范,有裨阴训。”
《漢語大詞典》:遗纪(遺紀)
犹言违失道德准则。 唐 李峤 《楚望赋》:“虽刚悍武力之夫,法度礼容之士,孰不解威失毅,废纲遗纪。”
《漢語大詞典》:贼伦(賊倫)
毁弃伦常,败坏道德。 明 方孝孺 《民政》:“二家之童,其一自幼教之以拜跪顺悌,其一恣其詈言誶语而不禁。他日犯上而贼伦者,必自幼不教之人,其知教者,必不至乎有过也。” 明 孙柚 《琴心记·鱼水重谐》:“ 卓王孙 奸滑贼伦,应籍其家资。”
《漢語大詞典》:钗德(釵德)
指妇德。封建社会妇女所遵循的道德准则。 清 龚自珍 《潘阿细碣》:“槥无漆,媿釵德;树之枣,心甚赤。”
《漢語大詞典》:灵橐(靈橐)
鼓风冶金之具。犹今之风箱。语本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后以喻能以道德教化天下的人。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七:“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君臣贵深遇,天地有灵橐。”
《國語辭典》:品德  拼音:pǐn dé
品性道德。如:「好的品德,要自己培养。」
《國語辭典》:口德  拼音:kǒu dé
说话时宜有的修养、分寸。如:「说话要留点口德,别尽说一些风凉话。」
分類:道德不出
《國語辭典》:玉振金声(玉振金聲)  拼音:yù zhèn jīn shēng
比喻才德兼备,学识渊博。参见「金声玉振」条。《梁书。卷二五。徐勉传》:「网罗经诰,玉振金声,义贯幽微,理入神契。」唐。杨烱〈从弟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回光,清风度曲,崔亭伯真龙之气,扬子云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馀力,远心天授,高兴生知,尽江海之良图,得烟霞之秘算。」
分類:文章道德
《國語辭典》:金声玉振(金聲玉振)  拼音:jīn shēng yù zhèn
为孟子称赞孔子圣德兼备,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语本《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后用以比喻才德兼备,学识渊博。唐。张说〈邠王府长史阴府君碑铭〉:「史门文宗,国子儒允,克家踵武,金声玉振。」也作「玉振金声」。
《漢語大詞典》:至德要道
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唐玄宗 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 邢昺 疏:“言先代圣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约之道,以顺天下人心而教化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 敏 ( 田敏 )以印本五经遗 从诲 , 从诲 谢曰:‘予之所识不过孝经十八章尔。’ 敏 曰:‘至德要道,於此足矣。’” 章炳麟 《检论·商鞅》:“昔者, 蜀 相行 鞅 术,至德要道弗踣焉。”
《國語辭典》:志士仁人  拼音:zhì shì rén rén
具有理想抱负和道德仁心的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宋。陆游 跋傅给事帖:「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非复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漢語大詞典》:职业道德(職業道德)
从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如医务道德、教师道德、商业道德、律师道德等。
《国语辞典》:玩人丧德(玩人丧德)  拼音:wàn rén sàng dé
玩弄他人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书经。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國語辭典》:巍巍荡荡(巍巍蕩蕩)  拼音:wéi wéi dàng dàng
语本《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形容恩惠广施,崇高伟大。《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况乎圣德巍巍荡荡,民氓所不能命哉。」唐。陆贽 祭大禹庙文:「经启之功,于今是赖。巍巍荡荡,无得而名。」
《國語辭典》:言扬行举(言揚行舉)  拼音:yán yáng xíng jǔ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指求取贤才要以声名和德行为选录标准。《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國語辭典》:衣冠禽兽(衣冠禽獸)  拼音:yī guān qín shòu
空有外表而行同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七出:「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镜花缘》第四三回:「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