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9,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酒垆陈迹问
晦迹
空山难寻行迹
鸟迹
牛迹
山林踪迹如扫
禹迹
词典
踪迹
陈迹
遗迹
无迹
人迹
心迹
旧迹
浪迹
典故
卖酒垆
 
酒垆姓黄
 
酒垆文友
 
酒垆论交
 
酒垆陈迹问
   
黄公肆
   
黄翁

相关人物
王戎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伤逝〉~637~
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235~
尝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酣畅于此,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阮云亡,吾便为时之所羁绁。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简释

黄公肆:指酒店,或用于悼亡。唐白居易《晚春沽酒》:“醉卧黄公肆,人知我是谁。”


例句

题诗随谢客,饮酒寄黄翁。 张南史 寄中书李舍人

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 李颀 别梁锽

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 杜甫 赠高式颜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杜甫 遣怀

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武元衡 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旧题寄同里杨华州中丞

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 温庭筠 寄卢生

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薄

粉壁已沉题凤字,酒垆犹记姓黄人。 胡宿 感旧

典故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史传部三〉~357~
竺道壹姓陆,吴人也。少出家贞正有学业,而晦迹隐智,人莫能知。
典故
空山难寻行迹


《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六〈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涧底采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远寄风雨夕】。落叶满空山【落叶遍空山】,何处寻行迹。
典故
参考典故
鸟篆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
见飞蓬转而知为车,见鸟迹而知著书,以类取之。

例句

左家弄玉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 柳宗元 叠前

典故
牛迹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六〈鳞介部八·鲔鱼〉~4293~2~
「夫牛蹄之涔,不生鳣鲔。」东汉·高诱注:「涔,雨水也,满牛蹄迹中,言其小也。」

例句

但用须弥藏芥子,安知牛迹笑东溟。 李群玉 规公业在净名得甚深义仆近获顾长康月宫真影对戴安道所画文殊走笔此篇以屈瞻礼

还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罗隐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

典故
山林踪迹如扫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岂无青籸饭】【岂无青䭀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苦乏买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李侯金闺深】,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未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典故
禹迹


《尚书》卷十七〈周书·立政〉~265~
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旧题汉·孔安国传:「其当能治汝戎服兵器,威怀并设,以升禹治水之旧迹。」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九年〈襄公·传四年〉~507~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國語辭典》:踪迹(蹤跡)  拼音:zōng jī
1.足迹、行踪。唐。于武陵〈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诗:「一别无消息,水南踪迹稀。」《红楼梦》第七三回:「打著灯笼,各处搜寻,并无踪迹。」
2.追踪找寻。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二。二富室疏财》:「刘氏因密令人往青州踪迹之,果有州民麻氏,其富三世。」《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就在庙里打了中火,遣人四下踪迹县尉,并无的信。」
《國語辭典》:陈迹(陳跡)  拼音:chén jī
过去的事迹。《庄子。天运》:「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分類:陈迹遗迹
《國語辭典》:遗迹(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遗留的陈迹。《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红楼梦》第二回:「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
2.心相知而迹相忘。《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
3.比喻弃而不顾。《国语。楚语下》:「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國語辭典》:遗迹(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事迹。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遗迹顾今尚存,何邪?」
《漢語大詞典》:无迹(無跡)
亦作“ 无跡 ”。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國語辭典》:人迹(人跡)  拼音:rén jī
人的足迹。《薛仁贵征辽事略》:「到三门外,见左青龙,右白虎,护其观门,并无人迹。」《红楼梦》第四七回:「湘莲见前面人迹已稀,且有一带苇塘。便下马将马拴在树上。」
分類:人迹足迹
《國語辭典》:心迹(心跡)  拼音:xīn jī
心意、想法。《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漢語大詞典》:旧迹(舊蹟)
亦作“ 旧跡 ”。亦作“ 旧蹟 ”。
(1).陈迹;遗迹。后汉书·隗嚣传:“今 天水 完富,士马最强,北收 西河 、 上郡 ,东收 三辅 之地,案 秦 旧迹,表里 河 山。” 唐 杜甫 《越王楼歌》:“君王旧跡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红楼梦》第三四回:“彩綫难收面上珠, 湘江 旧迹已模糊。”
(2).引申为前人的规矩。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胸藏旧蹟,目无成法。”
(3).前人的或旧时的墨迹(指书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阎立本 善画,至 荆州 视 张僧繇 旧跡。”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世之摹字者,多为笔势牵制,失其旧跡。须当横摹之,汎然不问其点画,惟旧跡是循,然后尽其妙也。”
(4).水流的故道。《后汉书·明帝纪》:“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门, 河 汴 分流,復其旧迹。”魏书·裴延儁传:“ 范阳郡 有旧 督亢渠 ……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復。时水旱不调,民多飢馁, 延儁 谓疏通旧跡,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
《國語辭典》:浪迹(浪跡)  拼音:làng jī
行踪无定,到处流浪。如:「他婚姻、事业两失意后,浪迹天涯,不愿返乡。」晋。戴逵〈栖林赋〉:「浪迹颍湄,栖景箕岑。」唐。李白〈酬谈少府〉诗:「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
《漢語大詞典》:黄公
(1). 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2). 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汉 张衡 《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
(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 。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德行》:“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后 黄公 亡殁, 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4).泛指卖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 黄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 。又称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 黄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
(6).指 夏黄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仇兆鳌 注:“ 黄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7).鸟名。黄鹂。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 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漢語大詞典》:黄公酒垆(黄公酒壚)
魏 晋 时 王戎 与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濬冲 ﹞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壚”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宋 梅尧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等邀饮于定力院》诗:“似过 黄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见脩竹中。”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春》曲:“近 黄公 酒壚,诵 坡仙 乐府,直喫到月转垂杨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钱虞山 题三老图诗,末句云:‘ 秦淮 烟月经游处,华表归来白鹤知。’不胜 黄公 酒壚之叹。”
《漢語大詞典》:黄公垆(黄公壚,黄公罏)
亦作“黄公罏”。 “黄公酒庐”的略称。 唐 李颀 《别梁鍠》诗:“朝朝饮酒 黄公 壚,脱帽露顶争叫呼。”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不学 山 王 乘駟马,回头空指 黄公 壚。” 清 赵翼 《扬州哭秋园之讣》诗:“都成 黄公 罏,并负素车约。” 李光 《集诗杂感》诗:“剩得行间心血在, 黄公 壚下感山河。”
分類:略称
《漢語大詞典》:黄公酒垆(黄公酒壚)
魏 晋 时 王戎 与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濬冲 ﹞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壚”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宋 梅尧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等邀饮于定力院》诗:“似过 黄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见脩竹中。”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春》曲:“近 黄公 酒壚,诵 坡仙 乐府,直喫到月转垂杨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钱虞山 题三老图诗,末句云:‘ 秦淮 烟月经游处,华表归来白鹤知。’不胜 黄公 酒壚之叹。”
《國語辭典》:黄垆(黃壚)  拼音:huáng lú
1.地下。《淮南子。览冥》:「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
2.王戎于黄公酒垆前伤怀嵇康、阮籍。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后比喻伤怀往事。
《國語辭典》:晦迹(晦跡)  拼音:huì jī
隐藏行踪,不与人交往。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分類:隐居匿迹
《漢語大詞典》:鸟迹(鳥跡)
亦作“ 鸟跡 ”。
(1).鸟的爪印。《孟子·滕文公上》:“兽蹄鸟跡之道交於中国。” 宋 司马光 《夏日西斋书事》诗:“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古圣观天地之文,兽迮鸟迹而作书契。”
(2).鸟飞空中,了无痕迹。比喻物无实体。 晋 僧肇 宝藏论·广昭空有品:“实彼非此,实此非彼,鸟跡空文,奇特以现。”
(3).指鸟篆。 汉 蔡邕 《隶势》:“鸟跡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此简易。”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挫万物而人文成,草八行而鸟迹落。”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九:“笑杀 钟 王 空妙笔,而今鸟跡是同文。”参见“ 鸟篆 ”。
《國語辭典》:鸟篆(鳥篆)  拼音:niǎo zhuàn
1.似鸟形的古篆字。参见「鸟虫书」条。《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
2.形似篆文的鸟迹。宋。陆游 新凉书事诗:「卧看鸟篆印苍苔,窗户凉生亦乐哉。」
《漢語大詞典》:蹄涔
亦作“蹏涔”。 语本《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 高诱 注:“涔,雨水也,满牛蹏迹中,言其小也。”后以“蹄涔”指容量、体积等微小。 晋 郭璞 《注〈山海经〉叙》:“蹏涔之游,无以知絳虯之腾。” 唐 蒋贻恭 《咏虾蟆》:“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清 焦袁熹 《经生歌》:“蹄涔之水,不生沦涟;覆簣之山,那有云烟?” 清 曾国藩 《书〈归震川文集〉后》:“浮芥舟於蹏涔之水,不復忆天下有四海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