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和鼎
(1).谓调味。古以盐、梅调味,因以“和鼎”指盐、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芳越薰椒,味超和鼎。” 石声汉 注:“盐、梅。”
(2).比喻辅佐君主的宰臣。魏书·任城王澄传:“臣诚才非臺弼,智闕和鼎。” 唐 张九龄 《敕赐宁王池宴》诗:“徒参和鼎地,终谢巨川舟。”参见“ 和羹 ”。
《國語辭典》:和羹  拼音:hé gēng
1.五味调和的羹汤。《书经。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
2.比喻良相贤臣辅佐国君处理朝政。《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郤正》:「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亦借指宰相之位。唐。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國語辭典》:贰令(貳令)  拼音:èr lìng
录为副本的命令。《周礼。天官。职内》:「凡受财者,受其贰令而书之。」
《漢語大詞典》:翼宣
辅佐宣扬。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臣以愚蔽,误忝近署,不能翼宣仁泽以威灵祇。” 唐 陆贽 《李晟司徒兼中书令制诰》:“熙庶绩而翼宣九歌,扰兆人而敬敷五教。”
分類:辅佐宣扬
《漢語大詞典》:辅翊(輔翊)
辅佐,辅助。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诸 袁 事 汉 ,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辅翊之急。”新唐书·元稹传:“ 贞观 时,尚有 房 、 杜 、 王 、 魏 辅翊之智,日有献可替否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图文襄公用兵:“辅翊 世祖 、 圣祖 二朝,功业卓然。”
分類:辅佐辅助
《國語辭典》:扶翼  拼音:fú yì
辅助、护持。《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近臣建筑,左右扶翼,内外同心,稽合神明。」
《漢語大詞典》:运干(運幹)
古官名。运使的辅佐之员。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荐审察,授 淮 南运干。”
《國語辭典》:股掌  拼音:gǔ zhǎng
1.比喻极易操纵。《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
2.辅佐的大臣。《战国策。魏策二》:「王曰:『需寡人之股掌之臣也。』」
《国语辞典》:佐政  拼音:zuǒ zhèng
辅佐政事的地方官吏。唐。柳宗元《梓人传》:「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
《漢語大詞典》:匡赞(匡贊)
亦作“ 匡賛 ”。匡正辅佐。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南齐书·王晏传》:“ 隆昌 以来,运集艰难,匡賛之功,颇有心力。”旧唐书·儒学传上·刘纳言:“ 刘纳言 收其餘艺,参侍经史,自府入宫,久淹岁月,朝游夕处,竟无匡赞。”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议蠲逋赋,厘定鹺政,多所匡赞。”
分類:匡正辅佐
《漢語大詞典》:佐贰(佐貳)
辅佐主司的官员。 明 清 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州同、县丞等,统称佐贰。其品级略低于主管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和合是请,佐贰是膺。” 明 宋濂 《方愚庵墓版文》:“佐贰始虽倨慢,先生委诚待之,卒自愧服。”《文明小史》第二九回:“次日到衙门里去看看,只见一般佐贰太爷扬扬得意,有的坐轿,有的步行踱了进去。”
《漢語大詞典》:家丞
官名。 汉 代太子家令的辅佐官。诸侯国亦设此职。主管家事。历代相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詔书独藏 魏其 家,家丞封。”后汉书·朱晖传:“ 永平 初, 显宗 舅 新阳侯 阴就 慕 暉 贤,自往候之, 暉 避不见。復遣家丞致礼, 暉 遂闭门不受。”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胄子除华紱,家丞具急装。敕须离禁闥,手为换衣裳。”
《漢語大詞典》:毗赞(毗贊)
亦作“毘赞”。 辅佐;襄助。西京杂记卷四:“其有德任毗赞、佐理阴阳者,处 钦贤 之馆。”晋书·列女传·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 玄盛 之创业也,謨谋经略多所毗赞,故 西州 谚曰:‘ 李尹 王 敦煌 。’” 宋 司马光 《辞左仆射第一札子》:“臣之少壮,犹不如人,今年齿衰老,目视近昏……岂可首居相位,毗赞万机。” 明 宋濂 《给事中安统除兵部尚书诰》:“非有奋厉之才,练达之知,不足以奉扬威武,毘赞机密者矣。”
分類:辅佐襄助
《漢語大詞典》:修辅(修輔)
忠于职守以辅佐其君。书·胤征:“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 孔 传:“修职辅君,君臣俱明。”
《國語辭典》:县佐(縣佐)  拼音:xiàn zuǒ
称县知事的佐治官。如旧日的县丞、主簿等皆是。
《漢語大詞典》:赞谋(贊謀)
辅佐谋划。《晋书·虞预传》:“上天眷顾,人神赞谋,虽云中兴,其实受命。”
分類:辅佐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