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96,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误伤
尾巴
美身
虚弱
寒慄
体温
寒噤
乌贼
蔽形
凭倚
黄瘦
中停
寒战
宁体
露索
《國語辭典》:误伤(誤傷)  拼音:wù shāng
无意间失手伤害他人。《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那法司检拟郭威弹雀,误中顾驴儿额上,系是误伤杀人,情理可恕。」《红楼梦》第八五回:「大哥人命是误伤,不是故杀。」
《國語辭典》:尾巴  拼音:wěi bā
1.动物或物体末梢突出的部分。如:「飞机尾巴」、「狗尾巴」。
2.比喻尾随附和的人。如:「一个政党要有独立的政纲,不能做人的尾巴。」
3.事情未了结的部分。如:「留个小尾巴,迟迟未了结。」
《国语辞典》:美身  拼音:měi shēn
指采取美化身体各个部位的措施。
《國語辭典》:虚弱(虛弱)  拼音:xū ruò
1.身体亏损衰弱。《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总是你身子生的虚弱,经不得劳碌,著不得气恼。」
2.国势兵力薄弱。《三国演义》第八回:「今孙坚已丧,其子皆幼。乘此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江东一鼓可得。」
《國語辭典》:寒慄  拼音:hán lì
因寒冷或害怕而发抖。《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试一俯瞰,神魂飞荡,毛发森竖,满身生起寒慄来。」
《漢語大詞典》:寒栗
见“ 寒慄 ”。
分類:寒栗
《國語辭典》:体温(體溫)  拼音:tǐ wēn
1.身体的温度。人类正常的体温维持在摄氏三十六度至三十七度。
2.身体温暖。三国魏。嵇康〈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仲都冬裸而体温,夏裘而身凉。」
《國語辭典》:寒噤  拼音:hán jìn
因突然受寒或受惊而导致身体颤抖。《西游记》第三三回:「那三藏就在马上打一个寒噤;又一指,又打个寒噤。」《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早已打了两个寒噤,半句话都说不出。」也作「冷禁」、「冷颤」、「冷战」。
《國語辭典》:乌贼(烏賊)  拼音:wū zéi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类。外形可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有大眼一对,并有十腕列生于口的边缘,上有吸盘,其中两条捕食用的触腕特别长。身体椭圆形而扁平,背上有浓淡不均的黑斑,体内有石灰质内壳,及墨囊各一,能喷出墨汁禦敌。可藉背端的三角鳍或位于头部的漏斗状水管所产生的喷力,急速移动。喜食贝类、甲壳类和鱼类。
《漢語大詞典》:蔽形
(1).遮掩身体。 汉 班固 《白虎通·衣裳》:“圣人所以制衣何?以为絺紘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公车徵士汝南袁夏甫》:“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 宛渠国 ﹞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
(2).隐匿形迹。指隐身术。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润州处士:“女至兄前,兄不之见也,乃弃刀於水中,復往,兄乃见之……復令取刀持之,则不能蔽形矣。”
《國語辭典》:凭倚(憑倚)  拼音:píng yǐ
依靠。《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笙歌进酒,凭倚白玉栏杆。」
《國語辭典》:黄瘦(黃瘦)  拼音:huáng shòu
形容面黄肌瘦。《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头戴方巾,身穿白纱直裰,脚下凉鞋,黄瘦面庞,清清疏疏,三绺白须。」
《漢語大詞典》:中停
(1).中途停止。 晋 郭璞 《南郊赋》:“ 祝融 穆清以肃侍兮, 阳侯 澹以中停。” 唐 武少仪 《相马赋》:“日车为之不转,风驭为之中停。”
(2).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上、中、下三停。面部自山根至準头为中停;身体以腰为中停。参见“ 三停 ”。
《國語辭典》:三停  拼音:sān tíng
1.三部分。(1)术数用语。相术家以人体的头为上停,腰为中停,足为下停;又面部则以天中至印堂为上停,山根至准头为中停,人中至地阁为下停。《金瓶梅》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2)字的结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的,称为「三停」。
2.三成。《董西厢》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國語辭典》:寒战(寒戰)  拼音:hán zhàn
因寒冷而战慄。明。陆灼《艾子后语。冻儿谲谏》:「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其中独有一个半老的,面如土色,一身寒战。」也作「寒颤」。
《漢語大詞典》:宁体(寧體)
使身体安适。《文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寧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吕延济 注:“寧,安。便,利也。言能开耳目之明,安利人之身体者,乃大王之雄风。”
分類:身体安适
《漢語大詞典》:露索
(1).露出身体被人搜查。汉书·萧望之传:“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 颜师古 注:“索,搜也。露形体而搜也。”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玢:“ 玢 亦颇疑诸弟图己,敕宦官守宫门,入者皆露索。”
(2).井绳。 唐 李商隐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翫月因戏赠》诗:“露索 秦 宫井,风絃 汉 殿筝。” 朱鹤龄 笺注:“古乐府:‘桃生露井上。’” 姚培谦 笺注:“身居西掖,地位清高,碧瓦金茎,攀躋无路。念露索犹供井栏之角,风絃犹和殿角之筝,乃 扬雄 词赋,独不能邀故人一荐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