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绝尘(絕塵)  拼音:jué chén
1.没有灰尘。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六出:「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果然是冰清玉润。」
2.超脱尘世。《文选。范晔。逸民传论》:「盖录其绝尘不及,同夫作者,列之此篇。」《晋书。卷八八。孝友传。庾衮传》:「庾贤绝尘避地,超然远迹,固穷安陋。」
3.形容奔走迅速。《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4.断绝交通。《宋书。卷一○○。自序》:「间者獯猃扈横,掠剥边鄙,邮贩绝尘,坰介靡达。」
《國語辭典》:孤踪(孤蹤)  拼音:gū zōng
孤单寂寞。《儒林外史》第二○回:「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茶送在他房里,陪著说话到一二更天。」
《漢語大詞典》:无踪(無蹤)
亦作“ 无踪 ”。 没有踪迹或踪影。 唐 张乔 《送僧雅觉归东海》诗:“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体》诗:“雁字初成春有信,烟鬟空好雨无踪。”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寅 ﹞被恶宦谋财害命……尸首无踪,滔天大变,万古奇冤。”
《國語辭典》:影响(影響)  拼音:yǐng xiǎng
1.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即一方发生一种动作而引起他方发生变化或行动的作用。《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吴衙内身虽坐于席间,心却挂在舱后。不住偷眼瞧。见屏门紧闭,毫无影响。」《文明小史》第五五回:「一连两三个电报,毫无影响,这才慌了。」
2.踪迹、消息。《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一连乱了三日,没些影响,县尉没做道理处。」《红楼梦》第六二回:「只当他外头自便就来,谁知越等越没了影响,使人各处去找,那里找得著。」
3.根据、道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看官,你道小子说到此际,随你愚人也该醒悟这件事没影响,做不得的。」
4.空虚不实的事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胡阿虎身为家奴,拿著影响之事,背恩卖主,情实可恨!合当重刑责罚。」
5.隐约的印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昨日到郁家之事,犹如梦里,多不十分记得。只依稀影响,认做已约定杨二郎日子过了。」
《漢語大詞典》:仙踪(仙蹤)
(1).仙人的踪迹。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名山不远,访仙踨烟霞宿缘。” 清 胡会恩 《珠江杂咏》诗:“ 穗石 仙踪古, 花田 粉泽妍。”
(2).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应召赴京者的行踪。 唐 刘禹锡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诗:“雷雨江山起卧龙, 武陵 樵客躡仙踪。十年 楚 水枫林下,今夜初闻 长乐 鐘。”
《國語辭典》:游踪(遊蹤)  拼音:yóu zōng
出游的行踪。如:「海天游踪」、「游踪万里」。
《國語辭典》:行踪(行蹤)  拼音:xíng zōng
行动的踪迹。如:「行踪可疑」。唐。曹唐 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诗:「树影悠悠花悄悄,若闻箫管是行踪。」《西游记》第五回:「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来云去,行踪不定。」
《國語辭典》:萍踪(萍蹤)  拼音:píng zōng
浮萍的踪迹。因其四处漂流,故常比喻行踪不定。宋。陆游 答交代杨通判启:「瓜戍及期,幸仁贤之为代,萍踪无定,怅候问之未遑,敢谓劳谦。」元。萨都剌〈秋日病起池上〉诗:「飘风辞萍踪,落叶散鱼影。」
《國語辭典》:飘忽(飄忽)  拼音:piāo hū
1.来往不定。如:「这批盗贼的行踪飘忽,出没无定。」东周战国。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
2.迅捷、一瞥即逝。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宋。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词:「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國語辭典》:践履(踐履)  拼音:jiàn lǚ
1.践踏。《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礼记。曲礼上》:「毋践履、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2.前往、经历。《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遵与隗王歃盟为汉,自经历虎口,践履死地,已数十矣。」
3.实行预定的事。如:「践履条约」、「践履诺言」。
《漢語大詞典》:俗尘(俗塵)
(1).人间。 唐太宗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对此留餘想,超然离俗尘。”
(2).世俗人的踪迹。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餘玄度得相寻。” 宋 司马光 《邵兴宗南园草盛不翦仆过而爱之为诗以赠》:“车马不甚繁,门前无俗尘。”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 元功 诗云……市朝甚邇俗尘远,土产虽少人烟繁。”
(3).比喻世俗的偏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集·答〈戏〉周刊编者信》:“这回编者的对于主角 阿Q 所说的绍兴话,取了这样随手胡调的态度,我看他的眼睛也是为俗尘所蔽的。”
《漢語大詞典》:往迹(往蹟)
亦作“ 往蹟 ”。
(1).人或车马行进所留下的踪迹。 晋 陶潜 《桃花源诗》:“往迹浸復湮,来径遂芜废。”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十五:“壮岁客四方,蹙蹙少安宅。迨老犹未已,车马多往蹟。”
(2).前人或过去的事迹。 唐 孟郊 《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诗:“ 仲宣 荆州 客,今余 竟陵 宾。往蹟虽不同,託意皆有因。” 甘簃 《辛亥和议之秘史》:“辛亥南北和议之往蹟,人人知之,亦人人能言之。”
《漢語大詞典》:人踪(人蹤)
人的踪迹。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千山鸟飞絶,万逕人踪灭。” 唐 崔琪 《击柝赋》:“严城暮兮絶人踪,君门深兮开九重。”
分類:踪迹
《國語辭典》:绝迹(絕跡)  拼音:jué jī
1.断绝踪迹,不与人交往。《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杜门绝迹,不面伪庭。」
2.卓越的事迹。《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未有殊尤绝迹可考于今者也。」
3.僻远无人迹的地方。《文选。班彪。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漢語大詞典》:浮踪(浮蹤)
亦作“ 浮踪 ”。
(1).踪迹不定;不定的踪迹。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醳负》:“郎君此去,云水浮踪。”《再生缘》第九回:“ 长华小姐 心方定,权把浮踪寄緑林。”
(2).犹漫游。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邻寓有 陈生 某,家本 越 中,浮踪 白下 。” 陈去病 《自浙入湘献以是诗》:“脱帽一为礼,浮踪江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