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87,分10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五百里内贤人聚(又作:聚贤人 贤人聚)
思贤梦
两贤岂相厄
董贤
董贤女弟
逢贤把赠
妻贤胜敬通
扶阳
名贤启事
汉相韦贤
花封贤令尹
崧岳生贤
七贤(又作:晋贤醉 ...)
进贤
孟光贤
典故
五百里内贤人聚
 
占星聚德
 
天上德星聚
  
德星会
  
聚德星
  
聚星人
 
聚贤人
 
荀家聚星
 
荀星
 
贤人聚

相关人物
陈寔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7~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箸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箸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星〉~2~
《异苑》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
《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四〈人事部二十五·幼智上〉~903~2~
《汉杂事》曰:「陈寔字仲弓,汉末太史家瞻星有德星见,当有英才贤德同游者书下诸郡县问。颍川郡上事:其日有陈太丘父子四人俱共会社,小儿季方御,大儿元方从,抱孙子长文,此是也。」

例句

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

以吾一日长,念尔聚星稀。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

德星常有会,相望在文昌。 孙逖 和韦兄春日南亭宴兄弟

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 方干 题故人废宅二首

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

游人莫觅杯盘分,此地才应聚德星。 薛能 戏舸

五百里内贤人聚,愿陪阊阖侍天文。 阎朝隐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踏雪偶因寻戴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占星非聚德,梦月讵悬名。 骆宾王 在江南赋宋五之问

典故
梦中良弼
 
帝梦思
 
思贤梦
 
盐梅梦


《尚书》卷十〈商书·说命上〉~39~
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旧题汉·孔安国传:「盘庚弟小乙子名武丁,德高可尊,故号高宗。梦得贤相,其名曰说。」
典故
丁公遽戮
 
两贤岂相厄

相关人物
丁公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一○○《季布列传》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例句

丁公遽戮,雍齿先侯。 李瀚 蒙求

典故
董贤

相关人物
刘欣(汉哀帝)
 
董贤


《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董贤传》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也。父恭,为御史,任贤为太子舍人。哀帝立,贤随太子官为郎。二岁馀,贤传漏在殿下,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其仪貌,识而问之,曰:「是舍人董贤邪?」因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繇是始幸。问及其父为云中侯,即日徵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贤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钜万,贵震朝廷。常与上卧起。……以贤代明为大司马卫将军,册曰:「朕承天序,惟稽古建尔于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统辟元戎,折冲绥远,匡正庶事,允执其中。天下之众,受制于朕,以将为命,以兵为威,可不慎与!」是时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百官因贤奏事。以父恭不宜在卿位,徙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弟宽信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属皆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丁、傅之右矣。 ……即日贤与妻皆自杀,家惶恐夜葬。莽疑其诈死,有司奏请发贤棺,至狱诊视。

例句

向使逢着汉帝怜,董贤气咽不能语。 岑参 醉后戏与赵歌儿

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 韩愈 永贞行

典故
董贤女弟

相关人物
刘欣(汉哀帝)
 
董贤


《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董贤传》
贤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钜万,贵震朝廷。……又召贤女弟以为昭仪,位次皇后,更名其舍为椒风,以配椒房云。昭仪及贤与妻旦夕上下,并侍左右。赏赐昭仪及贤妻亦各千万数。

例句

董贤女弟在椒风,窈窕繁华贵后宫。 崔国辅 白纻辞二首之二

典故
挂剑坟前
 

《新序·节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典故
妻贤胜敬通
 
戚戚如冯衍
 
穷冯衍
 
冯衍不遇

相关人物
冯衍


《后汉书》卷二十八下〈冯衍列传下·冯衍〉~002~
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老竟逐之,遂埳壈于时。然有大志,不戚戚于贱贫。居常慷慨叹曰:「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三公之贵,千金之富,不得其愿,不概于怀。贫而不衰,贱而不恨,年虽疲曳,犹庶几名贤之风。修道德于幽冥之路,以终身名,为后世法。」居贫年老,卒于家。
典故
扶阳

相关人物
韦贤

参考典故
韦贤相汉


《汉书》卷七十三《韦贤传》
「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

例句

记事还同楚倚相,传经远自汉扶阳。 权德舆 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宾筵徵稷嗣,家法自扶阳。 权德舆 韦宾客宅与诸博士宴集

典故
公才山吏部
 
名贤启事
  
山涛鉴

相关人物
山涛


《晋书》卷四十三〈山涛列传〉~225~
涛再居选职十有馀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总集〉~088~
《山公启事》三卷

简释

山公启事:喻知人能鉴,荐才举贤。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例句

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张九龄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张九龄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

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李商隐 赠宇文中丞

典故
汉相韦贤

相关人物
韦贤


《汉书》卷七十三〈韦贤列传·韦贤〉~30~
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也。……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共尊立孝宣帝。帝初即位,贤以与谋议,安宗庙,赐爵关内侯,食邑。徙为长信少府。以先帝师,甚见尊重。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时贤七十馀,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弟一区。丞相致仕自贤始。年八十二薨,谥曰节侯。
典故
栽花潘令
 
栽花潘岳
 
桃李一城春色
 
桃李河阳
   
河阳令
 
河阳满县花
 
满城花
 
满县花
 
潘令在河阳
 
潘令河阳
 
潘令县中花
 
潘令花
  
潘岳县
 
潘县花
  
种桃李
 
种花满县
 
花封贤令尹
 
花情似河阳
 
花成县
 
花明潘子县
 
花映河阳
 
花满县
  
要花满县

相关人物
潘岳


《白氏六帖》卷二十一
潘岳为河阳令,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春赋〉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九〈枯树赋〉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悽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简释

河阳一县花:用作咏花之词,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唐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例句

花县到时铜墨贵,叶舟行处水云和。 刘三复 送黄明府晔赴岳州湘阴任

花县到时铜墨贵,叶舟行处水云和。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

到县馀花在,过门五柳闲。 刘长卿 送张栩扶侍之睦州

花县弹琴暇,樵风载酒时。 刘长卿 陪王明府泛舟

潘郎爱说是诗家,枉占河阳一县花。 司空图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

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 孙逖 丹阳行

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岑参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洛阳梨花落如霰,河阳桃叶生复齐。 崔国辅 白纻词二首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

河阳富奇藻,彭泽纵名杯。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平阳花坞,河阳花县。 李贺 春昼

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李贺 贾公闾贵婿曲

南川粳稻花侵县,西岭云霞色满堂。 李颀 寄綦毋三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杜甫 花底

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杜甫 萧八明府堤外觅桃栽

令尹关中仙史会,河阳县里玉人闲。 武元衡 酬陆三与邹十八侍御

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 王维 送严秀才还蜀

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 卢僎 十月梅花书赠

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 卢纶 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

潘县花添发,梅家鹤暂来。 卢纶 送黎燧尉阳翟

苹鹿未能移海曲,县花寻已落河阳。 罗隐 箧中得故王郎中书

栾公社在怜乡树,潘令花繁贺版舆。 罗隐 送丁明府赴紫溪任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郎士元 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

河阳传丽藻,清韵入歌谣。 钱起 和蜀县段明府秋城望归期

不独丰祥先有应,更宜花县对潘郎。 雍陶 永乐殷尧藩明府县池嘉莲咏

江上柳营回鼓角,河阳花府望神仙。 鲍溶 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宽话别

典故
天生山甫
 
山甫秀钟崧岳
 
岳渎储精
 
崧岳生贤
 
崧岳降神
 
崧生甫
 
崧神
 
嵩岳周王佐
  
嵩降申
 
生甫
  
申降高崧
 
神崧
 
神嵩降甫
 
维岳降神
 
维神隆岳
 
诗咏嵩生
 
降神崧岳

相关人物
仲山甫
 
申伯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烝民〉~674~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汉·毛亨传:「仲山甫,樊侯也。」汉·郑玄笺:「监,视。假,至也。天视周王之政教其光明乃至于下谓及众民也,天安爱此天子宣王,故生樊侯仲山甫,使佐之。」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崧高〉~669~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汉·毛亨传:「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尧之时姜氏为四伯,掌四岳之祀,述诸侯之职于周则有甫有申有齐有许也。骏,大,极,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唐·孔颖达疏:「维此至天之大岳,降其神灵和气,以福祐伯夷之后,生此甫国之侯及申国之伯。以伯夷常掌其神祀,故祐助其后,使其国则历代常存,子孙则多有贤智。维此申伯及此甫侯维为周之卿士桢干之臣。」
典故
七人班
 
七子风
  
中散地
 
咸籍
 
山阳宴
  
山阳旧侣
 
晋时竹
 
晋贤醉
 
林下客
 
林中酒
 
林间饮酒
   
竹林人
 
竹林伴侣
 
竹林胜侣
 
竹林嵇阮
 
竹林晋阮
 
竹林会
 
竹林期
 
竹林欢
  
竹林浇
 
竹林狂
 
竹林社友
  
结社竹林诗老
 
阮嵇
 
阮嵇辈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向秀
 
子咸
 
山涛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5~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7~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简释

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例句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储光羲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储光羲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刘长卿 赠西邻卢少府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李商隐 垂柳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李峤 饯骆四二首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佐出襄阳房。侍御史炜之子。官大理正。)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林宽 送惠补阙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杨巨源 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权德舆 八音诗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权德舆 腊日龙沙会绝句

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权德舆 送三十叔赴任晋陵(心字德舆旧居在丹阳。去晋陵百里)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权德舆 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王维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卢僎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寄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卢纶 送从侄滁州觐省

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綦毋潜 送郑务拜伯父

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閒卧

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郎士元 送张南史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灵一 林公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韦应物 陪王郎中寻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后汉书·舆服志下》
「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

例句

去年簪进贤,赞导法宫前。 权德舆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

典故
事伯鸾
 
伯通隐
  
伯鸾去国
 
伯鸾寄食
 
伯鸾志
 
伯鸾携德耀
 
伯鸾舂
 
南适梁叟
  
孟光意
 
孟光案
 
孟光眉
 
孟光举案
 
孟光贤
 
庑下舂
 
操舂举案
 
杵臼得梁鸿
     
梁鸿隐
    
避地梁鸿
  
鸿舂
 
齐眉食

相关人物
孟光
 
梁鸿

参考典故
齐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梁鸿〉~2765~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荅。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传〉
梁鸿乡里孟氏女,容貌丑而有节操,多求之,不肯。父母问其所欲,曰:「得贤女如梁鸿者。」鸿闻之,乃求之。梁鸿妻椎髻,著布衣,操作具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梁鸿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异之,曰:「彼佣赁能使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简释

鸿舂:指生活清贫。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鸿舂乖汉爵,祯病卧漳滨。”


例句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储光羲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元淑命不达,伯鸾吟可叹。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元稹 望驿台

张翰鲈鱼因醉忆,孟光书信近春稀。 刘兼 偶闻官吏举请辄有一篇寄从弟舍人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刘兼 江楼望乡寄内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 刘长卿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孟浩然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试逐伯鸾去,还作灵均行。 孟郊 下第东南行

郢曲怜公子,吴州忆伯鸾。 张南史 送朱大游塞

伯鸾甘寄食,元淑苦无钱。 张籍 赠殷山人

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 徐夤 人事

绿鬓先生自出林,孟光同乐野云深。 徐夤 绿鬓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居与古人齐。 李白 口号赠徵君鸿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不堪风雨夜,转枕忆鸿妻。 权德舆 中书夜直寄赠

不厌梁鸿贫,常讥伯宗直。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 段成式 嘲元中丞

寂寞梁鸿病,谁人代夜舂。 温庭筠 雪二首之二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王绩 山中叙志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白居易 冬至夜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白居易 赠内

唯我到来居上馆,不知何道胜梁鸿。 皮日休 皋桥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

伯鸾常去国,安道惜离群。 萧颖士 越江秋曙

鸿舂乖汉爵,桢病卧漳滨。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他日诏书下,梁鸿安可追。 钱起 送张五员外东归楚州

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陆龟蒙 和袭美咏皋桥

梁鸿夫妇欲双飞,细雨轻寒拂雉衣。 陆龟蒙 闻袭美有亲迎之期因以寄贺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顾况 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骆宾王 夕次旧吴

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骆宾王 畴昔篇

《漢語大詞典》:德星
(1).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史记·孝武本纪:“望气 王朔 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 汉 家封禪,天其报德星云。’” 司马贞 索隐:“今按:此纪唯言德星,则德星,岁星也。岁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於有道之国。”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四:“ 陈仲弓 从诸子姪造 荀季和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北史·韦敻传:“ 弘正 乃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詎肯来?’”
(2).喻指贤士。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全 蜀 多名士, 严 家聚德星。” 明 许时泉 《兰亭会》:“归去奈何春,且开顰,纵没金人,也有德星分,莫使 秦 人独擅名。”
《漢語大詞典》:星聚
(1).谓行星聚于某宿。史记·高祖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龙变星聚,蛇分径空。”按,此指 汉 高祖 入 关 ,五星聚东井。
(2).犹会聚。 徐开垒 《竞赛》:“﹝我﹞又回到这个朋友星聚的地方。”
《國語辭典》:聚星  拼音:jù xīng
两颗以上恒星聚集而成的系统。
《漢語大詞典》:逢贤把赠(逢賢把贈)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带寳剑以过 徐君 。 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於 晋 ,故反则 徐君 死於 楚 ,於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 吴国 之寳,非所以赠也。’ 延陵季子 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 徐君 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於是 季子 以剑带 徐君 墓树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坵墓。’”后以“逢贤把赠”为咏剑之典。 元 施惠《一枝花·咏剑》套曲:“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即除。”
《國語辭典》:山公启事(山公啟事)  拼音:shān gōng qǐ shì
晋代山涛任吏部尚书,擅于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亲自选题数人,写成奏章,密启皇帝选录,然后公奏,故举无失才,时称为「山公启事」。见《晋书。卷四三。山涛传》。后用以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唐。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诗:「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唐。李商隐 赠宇文中丞诗:「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國語辭典》:河阳(河陽)  拼音:hé yáng
1.阳,山之南、水之北。河阳泛指河水之北。《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二》:「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2.地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孟县西。《文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3.晋朝潘岳曾任河阳县令,故后多以河阳指称潘岳。唐。王维〈为人祭李舍人文〉:「名高江夏之童,貌夺河阳之美。」
《國語辭典》:河阳一县花(河陽一縣花)  拼音:hé yáng yī xiàn huā
晋朝潘岳曾任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县令,于县城内遍植桃李花,传为美谈。宋。叶庭圭《海录碎事。卷一二。臣职部下。县令门》:「河阳一县花:潘岳为河阳令,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后借写花美。北周。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漢語大詞典》:潘安县(潘安縣)
古代 河阳县 的别称。 晋 潘岳 (字 安仁 )曾为 河阳 令,故称。 唐 杜甫 《花底》诗:“恐是 潘安县 ,堪留 卫玠 车。” 仇兆鳌 注:“ 晋 潘安仁 为 河阳 令,县皆树花。”参见“ 潘令 ”、“ 潘安 ”。
分類:潘岳安仁
《漢語大詞典》:潘花
据 晋 潘岳 《闲居赋》载, 潘岳 曾为 河阳令 ,于县中满种桃李,后因以“潘花”为典,形容花美,或称赞官吏勤于政事,善于治理。 宋 梅尧臣 《县署丛竹》诗:“ 陶 柳应慙弱, 潘 花只竞红。”亦作“ 潘岳花 ”。 清 孙枝蔚 《赠钱塘县丞季孚公》诗:“颇胜 长江 簿,即看 潘岳 花。”
《漢語大詞典》:花县(花縣)
晋 潘岳 为 河阳 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见白孔六帖卷七七。后遂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 唐 李贺 《春昼》诗:“ 平阳 花坞, 河阳 花县。”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入幕》:“连营刁斗月如霜……花县接壶浆,蹔得与故人欢畅。” 清 吴伟业 《赠昆令王莘云尊人杏翁》诗:“快马柳城常命酒,软舆花县暂闻琴。”参见“ 河阳一县花 ”。
《國語辭典》:河阳一县花(河陽一縣花)  拼音:hé yáng yī xiàn huā
晋朝潘岳曾任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县令,于县城内遍植桃李花,传为美谈。宋。叶庭圭《海录碎事。卷一二。臣职部下。县令门》:「河阳一县花:潘岳为河阳令,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后借写花美。北周。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漢語大詞典》:嵩生
旧时祝寿的颂词。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惟岳,峻极於天。惟岳降神,生 甫 及 申 。”崧,同“ 嵩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戒浮文巧言谕》:“至祝寿浮词,如‘鹤算’、‘龟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样,尤属不伦,且涉妄诞。”
《漢語大詞典》:生申
申伯 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崧降神,生 甫 及 申 。” 宋 张元干 《望海潮·为富枢生朝寿》词:“雪度崧高,影横 伊水 庆生申。” 清 陈维嵩 《沁园春·郝元公先生生日观剧词以纪事》词:“昨到 梁溪 ,重披絳帐,恰遇生申燕喜觴。”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漢語大詞典》:山阳会(山陽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会 山阳 。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儻忆 山阳 会,悲歌在一听。”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借问 山阳 会,如今有几人。”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见“ 竹林七贤 ”。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见“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贤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贤(竹林賢)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进贤(進賢)  拼音:jìn xián
进用贤能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国君进贤,如不得已。」
《國語辭典》:进贤冠(進賢冠)  拼音:jìn xián guān
古时儒者所戴的黑布冠。见《续汉书志。第二九。舆服志上》。
《漢語大詞典》:进贤星(進賢星)
星名。旧云进贤星现,主卿相进贤任能。南齐书·天文志下:“十月丙戌,太白行在进贤星西南四寸,为犯。” 唐 独孤及 《送张徵君寅游江南序》:“初, 贞元 二年,进贤星明,於是夫子与 广陵 马曾 ,俱以元纁辟焉。”
《漢語大詞典》:伯鸾(伯鸞)
(1). 汉 梁鸿 的字。 鸿 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 伯鸾 ”借指隐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东南行》诗:“试逐 伯鸞 去,还作 灵均 行。”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非无 伯鸞 志,独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注:“‘非无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与妻共隐之意。”
(2).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唐 刘长卿 《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 伯鸞 。” 明许自昌《水浒记·联姻》:“念伊少年,影形弔处,相依有 伯鸞 。”
《國語辭典》:孟光  拼音:mèng guā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德曜,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东汉贤女,梁鸿的妻子。貌丑而黑,举案齐眉以事夫,夫妇因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贤妻。
《漢語大詞典》:梁叟
吕氏春秋·疑似载, 梁 北 黎丘 有奇鬼,善效人之子姪昆弟状。一人之市醉归,鬼效其子,扶而道苦之。归家酒醒,责其子不敬,子泣辩,乃悟为奇鬼所为。明旦又之市而醉,其真子恐父不能返,往迎之,其人望见,误奇鬼又来,拔剑刺死其子。后以“梁叟”为不察疑似之迹而铸成大错的典型人物。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登高北望嗤 梁 叟,凭軾西征想 潘 掾。”
《國語辭典》:梁孟  拼音:liáng mèng
原指东汉梁鸿与孟光夫妻二人守贫高义,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梁鸿》。今用为称美人夫妇之词。如:「他们夫妇二人感情之笃,梁孟无以过之。」唐。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文:「纻衣缟带,雅贶或比于侨、吴;荆钗布裙,高义每符于梁孟。」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漢語大詞典》:梁氏夫妻
指恩爱夫妻。 唐 刘禹锡 《赴苏州酬别乐天》诗:“‘二南’风化承遗爱,‘八咏’声名躡后尘。” 梁 氏夫妻为奇客, 陆 家兄弟是州民。参见“ 梁鸿案 ”。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國語辭典》:梁鸿(梁鴻)  拼音:liáng hóng
人名。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生卒年不详。东汉隐士。家贫,好学,耿介有节操。以世道混乱,不愿事权贵,与妻子孟光隐居霸陵山。后改姓运期,改名耀,字侯光,居齐、鲁间,为人佣工舂米,卒于吴。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國語辭典》:举案齐眉(舉案齊眉)  拼音:jǔ àn qí méi
东汉孟光送饭食给丈夫梁鸿时,总是将木盘高举,与眉平齐,夫妻互敬互爱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夫妻相敬如宾。《儒林外史》第一○回:「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也作「孟光举案」、「齐眉举案」。
《漢語大詞典》:赁庑(賃廡)
租借房屋。亦指租借的房屋。 清 沈秉钰 《〈香畹楼忆语〉跋》:“迁寿母以同居,桥边赁廡。”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之一:“一椽虽赁廡,岂曰非吾庐。”
分類:租借房屋
《漢語大詞典》:赁舂(賃舂)
受雇为人舂米。东观汉记·吴祐传:“ 公沙穆 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 祐 赁舂。” 宋 欧阳修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县民 王明 与其同母兄 李通 争产,累岁, 明 不能自理,至贫为人赁舂。”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九:“亦欲赁舂资德曜,扊扅初谱上鯤弦。”
《漢語大詞典》:鸿妻(鴻妻)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 梁鸿 之妻 孟光 ,有贤德, 鸿 食, 光 举案齐眉。后以“鸿妻”借指贤德之妻。文选·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既称 莱 妇,亦曰 鸿 妻。” 张铣 注:“ 老莱子 妇, 梁鸿 妻,并古之贤妇人也。言夫人復有善德,一与二妇人齐德也。” 唐 权德舆 《中书夜直寄赠》诗:“不堪风雨夜,转枕忆 鸿 妻。” 清 厉鹗 《声声慢·题符幼鲁风雪归舟图》词:“正 鸿 妻,相候柴门,待岁晚,酌椒花,全未是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