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9,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伍员忠谏
词典
台谏
谏官
谏议
谏垣
谏诤
谏草
谏臣
纳谏
司谏
从谏
谏书
谏省
谏院
直谏
典故
伍员忠谏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夫差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

例句

伍员结舌长嘘嚱,忠谏无因到君耳。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当年国门外,谁识伍员忠。 杜牧 吴宫词二首

《漢語大詞典》:台谏(臺諫)
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 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 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國語辭典》:谏官(諫官)  拼音:jiàn guān
职官名。专司谏诤之职的官吏。如御史、谏议大夫等。
《國語辭典》:谏议(諫議)  拼音:jiàn yì
直言规谏论议。如:「若君上有过,忠直之臣必犯颜谏议。」
《漢語大詞典》:谏垣(諫垣)
指谏官官署。 唐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琚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诗:“予壻信时英,諫垣金玉声。” 宋 欧阳修 《谢知制诰启》:“代言禁掖,已愧才难,兼职諫垣,犹当责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以余所闻, 嘉 道 之间, 苏廷魁 、 陈庆鏞 、 朱琦 为諫垣三直。”
《國語辭典》:谏诤(諫諍)  拼音:jiàn zhēng
直言规劝在上位的人。《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放传》:「然时因群臣谏诤,扶赞其义,并时密陈损益,不专导谀言。」
《國語辭典》:谏草(諫草)  拼音:jiàn cǎo
谏章的草稿。《宋史。卷三三七。范镇传》:「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以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
分類:谏书草稿
《國語辭典》:谏臣(諫臣)  拼音:jiàn chén
负责或勇于劝谏天子过失的臣子。如:「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
《國語辭典》:纳谏(納諫)  拼音:nà jiàn
接受规劝、谏言。《国语。晋语八》:「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北史。卷二三。于栗磾传》:「自古明王圣主,皆虚心纳谏,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漢語大詞典》:司谏(司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选拔人才。 唐 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 宋太宗 端拱 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 元 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漢語大詞典》:从谏(從諫)
听从谏言。书·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諫则圣。”汉书·梅福传:“昔 高祖 纳善若不及,从諫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 隋 王通 中说·礼乐:“虐哉 汉武 !未尝从諫也。”宋史·吕公著传:“ 太宗 之德,以能屈己从諫尔。”参见“ 从諫如流 ”。
分類:听从谏言
《國語辭典》:从谏如流(從諫如流)  拼音:cóng jiàn rú liú
形容人有雅量,能像水由高处顺流而下般接受别人的直言规劝。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出:「任人不二,委姚、宋于朝堂;从谏如流,列张、韩于省闼。」
《國語辭典》:谏书(諫書)  拼音:jiàn shū
臣子谏诤君上的奏书。《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传》:「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
《漢語大詞典》:谏省(諫省)
御史台的别称。 唐 刘禹锡 《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诗:“諫省新登二直臣,万方惊喜捧丝纶。” 宋 司马光 《英宗皇帝挽歌辞》之三:“諫省臣无状,龙鳞昔屡婴。” 清 方文 《四令君诗·梁宣城平叔》:“明年入諫省,奉使 闽 粤 行。”
分類:御史台
《國語辭典》:谏院(諫院)  拼音:jiàn yuàn
古代谏官的衙署。也称为「谏垣」。
《國語辭典》:直谏(直諫)  拼音:zhí jiàn
直言规谏。《史记。卷三九。晋世家》:「伯宗以好直谏得此祸,国人以是不附厉公。」《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将俨然作矜庄之色,深言直谏,上以拂人主之邪,下以损百姓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