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六家  拼音:liù jiā
1.学术的流别,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见《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2.史书的六种体裁,有《尚书》的记言体、《春秋》的记事体、《左传》的编年体、《国语》的国别体、《史记》的通史纪传体、《汉书》的断代纪传体。见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
《漢語大詞典》:大圭
佩玉,作丁字形,用途如笏,插在腰带间以记事备忘。周礼·春官·典瑞:“玉晋大圭,执镇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周礼·考工记·玉人:“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 郑玄 注:“王所搢大圭也,或谓之珽。” 孙诒让 正义引 戴震 云:“大圭,笏也。天子玉笏,其首六寸,谓之珽。”
《國語辭典》:考异(考異)  拼音:kǎo yì
版本学上指考订文字的疑异。如《韩文考异》。
《漢語大詞典》:日录
(1).史书记事的一种体例。记其事并记其时日。《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汉 何休 注:“於所闻之世……大夫卒,无罪者日録,有罪者不日,略之。”
(2).指史官按日的记录。宋史·周常传:“陛下於灾暾可畏之候,暂停进对,亦人情之常;若著为定令,则必记於日録,传之史笔。”
(3).犹日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山谷 晚年作日録,题曰《家乘》。” 阿英 《敌后日记·〈庙湾纪程〉序》:“余自五月三十一日,离 泰州 前来军部……诸凡海陆河川,风雨晦暝,艰辛苦难,无不饱经。故抵达军本部 亭子港 以后,遂将途中日録,汇为一册存之。”
《國語辭典》:小传(小傳)  拼音:xiǎo zhuàn
由私人撰写,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著作。如唐朝李商隐的〈李贺小传〉。
《國語辭典》:牙牌  拼音:yá pái
1.一种用象牙或骨、角等制成的玩具。共三十二张,作长方形,面雕二到十二个圆点,错综或叠排列。后世用为赌具,或用以占卜。也称为「骨牌」。
2.官吏出入官门时佩戴的象牙制识别牌。宋。欧阳修 早朝感事诗:「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明史。卷二六六。金铉传》:「知帝已崩,解牙牌拜授家人,即投金水河。」
《國語辭典》:掌记(掌記)  拼音:zhǎng jì
1.负责记载或管理笺奏。唐。贾岛〈送张校书季霞〉诗:「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
2.元时戏剧的手抄曲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子身。第五出》:「不妨,你带得掌记来,敷演一番。」
3.职官名。唐代尚宫局中设有掌记二人,正八品。负责宫内入出,录为抄目。
《國語辭典》:搢笏  拼音:jìn hù
把笏板插在腰带上。《新唐书。卷一二六。列传。张九龄》:「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漢語大詞典》:削青
古人制简记事,为防蠹和便于书写,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变青,谓之“削青”。后泛指书籍。 黄人 《〈清文汇〉序》:“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兹可恫焉。”参见“ 杀青 ”。
《國語辭典》:杀青(殺青)  拼音:shā qīng
1.古代制作竹简,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刮去青皮,始方便书写并防止虫蠹,此一制作程序,称为「杀青」。汉。刘向《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乾之。陈、楚间谓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也称为「汗简」、「汗青」。
2.泛指书籍定稿或著作完成。汉。刘向 战国策书录:「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
3.电影拍摄完竣或电视剧制作完成。
4.绿茶加工制作时,将摘下的嫩叶加温,防止茶叶中的酵素发酵的过程,称为「杀青」。
《國語辭典》:志书(志書)  拼音:zhì shū
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古迹、人物、风俗、物产等的书籍。如各省通志、府志、县志等。
《漢語大詞典》:记闻(記聞)
(1).记述所闻。史记·封禅书:“厥旷远者千有餘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闕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孔子家语·六本》:“记闻而言,无务多説。” 王肃 注:“但记所闻而言,言不出説中,故不可以务多説。” 清 陈仪 《康熙六十年颁历拟礼部请上尊号疏》:“於时书契未开,灵蹟丕显,千世而后,犹可记闻。”
(2).记事与见闻。 元 袁桷 《邓淳翁〈春秋集传〉序》:“夫因义例以明圣人之意,惧义与例不得而尽,广其记闻,不烛於理,则事益无以自附。”亦指记诵与见闻。 清 沈德潜 《蒋先生传》:“其於学有心得,不专恃记闻浩博也。”
《漢語大詞典》:画事(畫事)
(1).谋划事情。新唐书·齐映传:“ 映 微时, 张延赏 遇之善。及 映 相,而 延赏 为左僕射,数为 映 画事。”
(2).犹画可。《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受批降若覆请得旨及入状得画事,别以黄纸,亦书宣奉行讫,録送门下省为録黄。”
(3).谓画形以记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伎术医卜·画:“《易通卦验》曰: 伏牺 方 牙仓 精作,无书以画事。注云:作以为政而不书,但画其形。此画之起也。”
(4).绘画的技能。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祝培之画》:“ 浙 杭 祝王成 ,字 培之 ,年八十餘,画事入微。余得其一牙牌,长一寸五分,阔一寸,一面画 虬髯 下海……鬚眉毕具,上写曲一齣,笔画分明;一面画二十小儿,种种游戏悉备。”
《漢語大詞典》:青汗
即青简。借指史册。古代用竹简记事,制简须用火烤,去竹汗,取其易书,且可免虫蛀,因称“青汗”或“汗青”。 宋 王庭圭 《张持操携徐献之侍郎书见访》诗:“君家人物照青汗, 曲江 犹识胡雏乱。” 元 王逢 《奉寄赵伯器参政尹时中员外五十韵》:“青汗三千牘,丹心一寸诚。”参见“ 汗青 ”。
《國語辭典》:汗青  拼音:hàn qīng
1.一种古代制作竹简的程序。参见「杀青」条。
2.书册、史简。《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无日。」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國語辭典》:粉牌  拼音:fěn pái
供张贴告示用的白漆木牌。《水浒传》第三九回:「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
《漢語大詞典》:月表
(1).按月记事之表。史记·太史公自序:“ 秦 既暴虐, 楚 人发难, 项氏 遂乱, 汉 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閒,天下三嬗,事繁变众,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 汉 兴,大中大夫 陆贾 纪録时功,作《楚汉春秋》, 史迁 以 项羽 为本纪, 秦 楚 之际为月表,实本于 陆贾 也。”
(2).古代测量月影用的标竿。 明 杨慎 《升庵经说·礼记·月表》:“‘为朝夕必放於日月。’为朝夕者,盖立圭以测日景,立表以量月采,日圭之法,具於周礼,月表世罕知。汉书·李寻传:月者,众阴之表,消息见伏,百里为品,千里立表。 王僧虔 诗,所谓‘月表望青邱’是也。 吴下 田家,以正月八日夜,立一竿於平地,月初出有影,即量之,据其长短,移於水面,就桥柱画痕记之,梅雨水涨,必到所记之处,盖古之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