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法象  拼音:fǎ xiàng
天地间的一切现象。《易经。系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
《國語辭典》:文轨(文軌)  拼音:wén guǐ
1.书写的文字及车子的轨辙。若书同文,车同轨,则天下大一统。《隋书。卷三。炀帝纪》:「今天下交泰,文轨攸同。」
2.文章的轨范。《隋书。卷七六。文学传。杜正玄传》:「又著文章体式,大为后进所宝,时人号为文轨。」
《漢語大詞典》:良规(良規)
(1).有益的规谏。《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朕继嗣未立,以为君忧,钦纳至言,思闻良规。”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庸夫好悦耳之华誉,而恶利行之良规。” 唐 韩愈 《病鸱》诗:“勿讳泥坑辱,泥坑是良规。”
(2).好的规范、准则。《再生缘》第二十回:“愿君王,礼贤下士守良规。”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尤其妙者,农部有专官,农功有专学……何国有良规,则互相仿效,必底於成而后已。”
《國語辭典》:洁己(潔己)  拼音:jié jǐ
修正身心,使自己的行为端正、严谨。《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吾生无妄之世,值浇羿之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安得独洁己而危所生哉?」
《漢語大詞典》:人经(人經)
(1).谓做人行事的规范。 南朝 齐 王俭 《高帝哀策文》:“蠢尔 荆 汉 ,悖乱人经。” 南朝 梁 沈约 《贺齐明帝登祚章》:“凶德早树,行悖人经。”
(2).人的经脉。灵枢经·经脉:“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漢語大詞典》:遗范(遺範)
(1).指前人遗留下来可作楷模的法式、规范、标准等。晋书·乐志上:“ 武皇帝 採 汉 魏 之遗范,览 景文 之垂则,鼎鼐唯新,前音不改。” 唐 元稹 《去杭州》诗:“君名师范欲何范,君之烈祖遗范存。”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陈霆》:“其豪迈激越,有 苏 辛 遗范。” 谢觉哉 《不惑集·从纪念杜甫想到的》:“ 延城 南关外 杜甫川 口有 唐 左拾遗 杜公祠 ,祠系依石凿洞,石龛犹存,有‘北征遗范’木匾。”
(2).犹遗像。魏书·释老志:“后 孝明帝 夜梦金人,顶有日光,飞行殿庭,乃访羣臣, 傅毅 始以佛对。帝遣郎中 蔡愔 、博士弟子 秦景 等使於 天竺 ,写浮屠遗范。”参见“ 遗像 ”。
《國語辭典》:遗像(遺像)  拼音:yí xiàng
1.死者生前的照片或肖像。如:「国父遗像」。《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只见中间奉著灵柩,面前香炉、烛台、遗像、魂幡。」
2.当物体移去或闭眼时,物像仍存在瞬间的现象。也称为「后像」。
《國語辭典》:轨范(軌範)  拼音:guǐ fàn
模范。《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宏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
《漢語大詞典》:轨范师(軌範師)
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闍梨。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十五师资之道:“﹝本﹞或问云:阿遮利耶存念﹝註﹞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亦省称“ 轨范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轨范每常长不闕,威仪未省暂离身。”
《國語辭典》:轨辙(軌轍)  拼音:guǐ chè
1.车轮行过的痕迹。如:「他循著地上的轨辙前进,终于找到出口。」《魏书。卷八。世宗纪》:「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
2.前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如:「记取失败的教训,别重蹈前人的轨辙。」宋。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后尘遵轨辙,前席咏仪型。」
3.比喻法则。汉。王充《论衡。自纪》:「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
《國語辭典》:正体(正體)  拼音:zhèng tǐ
1.主体、本体。《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乘夫,贱踰贵之变与?」
2.文字的标准字体,对别体、异体而言。
3.大陆地区用语:(1)指规范的汉字字体。(2)指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漢語大詞典》:轨物(軌物)
(1).轨范;准则。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轨物者也。” 杜预 注:“言器用众物不入法度,则为不轨不物。”魏书·羊深传:“将以纳民轨物,莫始於经礼。”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今风示四夷,示以轨物,当正前日适然之失,尽循旧制。”
(2).指规范事物。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寧可以轨物字民,作范垂训者乎?”新唐书·李景伯传:“使授非其人,则权重衅生,非彊干弱枝,经邦轨物之谊。” 明 王廷相 《栗应宏道甫字说》:“又能於穷通得丧、生死祸福之际,安於义命而不乱,则人道尽而足以轨物矣。”
《國語辭典》:风范(風範)  拼音:fēng fàn
1.风采器识。如:「风范高雅」。《南齐书。卷三四。庾杲之传》:「杲之风范和润,善音吐。」
2.楷模。如:「一代风范」。《宋书。卷五九。张畅传》:「东南之秀,蚤树风范闻问悽怆,深切常怀。」
《漢語大詞典》:令则(令則)
指美好而合于礼法规范的品德。 唐 刘禹锡 《代慰义阳公主薨表》:“伏以公主妍姿令则,冠絶天人。稟教皇宫,已挺柔嘉之德;降嬪卿族,益彰贞粹之仪。”
《國語辭典》:轨躅(軌躅)  拼音:guǐ zhú
1.车行的痕迹。《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
2.前人的遗范。《汉书。卷一○○。叙传上》:「伏周孔之轨躅,驰颜闵之极挚。」《文选。左思。魏都赋》:「非常寐而无觉,不睹皇舆之轨躅。」
《國語辭典》:轨度(軌度)  拼音:guǐ dù
法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轨度其信,可明徵也。」
《漢語大詞典》:妇仪(婦儀)
谓妇女的容德规范。 明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堪哀,萱室先摧。嘆妇仪姆训,未曾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