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云裳(雲裳)
仙人的衣服。仙人以云为衣,故称。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太华山》:“其谁游之,龙驾云裳。” 宋 韩淲 《江城子·德久同醉子似出新置佐酒》词:“天孙应为织云裳。试宫妆,问 刘郎 。” 清 谭嗣同 《别意》诗:“何以压轻装,鮫綃缝云裳。”
《漢語大詞典》:风裳(風裳)
唐 李贺 《苏小小墓》诗:“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后以“风裳”指飘忽的衣裙。 宋 姜夔 《念奴娇》词:“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赵朴初 《忆江南·访缅杂咏》词之二:“玉管冰絃歌缓缓,风裳水袖舞仙仙。”
分類:飘忽衣裙
《漢語大詞典》:红裳(紅裳)
(1).红色衣裳。《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酒至半酣,一红裳女子满斟大觥,送与十八姨。”
(2).借指美女。 宋 朱熹 《春谷》诗:“红裳似欲留人醉,锦障何妨为客开。”
《漢語大詞典》:簪裳
冠簪和章服。古代仕宦者所服,因以借指仕宦。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頷,雪刺满头。’” 宋 苏辙 《代齐州李肃之谏议谢表》:“臣幼蒙基业,早与簪裳,遭遇先朝,荐更烦使。”
《漢語大詞典》:玄裳
黑色的下衣。国语·吴语:“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
分類:黑色下衣
《國語辭典》:搴裳  拼音:qiān cháng
撩起衣裳。清。吕碧城〈瑞鹤仙。瘴风宽蕙带〉词:「搴裳步隘,正雨过湍奔石濑。」
分類:提起衣裳
《漢語大詞典》:霓裳舞
《霓裳羽衣舞》。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宋 乐史 《柘枝谱》:“ 汉 则《巴渝女舞》, 晋 则《白紵舞》《幡舞》《肩舞》, 唐 则《霓裳舞》,视《柘枝》舞态曲调,各有攸胜。”参见“ 霓裳羽衣舞 ”。
《國語辭典》:霓裳羽衣舞  拼音:ní cháng yǔ yī wǔ
一种唐代的宫廷舞。舞者手执彩带,配合〈霓裳羽衣曲〉,表现出缥缈虚幻的仙境。也称为「霓裳舞」。
分類:舞名舞曲
《漢語大詞典》: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分类字锦》:缝裳(缝裳)
诗掺掺女手可以缝裳白居易 老人秋向火,小女夜缝裳。
分类:
《漢語大詞典》:衮裳
见“ 衮衣绣裳 ”。
《漢語大詞典》:衮衣绣裳(衮衣繡裳,衮衣綉裳)
亦作“袞衣绣裳”。
(1).画有卷龙的上衣和绣有花纹的下裳。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 朱熹 集传:“之子,指 周公 也。”相传 周公 东征胜利, 成王 以上公冕服相迎。后遂用为典故。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 韩侯 之鞗革金厄,暂殿方维; 周公 之衮衣綉裳,佇还钧轴。” 清 方苞 《周公论》:“故破斧缺斨之后,衮衣绣裳驻大师於 徐 兗 之间。”亦省称“ 衮绣 ”、“ 衮裳 ”。 宋 文天祥 《宝应道中》:“征袍共衮绣,夜壁一灯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一朵黄云捧御床,醒来魂梦自徬徨;中兴不用亲征战,才洗尘颜看衮裳。”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 五代 而降,捊类翕观。裋褐在躬,蒙袭衮裳之名;土硎是饭,因云雕俎可齐。”
(2).借指显宦。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八:“衮衣绣裳,世俗以为荣,吾不与易也。”亦省称“ 衮绣 ”、“ 衮綉 ”。 宋 王安石 《韩忠献挽辞》之一:“锄耰万里山无盗,衮綉三朝国有儒。”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令闻广誉,常若衮绣;笔力千钧,常若壮夫。”
《骈字类编》:荔裳(荔裳)
梁叔敬悼骚赋服荔裳如朱绂兮骋变路于奔濑
《漢語大詞典》:素裳
(1).白色下衣。古代凶丧之服。亦用于礼服。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 孔颖达 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后汉书·舆服志下:“行大射礼於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
(2).泛指一般的白衣。 三国 魏明帝 《短歌行》:“厥貌淑美,玄衣素裳。” 清 俞蛟 梦厂杂著·齐东妄言上·胡承业:“移灯就视,弱态含娇,倦眸未启,即 黄 家素裳侍妾也。”
《漢語大詞典》:裂裳
(1).撕裂衣裳。后汉书·舆服志下:“ 樊噲 常持铁楯,闻 项羽 有意杀 汉王 , 噲 裂裳以裹楯,冠之入军门,立 汉王 旁,视 项羽 。”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脱耒为兵,裂裳为旗,非战国之器也。”
(2).见“ 裂裳裹足 ”。
分類:撕裂衣裳
《國語辭典》:裂裳裹足  拼音:liè cháng guǒ zú
撕裂衣服包裹受伤的脚。形容赶路的艰辛与急迫。《梁书。卷一四。列传。任昉》:「是以耿介之士,疾苦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骛。」
《國語辭典》:帷裳  拼音:wéi cháng
1.古代朝祭的衣服。用整片布制成,没有裁剪车缝。《论语。乡党》:「非帷裳,必杀之。」三国魏。何晏。集解:「衣必有杀缝,唯帷裳无杀也。」
2.车子的帷幔,有障蔽的功用。《诗经。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后汉书。卷三一。贾琮传》:「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
《漢語大詞典》:帷墙(帷牆)
亦作“帷墙”。
(1).障隔内外的帷幔。如墙,故称。借指深宫内院。吕氏春秋·任数:“十里之间,而耳不能闻;帷墙之外,而目不能见。”汉书·诸侯王表:“生於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皆盛僕马,修衣裳,美珠玉,饰帷墙,出媚君上,入欺父兄。”
(2).指弄臣、妻妾。文选·邹阳〈于狱中上书自明〉:“今人主沉諂諛之辞,牵於帷墙之制。” 李善 注:“《汉书音义》曰:言为左右便辟侍帷墙臣妾所见牵制。” 李周翰 注:“帷墙,妻妾所居也。” 三国 魏 嵇康 《宅无吉凶摄生论》:“若乃忘地道之博岂,而心制於帷墻,则所见滋褊。”
(3).比喻伪装。 清 黄宗羲 《御史余公墓志铭》:“妖人讖纬,首鼠阴阳,布雾千里,朝士趋蹌。公独曰否,抉其帷墙。”
《分类字锦》:仙裳
拾遗记瀛洲有鸟如凤身绀翼丹名曰藏珠每鸣翔而吐珠累斛仙人常以其珠饰仙裳盖轻而耀于日月也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