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8,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浮花
花砖
皮骨
浮言
地图
黄衣
陆地
皮肤
牝牡
皮毛
间隙
钱神
佛光
上面
外亲
《國語辭典》:浮花  拼音:fú huā
比喻虚幻或易逝的事物。宋。赵长卿〈柳梢青。甜言软语〉词:「纷纷眼底浮花,拈弄动、几多思虑。」
《漢語大詞典》:花砖(花磚,花塼,花甎)
亦作“ 花塼 ”。表面有花纹的砖。 唐 时内阁北厅前阶有花砖道,冬季日至五砖,为学士入值之候。 唐 元稹 《樱桃花》:“花塼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衙排 宣政 仗,门启 紫宸 关。彩笔停书命,花甎趁立班。” 宋 王禹偁 《贺毕翰林新入》诗:“閒步花砖喜復悲,所悲君较十年迟。” 明 宋纳 《壬子秋过故宫》诗:“衔头野服儒冠老,曾是花砖视草臣。”
《漢語大詞典》:皮骨
(1).皮和骨。常用来形容躯体瘦瘠。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四:“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2).泛指身体。 宋 梅尧臣 《闻刁景纯侍女疟已》诗:“今虽病且已,皮骨尚尪羸。”
(3).喻指表面的,粗浅的。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效法:“学 杜甫 而得其皮骨者鲜矣,又况其髓哉!”
《國語辭典》:浮言  拼音:fú yán
没有根据的话,流言。《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聊斋志异。卷一○。葛巾》:「近日微有浮言,势不可长,此不可不预谋也。」
《國語辭典》:地图(地圖)  拼音:dì tú
说明地表自然景观和人文现象分布情况的图形。图上标有符号、文字等,或著以颜色。如:「军事战略地图」、「中华民国地图」、「世界地图」。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
《漢語大詞典》:黄衣
(1).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 黄冠 ”。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 向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唐 韩愈 《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宋史·太祖纪一:“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 身。”参见“ 黄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衝浮图者,许以自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谓制举也。时詔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中宗 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3).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國語辭典》:黄袍(黃袍)  拼音:huáng páo
1.黄色的长衣,隋以后为天子服。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聊斋志异。卷二。九山王》:「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2.僧服。为职位较高者,做佛事时所披的黄色僧袍。
3.指黄莺。唐。贯休 晚春寄张侍郎诗:「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國語辭典》:陆地(陸地)  拼音:lù dì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湖泊、河川等的部分。
《國語辭典》:皮肤(皮膚)  拼音:pí fū
包覆动物的最外层构造,人体皮肤由外而内可细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具有保护、排泄或调节体温等功用。
《國語辭典》:牝牡  拼音:pìn mǔ
动物的雌性与雄性。《荀子。非相》:「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禽兽有牝牡,置之山原;鸟有雌雄,布之林泽。」
《國語辭典》:牝牡骊黄(牝牡驪黃)  拼音:pìn mǔ lí huáng
牝牡,雌雄;骊,黑色。「牝牡骊黄」指相骏马不必拘泥于外貌及性别。相传古代擅相马的伯乐年老,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求骏马。求得后,穆公问何马,九方皋回答是黄色母马,穆公派人看是黑色公马,于是责备九方皋。待马取来,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马。典出《列子。说符》。后比喻观察事物要了解实质真相,而不能单纯著眼于表面。
《國語辭典》:皮毛  拼音:pí máo
1.泛指带毛的兽皮,可用来禦寒。《庄子。让王》:「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
2.皮肤的毛孔。《黄帝内经素问。卷一○。欬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3.比喻事物的外表或粗浅的知识。《文明小史》第四八回:「金道台道:『这不过皮毛上的议论,至于如何办法,断非我们台面上数语所能了结。』」
《國語辭典》:间隙(間隙)  拼音:jiàn xì
1.空隙。《太平广记。卷四○○。雩都县人》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弹丸正著穴上石,径六尺许,下垂蔽穴,犹有间隙,不复容人。」也作「閒隙」。
2.可利用的时机。唐。李绛 论镇州事宜状:「兵连之后,势不得休,北狄西戎,素多奸狡,忽乘间隙,侵犯边疆,又须兴兵,以事防遏,首尾应敌,则内外忧危。」也作「閒隙」。
3.怨嫌。宋。司马光上英宗乞因降逐任守忠诣皇太后閤陈谢〉:「(任守忠等)故于皇太后之处,则言陛下与中宫之短;于陛下、中宫之处,则言皇太后之失,遂使两宫之心互相猜忌,间隙一开,猝难复合。」也作「閒隙」。
《漢語大詞典》:钱神(錢神)
(1).谓金钱之力,如同神物。 晋 元康 之后,纲纪大坏。 鲁褒 著《钱神论》一文,刺世风之贪鄙。见《晋书·隐逸传·鲁褒》。 唐 白居易 《江南谪居十韵》:“忧方知酒圣,贫始觉钱神。”后常贬称万能的金钱。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尀奈顽民簸弄钱神。”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名为叶子戏,均为钱神忙。”
(2).铜钱表面常附着铜绿,因喻指绿色。 唐 黄滔 《锺陵故人》诗:“荆榛翠是钱神染, 河 岳 期须国士钟。”
《漢語大詞典》:佛光
(1).佛所带来的光明。佛教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觉悟众生犹如太阳破除昏暗,故云。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中:“金山晃然,魔光佛光,自观他观,邪正混杂。”
(2).谓佛像上空呈现的光燄。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八:“ 五臺山 佛光,其传旧矣。《唐穆宗实録》: 元和 十五年四月四日, 河东 节度使 裴度 奏: 五臺山 佛光寺 侧,庆云现,若金仙乘狻猊,领其徒千万,自巳至申乃灭。”
(3).指佛像表面的光泽。 明 李贽 《与城老》:“﹝寺庙﹞既幸落成,佛光灿然。”
(4).也称“峨眉宝光”。太阳相对方向处的云层或雾层上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人背太阳而立,光线通过云雾区小水滴经衍射作用所致。常见于山区,我国 峨眉山 最常见。
《國語辭典》:上面  拼音:shàng mian
1.物体的表面。《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每人读书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著,上面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抬头,先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甚好。」
2.前头。《朱子全书。卷二。学二。持敬》:「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但是他只知得那上面一截事,却没下面一截事。」《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四位走进书房,见上面席间先坐著两个人,方巾白须,大模大样。」
3.上级、上司。《朱子语类。卷一一一。论民》:「所说救荒赈济之意固善,而上面取出之数不节不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上面严紧,秀才不敢卖,到是把考等第的开个名字来补了禀罢。」
4.方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儿子出去之后,文章上面倒也学得有限。」
5.里面。《儒林外史》第二○回:「这两本是我生平所做的诗,虽没有甚么好,却是一生相与的人都在上面。」
《國語辭典》:外亲(外親)  拼音:wài qīn
1.由女系血统而连续的亲属。《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这魏妈妈是我家外亲,极是好情分。」《程乙本红楼梦》第一八回:「现有外亲薛王氏及宝钗、黛玉在外候旨,外眷无职,不敢擅入。」
2.外戚。《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博宰相,玄上卿,晏以外亲封位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