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5,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二浙
松山
五都
施令
民政
长游
州治
下县
枢衡
六部
大尹
发政
边亭
府城
省闱
《漢語大詞典》:二浙
宋 代行政区划 浙江东路 与 浙江西路 的合称。辖地约当今 浙江省 全境及 江苏省 长江 以南地区。 宋 陆佃 埤雅·释木:“今 江 、 湘 、二 浙 ,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鬱成雨。” 宋 朱彧 《萍州可谈》卷二:“ 高丽 人泛海而至 明州 ,则由二 浙 溯 汴 至都下,谓之南路。”
《国语辞典》:松山  拼音:sōng shān
1.山名:(1)在辽宁省锦县南,明洪承畴被清兵围擒于此。(2)在河北省清苑县南北,山多松。(3)在河北省易县,产石煤。(4)在福建省霞蒲县东,下有松山港。
2.台北市的行政区域之一。
《漢語大詞典》:五都
(1). 战国 齐 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战国策·燕策一:“王( 齐宣王 )因令 章子 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 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五都之兵。” 司马贞 索隐:“五都即 齐 也。按,临 淄 是五都之一也。”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 汉 以 洛阳 、 邯郸 、 临菑 、 宛 、 成都 为五都。汉书·食货志下:“遂於 长安 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 长安 东西市令及 洛阳 、 邯郸 、 临甾 、 宛 、 成都 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2) 三国 魏 以 长安 、 谯 、 许昌 、 邺 、 洛阳 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许县 为 许昌县 ”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 长安 、 譙 、 许昌 、 鄴 、 洛阳 为五都。”
(3).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歷五都。” 李善 注:“五都,五方之都。”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群吏,皆厚其餼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國語辭典》:施令  拼音:shī lìng
施行政令,发布命令。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皇王施令,寅严宗诰。」唐。韩愈〈元和圣德〉诗:「施令酬功,急疾如火。」
《國語辭典》:民政  拼音:mín zhèng
地方人民的政事。《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戊申,禁内臣出使预民政。」
《漢語大詞典》:长游(長游)
什长和游宗。谓乡中之行政长官。管子·八观:“乡毋长游,里毋士舍,时无会同,丧蒸不聚,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 尹知章 注:“﹝长游,﹞什长、游宗也。”
《漢語大詞典》:州治
旧时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亦指它的所在地。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宫今为州仓,而州治在宫西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通州》:“ 通州卫 ,在州治南, 建元 四年 成祖 置卫於此。”
《漢語大詞典》:下县(下縣)
(1).指一郡之中非郡守行政机构所在的属县。汉书·项籍传:“﹝ 项梁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颜师古 注:“四面诸县也。非郡所都,故谓之下也。”汉书·文翁传:“又修起学官於 成都 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2).古代根据县的人口、物产、地理形势的条件,将县划分等级,下县是条件较差的县。通典·职官十五:“ 北齐 制县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县至下下县凡九等。”通典·职官十五:“大 唐 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原注:“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餘则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旧唐书·职官志二:“凡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城外曰畿,又望县有八十五焉。其餘则六千户已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
《國語辭典》:枢衡(樞衡)  拼音:shū héng
主要的行政机关。《北史。卷一○○。序传》:「仆射执我枢衡,总釐朝务,使我无后顾之忧。」唐。张九龄〈酬宋使君见赠之作〉诗:「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
《國語辭典》:六部  拼音:liù bù
古代官制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车马喧阗,尽六部九卿之辈。」
《漢語大詞典》:大尹
(1). 春秋 、 战国 时 宋 官名。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 杜预 注:“大尹,近官有宠者。六卿因之以自通达於君。”战国策·宋策:“谓大尹曰:‘君日长矣,自知政,则公无事。公不如令 楚 贺君之孝,则君不夺太后之事矣,则公常用 宋 矣。’”
(2). 新莽 时称郡太守为大尹。汉书·王莽传中:“改郡太守曰大尹。”后汉书·刘盆子传:“ 赤眉 遂寇 东海 ,与 王莽 沂平 大尹战,败,死者数千人。”
(3).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 董溪 ﹞选参军 京兆府 法曹,日伏阶下,与大尹争是非。大尹屡黜己见,岁中奏为司録参军。”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大尹看了,大怒道:‘帝輦之下,有这般贼人!’”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那 苏云 自小攻书,学业淹贯,二十四岁上,一举登科,殿试二甲,除授 浙江 金华府 兰溪县 大尹。”
《漢語大詞典》:发政(發政)
发布政令;施行政治措施。墨子·尚同上:“天子发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汉书·韩安国传:“是以古之人君谋事必就祖,发政占古语,重作事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周礼非周公书:“歷代以来,唯 宇文周 依六典以建官,至於治民发政,亦未尝循故辙。”《宋史·乐志九》:“制礼作乐,发政施仁。”
《國語辭典》:边亭(邊亭)  拼音:biān tíng
防守边境、驻兵侦敌的官署。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唐。杜甫〈兵车行〉:「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也作「边廷」、「边庭」。
《國語辭典》:府城  拼音:fǔ chéng
较县高一级的州、郡府治的所在地。《精忠岳传》第二八回:「这里到平江府城,有多少路?」」
《漢語大詞典》:省闱(省闈)
(1).宫中;禁中。《后汉书·第五伦传》:“伏见虎賁中郎将 竇宪 ,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闈,年盛志美,卑谦乐善。”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后以久任省闈,上书愿效死边漠,以报国宠。”
(2).指中央行政官署。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署廨》:“各官职掌,除民事外,内自厂卫,以至各监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邮,岁时自宗庙陵寝行幸以至澣洗之事,虽巨细不一等,而县应固沓如也。”
(3). 唐 宋 时试进士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故称。又称礼闱。 元 以后,称各行省主持的考试,中式者为举人。又称乡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今蒙文调,将赴省闈。”一本作“选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景州 高冠瀛 ……篤学能文,小试必第一,而省闈輒北,竟坎壈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