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同道  拼音:tóng dào
1.思想、观念相同。《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汉。王充《论衡。齐世》:「帝王治世,百代同道。」
2.志趣相同。唐。张谓 夜同宴用人字诗:「平生颇同道,相见日相亲。」宋。欧阳修〈朋党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3.同一行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你两家同道中又是对手,正好做一对儿夫妻。」
4.同路。如:「那天我和他同道回家。」
《國語辭典》:在行  拼音:zài háng
内行、有经验而通晓其内容。《红楼梦》第一六回:「难道大爷比咱们还不会用人!偏你又怕他不在行了。谁都是在行的!」《老残游记》第一六回:「他送过几回信,颇在行,到衙门里也敢进去。」
《國語辭典》:鼻祖  拼音:bí zǔ
始祖、创始人。如:「这条老街以豆腐闻名,每家卖豆腐的都自称是鼻祖。」《正字通。鼻部》:「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金。元好问〈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
《漢語大詞典》:行所
即行在所。 汉 班固 《西都赋》:“行所朝夕,储不改供。”魏书·术艺传·徐謇:“ 高祖 幸 悬瓠 ,其疾大渐,乃驰驛召 謇 ,令水路赴行所,一日一夜行数百里。”南史·宋纪上·武帝:“师旋, 晋 帝遣侍中黄门,劳师於行所。”参见“ 行在所 ”。
旧时同行业组织的公所。《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拟抵制禁例策》:“行有行所,有行长,会议於行所,总制於行长。”
《漢語大詞典》:行在所
(1).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将军 苏建 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遂囚 建 诣行在所。”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天子自谓所居曰‘行在所’,言今虽在京师,行所至耳。”汉书·武帝纪:“諭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 颜师古 注:“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不得亦谓京师为行在也。”
(2).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晋书·忠义传·嵇绍:“ 绍 以天子蒙尘,承詔驰诣行在所。” 宋 李纲 《编类建炎制诏奏议表札集叙》:“某 建炎 初,自领 开封府 事,蒙恩除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以六月一日至南京行在所供职。”明史·徐达传:“捷闻, 太祖 幸 汴梁 ,召 达 诣行在所,置酒劳之。”
《國語辭典》:本业(本業)  拼音:běn yè
本身的职业。如:「我本业是机械工程师,只有假日才回老家帮父母看店,卖杂货。」《三国演义》第二八回:「老夫耕读传家,止生此子,不务本业,惟以游猎为事。」
《漢語大詞典》:故业(故業)
(1).先例;成规。国语·鲁语上:“夫 齐 ,弃 太公 之法,而观民於社,君为是举,而往观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 韦昭 注:“业,事也。”后汉书·马融传:“由质要之故业,率典刑之旧章。”
(2).指祖上传下的基业、家业。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孝公 既没, 惠文 、 武 、 昭襄王 蒙故业,因遗策,南取 汉中 ,西举 巴 蜀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李清》:“﹝其人﹞因指前后閭閈:‘此皆我祖先之故业。’”
(3).旧时从事的行业。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小姑曰:‘儿曾侍寝玉堂,何可復理故业?’”
《漢語大詞典》:白帽
(1).即白纱帽。宋书·明帝纪:“坐定, 休仁 呼主衣白帽代之,令备羽仪。”参见“ 白纱帽 ”。
(2).白色帽子。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正伸以予往南陵见寄兼惠新酝早蟹》:“入门得寄诗,欲览整白帽。”
(3).白布帽。旧时丧服。俗称白包头。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及薨, 四川 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商君 车裂而 秦 人不怜, 武侯 则巷祭路哭,白帽成俗。”
(4).指 回 民。回族戴白包帽,故称。 清 黄遵宪 《乌之珠歌》:“黄巾甫平白帽扰,战马每岁从周旋。”
(5).现代医务、饮食等行业的工作帽。 沈从文 《三三》:“坐了一会儿,出来了一个穿白袍戴白帽、装扮古怪的女人。”《新民晚报》1983.12.11:“别看这水饺摊是简陋的披棚,走进去一看,在工作的社员个个头戴白帽,身穿白服,桌净地洁。”
《漢語大詞典》:白纱帽(白紗帽)
白纱制的高顶帽。自 晋 至 南朝 梁 皇帝平时所戴。梁书·侯景传:“ 景 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隋书·礼仪志六:“﹝ 梁 天监 八年﹞帝改去还皆乘輦,服白纱帽。”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八:“ 萧道成 既诛 苍梧王 , 王敬则 手取白纱帽加 道成 首,令即位……盖 晋 、 宋 、 齐 、 梁 以来,惟人君得著白纱帽。家有 范琼 画 梁武帝 本,亦着白纱帽也。”
分類:平时帝王
《漢語大詞典》:诸行(諸行)
各种品行。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凡此诸行,了无一然,而不躋善人之迹者,下人也。”
各个行业。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茶坊:“又有一等专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处,谓之市头。”
《國語辭典》:改行  拼音:gǎi háng
改变原来的职业。《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咱们要改行也嫌迟了,这不是活活的要饿死吗?」
《漢語大詞典》:炉头(爐頭,鑪頭)
指冶炼铸造等行业的工头。清史稿·食货志一:“矿厂丁户,厂员督率厂商、课长及峒长、炉头等编查。”
鑪頭:炉头。指冶炼铸造等行业的工头。《清续文献通考·钱币一》:“宝泉局额给鑪头料价,因物值增昂,不敷办公。”
《國語辭典》:行东(行東)  拼音:háng dōng
店主人。如:「本店行东家有喜事,暂停营业一天。」《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仇五科道:『这个是子翁同我们敝行东打的合同,将来银子付清,是要重新写过的。』陶子尧方才放心。」
《國語辭典》:同业(同業)  拼音:tóng yè
1.从事相同行业的人。如:「同业公会」。
2.从事相同的行业。如:「同业间竞争很激烈!」
3.一同受业研习的人。《北齐书。卷五○。恩倖传。和士开传》:「士开幼而聪慧,选为国子学生,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
《漢語大詞典》:行约(行約)
同行业所订的规约。《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拟抵制禁例策》:“吾以为用物必购于市,而集某类货,必有某类之行头,今唯有速联行头,严立行约,各自为治。”《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拟抵制禁例策》:“若某街某号,有无私卖 美 货,照格填写,违者则以背行约论,请于某行头而处置之。”
《國語辭典》:小费(小費)  拼音:xiǎo fèi
在正额以外加给的赏钱。如:「投宿大饭店,少不了要给些小费,谢谢服务员的辛劳。」
《國語辭典》:本行  拼音:běn háng
1.本身的行业。如:「教书是我的本行。」《黄绣球》第一○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2.各种营业行号自称。如:「本行即日起放宽贷款额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承他的情,荐在本行做做西崽,赚得几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