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苏州刺史旧欢如梦


《云溪友议》卷中〈中山诲〉
襄阳牛相公赴举之秋,每为同袍见忽。及至升超,诸公悉不如也。尝投贽于刘补阙禹锡,对客展卷,飞笔涂窜其文,且曰:「必先辈未期至矣!」然拜谢砻砺,终为怏怏乎。历廿馀岁,刘转汝州,陇西公镇汉南,枉道驻旌旄。信宿,酒酣,直笔以诗喻之。刘公承诗意,方悟往年改张牛公文卷,因诫子弟咸元、承雍等曰:「吾立成人之志,岂料为非。况汉上尚书,高识达量,罕有其比。昔主父偃,家为孙弘所夷;嵇叔夜,身死钟会之口。是以魏武诫其子云:『吾大忿怒,小过失,慎勿学焉。』汝辈修进守忠为上也。」《席上赠汝州刘中丞》,襄州节度牛僧孺诗曰:「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前见在身。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奉和牛尚书》,汝州刺史刘禹锡:「昔年曾忝汉朝臣,晚岁空馀老病身。初见相如成赋日,后为丞相扫门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幸喜清光语笑频。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牛公吟和诗,前意稍解,曰:「三日之事,何敢当焉!」于是移宴竟夕,方整前驱也。中山公谓诸宾友曰:「予昔与权丞相德舆廋词,同舍郎莫之会也;与韩退之愈优劣人物,而浙袁给事同肩;与李表臣程突梯而侮李兵部绅;与柳子厚宗元评修国史,而薄侍郎衮;与吕光化论制诰,而鄙席舍人●。余二十八年在外,五为刺史,而不复亲台省。以此将知清途隔绝,其自取乎!或有淡薄相于、缄翰莽卤者,每吟张博士籍诗云:『新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见閒身。』对花木则吟王右丞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则幽居之趣少安乎?余友稀旧人,名为异代;近日为文,都不惬。洛中白二十居易苦好余《秋水咏》曰:『东屯沧海阔,南壤洞庭宽。』又《石头城下作》云:『山连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余自知不及苏州韦十九郎中应物诗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尝过洞庭,虽为一篇,静思杜员外甫落句云:『年去年来洞庭上,白蘋愁杀白头人。』鄙夫之言,有愧于杜公也。杨危卿校书《过华山》诗曰:『河势昆崙远,山形菡萏秋。』此句实为佳对。又皇甫博士湜《鹤处鸡?赋》云:『若李君之在胡,非见异类;如屈原之相楚,唯我独醒。』然二君矜衒,俱为朝野之绝伦。余亦昔时直气,难以为制,因作一口号,赠歌人米嘉荣曰:『唱得《梁州》意外声,旧人唯有米嘉荣。近来年少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夫人游尊贵之门,常须慎酒。昔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为余开宴。沉醉归驿亭,似醒见二女子在旁,惊非我有也,乃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特令二乐伎侍寝。』且醉中之作,都不记忆。明旦,修状?陈谢,杜公亦优容之,何施面目也。余郎署州牧,轻忤三司,岂不难也。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寻常事,断尽苏州刺史肠。』」中山刘公曰:「顷在夔州,少逢宾客。纵有停舟相访,不可久留。而独吟曰:『巴人泪逐猿声落,蜀客舟从鸟道来。』」忽得京洛故人书题,对之零涕,又曰:「浮生谁至百年,倏尔衰暮,富贵穷愁,实其常分,胡为嗟惋焉!」
《国语辞典》:苏州(苏州)  拼音:sū zhōu
地名。位于太湖东岸,是太湖水运中心,大运河与京沪铁路、苏嘉铁路在此交会。境内湖泊广布,稻米产量多,品质好,并盛产鱼虾,故有「鱼米之乡」之称。
《高级汉语词典》:韦苏州之淡雅
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曾任苏州刺史,故称。他的诗,风格恬淡自然
《國語辭典》:苏州弹词(蘇州彈詞)  拼音:sū zhōu tán cí
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杭、嘉、湖等地区的曲艺。有说有唱,以小三弦、琵琶为主。演出者自弹自唱,有一人、二人和二人以上等组合形式。基本唱腔是上、下句变化反覆结构。表演灵活简便,善用叙事、代言相结合的手法和说、噱、弹、唱的艺术手段描绘故事情节,刻划人物性格。此种技艺在清代中叶时已相当成熟。
《漢語大詞典》:苏州码子
1.原为苏州人表示数目的符号,后通行于全国。从一到十依次写做〡、〢、〣、〤、〥、亠、〧、〨、〩、。用于旧式帐簿,也叫草码。
《国语辞典》:苏州评弹(苏州评弹)  拼音:sū zhōu píng tán
一种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曲艺。有说有唱,由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合并而成,故称为「苏州评弹」。简称为「评弹」。
《国语辞典》:苏州片(苏州片)  拼音:sū zhōu piàn
俗称明代中叶至清初年间,江苏省苏州山塘画店所制作的伪本书画。主要仿制宋代赵伯驹和明代文徵明、唐寅、仇英等人的山水、人物画。
《漢語大詞典》:阖闾城(闔閭城)
亦作“ 闔庐城 ”。 苏州 的别称。史记·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 ” 唐 张守节 正义:“ 吴 ,国号也。 太伯 居 梅里 ,在 常州 无锡县 东南六十里……至二十一代孙 光 ,使 子胥 筑 闔閭城 都之,今 苏州 也。” 唐 李嘉祐 《赠别严士元》诗:“春风倚棹 闔閭城 ,水国春寒阴復晴。” 明 唐寅 《春日城西》诗:“衣试新裁袜试穿, 闔閭城 外暮春天。” 清 钱谦益 《夜泊浒墅关却寄董太仆崇相》诗之二:“ 闔庐城 下雨萧萧,有客方舟共策 辽 。”
分類:苏州
《漢語大詞典》:西园(西園)
(1).园林名。 汉 上林苑 的别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岁维仲冬,大閲 西园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薛综 注:“ 西园 , 上林苑 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於 西园 弄狗,著进贤冠,带綬。”
(2).园林名。在 河南省 临漳县 邺县 旧治北,传为 曹操 所建。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清夜游 西园 ,飞盖相追随。” 唐 张说 《邺都引》:“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 西园 明月在。”
(3).园林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 明 代始建。其罗汉堂有五百罗汉像,姿态各殊,为 清 代泥塑杰作。
(4).园林名。在 湖北省 武昌县 西。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辛酉, 纶 集其麾下於 西园 。”
《漢語大詞典》:吴门(吴門)
(1). 汉 冀县 城门名。在今 甘肃 甘谷县 。后汉书·五行志一:“ 王莽 末, 天水 童謡曰:‘出 吴门 ,望 緹羣 ……’ 吴门 , 冀 郭门名也。 緹羣 ,山名也。”
(2).指 春秋 吴 都 阊门 (一作 昌门 )。 唐 李白 《殷十一赠栗冈砚》诗:“洒染 中山 毫,光映 吴门 练。”参见“ 吴练 ”。
(3).指 苏州 或 苏州 一带。为 春秋 吴国 故地,故称。 宋 张先 《渔家傲·和程公闢赠别》词:“天外 吴门 清霅路,君家正在 吴门 住。”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初, 文相国 震孟 为 吴门 孝廉,年五十餘,老矣。” 沈砺 《吴中杂咏》之一:“ 要离 塚外五人塚,犹占 吴门 侠气多。”
(4).见“ 吴门派 ”。
《漢語大詞典》:吴练(吴練)
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韩诗外传》:“ 孔子 、 颜渊 登 鲁东山 望 吴昌门 , 渊 曰:‘见一疋练,前有生蓝。’子曰:‘白马、芦蒭也。’”后遂以“吴练”为典实。(1)指白马。 唐 刘威 《伤曾秀才马》诗:“吴练已知随影没,朔风犹想带嘶闻。”(2) 吴 阊门 。代指 苏州 。 清 徐晟 《春感和舍弟漳州来韵》:“几曾极目观 吴 练,最是伤心续楚词。”
《漢語大詞典》:吴门派(吴門派)
亦省作“ 吴门 ”。 明 代中期中国画流派之一。 沈周 的学生 文徵明 山水画名盛当时,从学者甚众,著名的有 文伯仁 、 文嘉 、 陈道复 、 王穀祥 、 陆治 、 钱穀 等,他们都是 苏州府 人,因称“吴门派”。在画坛上有重要的地位。 王伯敏 《中国绘画史》第八章第三节:“吴门派山水,属文人画体系,被称为‘利家’画。强调‘画有士气’。” 王伯敏 《中国绘画史》第八章第三节:“ 明 代山水画的派系多,而且错综复杂……有的按地名而定,如‘吴门’、‘松江’。”
《國語辭典》:姑苏(姑蘇)  拼音:gū sū
江苏省吴县的旧称。参见「吴县」条。
《漢語大詞典》:姑苏台(姑蘇臺)
亦作“ 姑胥臺 ”。 台名。在 姑苏山 上,相传为 吴王 夫差 所筑。墨子·非攻中:“﹝ 夫差 ﹞遂筑 姑苏之臺 ,七年不成。” 孙诒让 间诂:“按国语以筑 姑苏 为 夫差 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 姑苏 为 闔閭 所筑,疑误。” 汉 袁康 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 胥门 外有九曲路, 闔閭 造以游 姑胥之臺 ,以望 太湖 。” 元 萨都剌 《登姑苏台》诗之二:“ 姑苏臺 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 清 孙枝蔚 《姑苏台》诗:“ 姑苏臺 上春可怜, 姑苏臺 下草芊芊。”
《漢語大詞典》:三吴
(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漢語大詞典》:吴会(吴會)
唐 以后,俗亦称 平江府 (今 江苏 苏州 )为 吴会 。 元 陆友仁 吴中旧事:“府署之南名 吴会坊 。”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世多称 平江 为 吴会 ,意谓 吴 为东南一都会也。自 唐 以来如此,今郡中有 吴会亭 ,府治前有 吴会坊 。”
分類:江苏苏州
《國語辭典》:龟山(龜山)  拼音:guī shān
1.山名:(1)在大陆地区山东省泗水县东。昔时孔子望山而作琴曲龟山操。(2)在大陆地区湖北省汉阳县东北。即大别山,为江汉要塞。(3)在大陆地区福建省将乐县东北。宋朝杨时归休于此,学者称称为「龟山先生」。(4)在大陆地区安徽省盱眙县。有上、下二山,上龟山在县东南,下龟山在县东北。
2.乡镇名。即桃园县龟山乡。
《國語辭典》:虎丘  拼音:hǔ qiū
山名。位于江苏省吴县西北,为吴王阖闾埋葬处,是苏州的名胜。也称为「海涌山」、「武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