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吹毛  拼音:chuī máo
1.比喻很容易,不须费力气。《韩非子。内储说下》:「去仲尼,犹吹毛耳。」
2.形容刀剑很锐利,吹毛可断。唐。卢纶〈难绾刀子歌〉:「吹毛可试不可触,似有虫搜阙裂文。」唐。裴铏《聂隐娘》:「兼令长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
《國語辭典》:吹毛求疵  拼音:chuī máo qiú cī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小毛病。语本《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后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也作「吹毛求瑕」、「吹毛取瑕」、「吹毛索疵」。
《國語辭典》:善书(善書)  拼音:shàn shū
1.好书。《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2.工于文书计簿。《汉书。卷七二。贡禹传》:「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3.劝人为善的书。如阴骘文、太上感应篇等。
《國語辭典》:蜀本  拼音:shǔ běn
宋时在四川刻印的书。
《漢語大詞典》:书号
把某本书同其他有相同分类号的图书区分开来的字母和数字。例如:编书号。
合法出版书籍的统一编号
《國語辭典》:节要(節要)  拼音:jié yào
节取重要的部分。如:「引述这本书的内容,只需节要钞录即可。」
《漢語大詞典》:篇数(篇數)
特指一本书的篇章数目。 汉 王充 论衡·正说:“説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维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序》:“今臣窃取 魏 晋 义,用 汉 篇数,为《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纪 高祖 、 太宗 功能之神奇,因以知天下之勤劳,命将用师之艰难。”
《漢語大詞典》:序志
叙述志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文心雕龙并有《序志》篇,叙述撰著本书的志趣。
《漢語大詞典》:通俗化
使通俗的过程。例如:这本书并不矫揉造作——而是一本通俗化的切合实际的书。
《國語辭典》:书套(書套)  拼音:shū tào
套在书本外面的套子。有保护作用,多用硬纸或塑胶等制成。《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你把这套书给琉璃厂宝文堂书铺里送了去,告诉俞掌匮的说,叫他给配一个书套。」也称为「书帙」、「书衣」。
《漢語大詞典》:印张(印張)
印刷书籍时每一本书所用纸张数量的计算单位。一印张为全张平版纸(通称新闻纸或报纸)的二分之一。
《国语辞典》:人手一册(人手一册)  拼音:rén shǒu yī cè
每个人手里都拿著这一本书。形容书籍畅销且广受欢迎。如:「这本书才出版,就纸贵洛阳,人手一册了。」
《国语辞典》:唐吉诃德传(唐吉诃德传)  拼音:táng jí hē dé zhuàn
书名。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所著。本书系以小说男主角命名。出版时共分两部,第一部在西元一六○五年,第二部在一六一五年。内容描述主人翁吉诃德先生,陶醉于侠义小说,因幻想自身为一骑士,模仿书中英雄,行侠四方,屡受挫辱,其荒诞不经的行径,为世人所笑。后用以指骋空想、好作为而不切实际的人为唐吉诃德。
《国语辞典》:苏州片(苏州片)  拼音:sū zhōu piàn
俗称明代中叶至清初年间,江苏省苏州山塘画店所制作的伪本书画。主要仿制宋代赵伯驹和明代文徵明、唐寅、仇英等人的山水、人物画。
《國語辭典》:锻矢(鍛矢)  拼音:duàn shǐ
利箭。《汉书。卷四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衡山王刘赐》:「作輣车锻矢,刻天子玺,将、相、军吏印。」
《國語辭典》:抽印  拼音:chōu yìn
将书籍或刊物中部分完整的章节或段落抽取出来单独印刷。如:「请帮我抽印《礼记。学记》一百份作为大一国文的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