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84,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三节
无波古井,有节秋筠
一节
词典
时节
节度
晚节
佳节
持节
使节
大节
节制
一节
节物
名节
高节
典故

《礼记注疏》卷三十〈玉藻〉~563~
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汉·郑玄注:「节所以明信辅君命也。使使召臣,急则持二,缓则持一。」唐·孔颖达疏:「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者,节者,以玉为之。所以明信辅于君命者也。君使使召臣,有二节时,有一节时,故合云三也。随事缓急,急则二节,臣故走也,缓则一节,臣故趋也。」
典故
无波古井,有节秋筠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四〈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久要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三及方岁阑】【三及方岁兰】【三及芳岁兰】。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登第】,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典故
相关人物
罗宪


《晋书》卷五十七〈罗宪列传〉~567~
史臣曰:忠为令德,贞曰事君,徇国家而竭身,历夷险而一节。罗宪、滕脩,濯缨入仕,指巴东而受脤,出岭峤而扬麾。属鼎命沦胥,本朝失守,届巴丘而流涕,集都亭而大临。古之忠烈,罕辈于兹!
《國語辭典》:时节(時節)  拼音:shí jié
1.季节、节令。《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唐。杜牧 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节日。《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诏为亮立庙于沔阳」句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百始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每遇时节,便做盛会。」
3.合时、适时。《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风雨时节,谷籴常贱。」
4.时刻、时候。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文明小史》第四一回:「那时节正是少年气盛,不晓得什么世路高低。」
《國語辭典》:节度(節度)  拼音:jié dù
1.节气。《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2.法度。《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热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3.指挥、调度。《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帝知超忠,……令邑诣超受节度。」
4.职官名。三国吴所设,掌管军粮。
5.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國語辭典》:节度使(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國語辭典》:晚节(晚節)  拼音:wǎn jié
1.晚年的节操。《宋书。卷九二。良吏列传。陆徽》:「年暨知命,廉尚愈高,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
2.晚年。《新唐书。卷一六八。列传。刘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唐。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诗:「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3.末年、末世。《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及孝景晚节,鼢益贵幸,为太中大夫。」《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邹阳》:「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胡越;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谷。」
《國語辭典》:佳节(佳節)  拼音:jiā jié
美好的节日。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来日元宵佳节,于故宫大张灯火,请诸将饮宴。」
《國語辭典》:持节(持節)  拼音:chí jié
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證,故称出使为「持节」。如:「持节守志」。唐。韩愈 送殷员外序:「丞相其选宗室四品一人,持节往赐君长,告之朕意。」
2.固守节操。
《國語辭典》:使节(使節)  拼音:shǐ jié
1.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如:「汉朝苏武身负王命,手持使节出使匈奴。」
2.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如:「为了这项外交政策,政府打算派遣外交使节前往该国进行说明。」
《國語辭典》:大节(大節)  拼音:dà jié
1.关系重大的事。《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晋。干宝《搜神记》卷七:「男女之别,国之大节,故服食异等。」
2.生死危难之际的节操。《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袁涣》:「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3.重要的义理。《国语。周语下》:「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典与焉。」《荀子。仲尼》:「曰于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
《國語辭典》:节制(節制)  拼音:jié zhì
1.指挥管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自此郓、齐、曹……十四个州府,皆受朱全忠节制。」《西游记》第四○回:「你等既受他节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
2.限制不使过度。《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若当真的漫无节制,虽然无罪,身体即要衰弱了。」
《国语辞典》:一节(一节)  拼音:yī jié
1.从元旦到端午、从端午到中秋、从中秋到年底,旧俗称每一期间为「一节」。
2.事情的一端、一部。《红楼梦》第六二回:「宝玉便笑著将方才吃的饭一节告诉了他两个。」
3.物品的一段。也作「一节子」、「一节儿」。
4.文章的某一段落。
5.一堂课。如:「老师因事请假,下星期要补一节课。」
《國語辭典》:节物(節物)  拼音:jié wù
每一节令中的景物或事物。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國語辭典》:名节(名節)  拼音:míng jié
名誉与节操。《文选。李密。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树木譬如名节,非素修弗能成。」
《國語辭典》:高节(高節)  拼音:gāo jié
高尚的节操。《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
《國語辭典》:三节(三節)  拼音:sān jié
俗称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为「三节」。如:「公司每逢三节,必邀员工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