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节度使(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國語辭典》:节制(節制)  拼音:jié zhì
1.指挥管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自此郓、齐、曹……十四个州府,皆受朱全忠节制。」《西游记》第四○回:「你等既受他节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
2.限制不使过度。《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若当真的漫无节制,虽然无罪,身体即要衰弱了。」
《漢語大詞典》:会府(會府)
(1).斗魁的别称。指北斗七星中第一星至第四星。新唐书·天文志一:“斗魁谓之会府,阳精之所復也。”
(2).尚书省之别称。《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録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於会府也。” 唐 白居易 《除赵昌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制》:“夫望优四皓,然后能调护春闈;才冠六卿,然后能纪纲会府。” 宋 曾巩 《相制三》:“朕飭正三省,纲理万事,号令所出,本诸西臺,閲审驳论,属之黄闥,推而达之,则在会府。”
(3).节度使之别称。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四登会府地,三掌 华阳 兵。” 仇兆鳌 注:“ 唐 时巡属诸州,以节度使为大府,亦谓之会府。”
(4).犹都会。 宋 文天祥 《建康》诗:“ 金陵 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國語辭典》:都府  拼音:dū fǔ
1.都会。唐。白居易 郑絪可吏部尚书制:「国之都府,半在东周。委以保釐,人安吏肃。」
2.职官名。唐置,掌理兵甲、财赋、民俗等事。
《國語辭典》:节使(節使)  拼音:jié shǐ
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漢語大詞典》:节镇(節鎮)
(1).指节度使。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族祖 天水 昭公 ,以旧相为吏部侍郎……公凡八任銓衡,三领节镇,皆带府号。”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戊午,以 陇州 防御使 相里金 为 陕州 节度使。初,帝以檄书告藩隣,唯 金 遣判官 薛文遇 往来计事,故以节镇奬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节度使在家食俸之例见于葛从周碑:“ 从周 以疾致仕,遥授节度,食其俸于家,非真节度也, 宋 世节镇在家食俸之例殆始于此。”
(2).设置节度使的重镇。宋史·职官志六:“中兴,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是时,诸将勋名有兼两镇、三镇者,实为希阔之典。”
(3).泛指驻有军事统帅的要塞。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 杨公 筑二翼,东西立罗郭;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漢語大詞典》:使主
指节度使。 唐 代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迁善:“﹝ 刘位 ﹞曰:判官是幕宾,使主无受拜之礼。”资治通鉴·唐文宗大和元年:“ 宪诚 遣亲吏至中书请事, 韦处厚 谓曰:‘ 晋公 於上前以百口保尔使主。’” 胡三省 注:“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对其属吏称之为使主。”
指使者中的正职。周书·陆通传:“初修邻好,盛选行人。詔 逞 为使主, 尹公正 为副以报之。”
《漢語大詞典》:节帅(節帥)
指节度使。新唐书·刘晏传:“ 李灵耀 反, 河 南节帅或不奉法,擅征赋,州县益削。”宋史·翟守素传:“新进后生多至节帅,而 守素 久次不迁,殊无陨穫意。” 徐兴业 《金瓯缺》第四章:“莫不是令尊节帅来京颐养?”
分類:节度使
《國語辭典》:判官  拼音:pàn guān
1.职官名。唐代设置,为辅佐节度使、观察使的官吏。宋沿此制。
2.民间神话传说中辅佐阎王、执管生死簿的冥官。《西游记》第一一回:「今在阴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儒林外史》第三回:「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这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棍。」
《漢語大詞典》:副使
(1).派往外国的正使或公使的副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副使 王然于 、 壶充国 、 吕越人 驰四乘之传,因 巴 蜀 吏币物以赂 西夷 。”清史稿·职官志六:“ 光绪 元年,定出使制,命侍郎 郭嵩燾 使 英 ,翰林院侍讲 何如璋 使 日本 ,京卿 陈兰彬 使 美 日 祕 国,俱置副使。”
(2).指节度使或三司使等的副职。旧唐书·职官志三:“节度使一人,副使一人。”宋史·职官志十:“巡幸,有行宫都部署,行宫有三司使、副使、判官、行宫使、都监。”明史·职官志四:“﹝按察司﹞副使、僉事,分道巡察。”
《國語辭典》:观察(觀察)  拼音:guān chá
1.仔细察看。《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
2.唐、宋诸道设观察使,明清称各道道员为「观察」。《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因心里喜他殷勤,就把收的王观察的个旧枕箱,把与他盛花儿针线。」
《國語辭典》:观察使(觀察使)  拼音:guān chá shǐ
职官名。唐代设置,为各道的最高长官,负责察访州县官吏功过及民间疾苦。唐中叶后,多以节度使兼领其职。后改为采访处置使,又改为观察处置使。宋代观察使为虚衔,无定员。
《國語辭典》:大使  拼音:dà shǐ
1.职官名。唐代节度使有大使、副大使之别。
2.地位最高的外交官员。派驻在邦交国,代表国家与一国元首。如:「大使代表国家元首,率领使馆人员与驻在国元首或外交部门办理交涉事项。」
《國語辭典》:旌节(旌節)  拼音:jīng jié
1.古时使臣所执的符节,用以示信。《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唐。杨烱〈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
2.旌与节,唐、宋节度使的仪仗。《旧唐书。卷一一七。崔宁传》:「先时,张献诚与旰战,献诚屡败,旌节皆为旰所夺。」《宋史。卷一五○。舆服志二》:「孝宗诏以其藩邸旌节,迎置天章阁。」
《國語辭典》:令公  拼音:lìng gōng
对中书令的尊称。中唐以后,节度使累加中书令、尚书令,使用渐滥,皆以令公称之。《魏书。卷四八。列传。高允》:「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
《國語辭典》:总戎(總戎)  拼音:zǒng róng
1.主持军事的人。唐。杜甫 诸将诗五首之四:「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2.统帅、统管军务。《魏书。卷五○。尉元传》:「臣以天安之初,奉律总戎,廓宁淮右,海内既平,仍忝徐岳。」《周书。卷四一。王褒传》:「褒本以文雅见知,一旦委以总戎,深自勉励,尽忠勤之节。」